关旭

Xu Guan

有片源
2025年
2024年
导赏:范伟饰演的老秦和周冬雨饰演的常娟相差32岁,两个本不应该相遇的人因为坐牢有了生命的交点。他们一人求财,一人求子,决定结合不是因为所谓的浪漫爱情,而是两个孤独生命“各怀鬼胎”的自我救赎。本片不仅呈现了人性的阴暗与罪恶,同时引发了观众对于骗婚、生育、性同意等众多社会性议题展开辛辣思辨。周冬雨在影片中提供了一次飞跃式的表演,她和范伟对人物的把握以及人物关系的累积与塑造,共同撑起了这一段守望相助的情感。周冬雨的突破性演技令许多观众印象深刻,与老戏骨范伟的对手戏遇强则强,诠释出了角色前期神秘隐忍与后期挣扎痛苦之间的丰富层次,与以往的银幕形象反差不小。常娟与老秦在家中的那场激烈冲突,无疑是整部影片情感与人物性格深度展现的高潮之一。这场戏不仅仅是对白与动作的简单堆砌,而是两位主演以精湛的演技,将各自角色背后复杂的情感纠葛与个性特质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张力与共鸣。常娟这个角色自带一种深沉的绝望色彩,仿佛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都在无情地磨砺着她内心的防线。面对老秦的隐藏身份证之举,这一看似微小却极具控制意味的行为,触动了她心中最敏感的痛点。在这一刻,语言成为了她手中唯一的武器,尽管锋利却也伤人伤己。她的话语对老秦来说字字诛心,逼他直接选择行为暴力。两人之间这场激烈的冲突,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们因不同经历而形成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常娟的绝望与反抗,是她过去所遭遇不幸的累积与反映;而老秦的沉默与暴力,则是他多年孤独与压抑的结果。他们的每一次交锋,都是两个灵魂在彼此的世界中艰难求存的碰撞,既有理解的不易,也有救赎的渴望。初次指导电影的张国立在采访中表达道:“我努力在讲一个好的故事。”的确,在这部片子里,观众既看到了生活的无奈与希望,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恰似片名“朝云暮雨”,这一词汇本身就蕴含着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的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多舛。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氛围,使影片形成了氤氲秀丽的视觉风格。正如剧中人物常娟的名字寓意“娟好静秀”,“当人物置身于这样统一色调、规整布局的建筑群中,人与环境之间便产生了微妙的呼应与互动,仿佛在共同诉说着某种无声的故事。”(编辑:路明慧)
导赏:《维和防暴队》是一部关于维和警察远赴异国他乡,执行维和任务的影片,在该片的人物塑造上,创作者摒弃了以往主旋律影片中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完美范式,所建构的是平凡个体逐渐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强调英雄人物的肉体凡胎与普通性,在影片中表现人物复杂的个性,通过人物关系之间的相互冲突展现人物的血肉真实,同时又表现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与坚韧、面对艰苦训练时的执着来凸显出他们的强大,让平凡者表现出不凡。这是新主流电影在价值观上的创新,根植于现实土壤,开始重视个体价值与命运,重视个体与集体、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重视表现平凡人的挺身而出。《维和防暴队》是一部很燃的电影,有许多高燃动作,场景的真实还原和实拍让打斗、爆破、枪战等“武戏”看得人热血沸腾,这样高水准的视觉盛宴基于成熟的工业化制作,电影工业的发展为激烈的动作场面提供了真实性审美体验,使得中国维和警察在枪林弹雨中逆行的身影深深地击中观众内心,这是工业对文艺创作的赋能。同时影片中也有一些“文戏”场面,武戏与文戏的穿插让影片节奏张弛有度,不仅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前后转变,还利于突出人物的成长弧光,对人物的塑造做到深刻具体。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维和防暴队》具备潜在的国家形象建构与大国意识的输出,其主题立意的落脚点便在于维和二字,维和警察严格遵守的“最低限度使用武力原则”所表达的便是主流意识下的“人民性”,强调生命的平等、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和平的坚守,通过维和警察身体力行的行动体现中国精神、中国面貌和中国价值观,将维护和平的信念真切地传递给他国,同时又感染着国内观众,该影片可谓是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维和篇章。(编辑:张苏慧)
导赏:《穿过月亮的旅行》是一部爱情题材影片,改编自迟子建的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通过讲述一对新婚燕尔的年轻夫妻分居两地,为了见面而展开的一段双向奔赴的浪漫旅程,深入地探讨了永恒不变的爱情主题。影片采用了线性叙事结构,并在故事架构中使用了阴差阳错的情节设计,通过表现王锐与秀珊两人在中秋这天因交通、通讯等不便因素而多次错过的瞬间使影片充满戏剧性,多次意外的相遇与错过使故事富有“传奇”色彩,同时该情节设定与影片的时代背景设定相互映衬,九十年代的讯息迟缓强调了维持爱情的艰辛与不易,而角色之间的双向奔赴体现出了爱情的纯真与坚持,从而传达出“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主题。影片也展现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背景之下千姿百态的社会世相和人物群像,其中的火车既成为连接两地情感的桥梁,又成为人生百态的承载体。九十年代绿皮火车作为最主要的出行工具,是王锐和秀珊两人见面的主要选择方式,火车的缓慢行驶,不仅缩短了人物物理上的空间距离,更象征着人物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同时火车作为流动的社会空间,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人,显示出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既有西装革履用月饼盒占座位的男子,又有分居两地婚姻关系岌岌可危的红衣女,还有带着镣铐却能吹出触动人心音乐的罪犯,以及各种各样的逃票者,这些人物的登场和互动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情节内容,更展现了时代背景下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物群像的混沌更反衬出这对年轻情侣之间的简单与纯粹,使之火车月台上两人最终见面的场景流动着温情与浪漫。(编辑:州文)
导赏:《白蛇:浮生》是追光动画对中国经典神话《白蛇传》的系列再创作作品之一,延续了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与精良制作。影片在浓郁的节气、民俗氛围中,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重新演绎。一段柔情而深刻的人妖恋,探索了爱与牺牲的真正内涵。不同于前两部作品《白蛇:缘起》与《白蛇2:青蛇劫起》的热烈打斗与神话叙事,《白蛇:浮生》以细腻的情感刻画为主线,透过白素贞与许仙的日常互动,展现了生活中的烟火气与平凡中的美好。影片开篇如一段悠闲的“家庭日记”,许仙的药铺经营、小青的相亲情节,这种轻松、亲切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得以放松心情,感受角色的温暖和真实。在视觉上,追光动画延续高水准发挥。宋代杭州的市井文化与自然景观被细致还原,复古风格的美学设计与现代动画技术的融合相得益彰。无论是龙舟竞渡的壮观场景,还是灵芝采药的梦幻仙境,追光团队对细节的考究让观众在视觉享受中得以沉浸在故事的时空中。白素贞与小青的形象塑造颇具现代感,一个温柔而坚韧,一个洒脱而独立,这两种女性形象的碰撞,使得影片兼具古典与当代气质。《白蛇:浮生》不仅是对经典故事的复述,它通过情感与人物关系的深化,提出了更为复杂的问题:爱是否能超越身份的界限?在面对未知与恐惧时,爱情是否能够真正打破人与妖的差异?白素贞与许仙的故事被赋予了更具现代意义的解读,许仙从最初的懦弱到后来的担当,展现了他在爱情中个人的成长,而白素贞为了爱情放弃千年修行,也蕴含着牺牲与自我价值的思考。总的来说,《白蛇:浮生》细腻而深刻,它在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外,还承载了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对现代人情感困境的反思。追光动画通过技术与叙事的双重创新,为观众呈现了一段经典与现代交织的传奇之旅。(编辑:颜诗雨)
导赏:《飞驰人生2》是韩寒导演继《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四海》《飞驰人生》的又一部关于赛车梦想的电影,《飞驰人生》中张弛在巴音布鲁克比赛最后飞车一跃的开放式结局为影片做了铺垫。电影讲述了昔日冠军车手张弛,落魄沦为驾校教练,在一次阴差阳错的机会获得了老头乐厂长的赞助,开启新建车队,重返赛场的励志故事。在角色塑造方面,影片新增的两个角色具有吸引力,一个是憨厚老实的驾校学员,一个是活力无限的年轻赛车手,显德与厉小海的全新车队组合也为影片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的加入为重建车队的草台班子注入新鲜血液,五个性格迥异的人组成全新车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范丞丞饰演的厉小海,生动又鲜活,在人物细节的处理上成熟细腻。出场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面对曾经的顶级赛车手,在老头乐的比赛中依旧从容淡定。睿智聪明,在对抗失败后的低气压氛围瞬间找到突破点。在对待赛车上又有着坚定和执着,他和显德的默契组合象征着车队的新鲜活力。厉小海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重燃了张弛重返赛场的决心。影片中张弛的人物心态变化及完成梦想的过程将影片的情节和感情都推向高潮。因为铅封丢失被判比赛结果无效的张弛几年来背上了无数骂名也让他一蹶不振,在经历了心态和环境的变化,张弛决定重返赛场,是对梦想的执着,也是对辛地车队荣誉与传承的责任,当他决定克服恐惧,翻车的那一幕,沈腾的哭戏部分将张弛的无奈心酸与不甘的情绪完全的诠释出来。在比赛的尾声,遭遇了冰雹的恶劣天气,张弛的反向处理体现了人物的智慧与强大稳定的内核之外,也体现了张弛对于梦想放手一搏的决心,虽然对于逆转与成功的结果很多观众表示在意料之内,但是比赛精彩刺激的过程,赛车手面对困境的勇气依旧打动人心。影片的喜剧表达喜闻乐见,无论是老头乐比赛中跌跌撞撞散架的车门还是巴音布鲁克的土,从场景到语言都带给观众自然的喜剧效果。在视觉呈现上,巴音布鲁克拉力赛的戏份占比影片将近一半的时长,无论是惊险刺激的赛车对撞,还是赛车竞速扬起的黄沙,影片在赛车与比赛环境的呈现上,更大程度上展现出比赛的紧张与刺激的氛围,为观众带来一场速度与激情般的视觉感受。《飞驰人生2》在百花齐放的春节档以33.99亿票房备受观众青睐,也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编辑:王晶)
导赏:《被我弄丢的你》改编自郑执的小说《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由韩琰导演执导,讲述了白晓宇与王斤斤在现实洪流中兜兜转转、相伴相依的动人爱情。檀健次与张婧仪首次组成银幕情侣,互动甜蜜,贡献了真诚、动人的高光表演时刻。爱情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越来越不足道,人们质疑爱情的存在,比起践行忠于一人、爱一人到老的价值观,当代年轻人更加专注于提升自我、满足自我的欲求。爱情将要陷落,《被我弄丢的你》正是在此时以纯爱的姿态出现在银幕之上,刻画了一段用爱意与现实困境相抗衡的美好爱情。影片并未脱离现实语境,在真空环境中自我感动,而是将白晓宇与王斤斤的爱情置入事业发展、疾病、丧亲等现实问题之中,并用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时下流行元素关联着年轻人的喜好,使两人的爱情不似幻梦般遥不可及,而是足够普通常见,可以存在在每个人的生活里。再相爱的人也注定面临命运的考验和生活里的莫测多端,但纯洁的爱会让他们拥有生活的勇气与战胜一切的决心。影片多次使用对比与回环,放大了爱情具有的宿命之美与吸引力。白晓宇和王斤斤互不相识,却都是爱·伦坡的超级书迷,心照不宣地通过打造哥特世界安置自我,这样的设定使他们的缘分仿佛早已天定。高考时的擦肩而过迸发了一见钟情的火花,随后是长达四年的默默怀想。四年后,命运再次显形,两人重逢,在爱·伦坡的精神世界里昭示出灵魂伴侣的唯一性。随后是相伴着生活,两次未带钥匙的情景对比显示出两人情感的变化——由互相体谅到彼此伤害。初遇的错过、现实的折磨使白晓宇两次弄丢了王斤斤,但正是相爱的两人之间那难以名状的命运安排与联结纽带,使他们终究能在人海中再次寻回彼此。(编辑:海边淡鼠)
导赏: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成长与家庭和解的故事,更是一次对人性深处复杂情感的深刻剖析。导演赵德胤,这位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的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敏锐的叙事技巧,在中国大陆的首部作品《乔妍的心事》中,对悬疑类型片进行了一次全新探索。影片运用了极具对比性和心理表现性的视觉调性:乔妍生活的世界充斥灰蓝色调,袭来都市竞争、觥筹交错里的压迫感;北京冬季的雪景,赋予了影片更别致的氛围;乔妍和姐姐生活过的边境世界,则以黄、绿色为主调,带来阳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气息。影片的核心聚焦于主角乔妍,一个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的女性形象。以她为中心,电影缓缓展开了那些她与家人之间未解的心结、过往犯下的错误、内心深处的愧疚、背负的无形压力、亟待解决的难题,以及她不得不面对的“敌人”——这些“敌人”既是外在的挑战,也是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观众仿佛被引领进入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情感迷宫,每一层揭开,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释然。乔妍与17年未见的姐姐构成了故事的重要线索。两位性格迥异、命运悬殊的姐妹,虽然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却如同同根并蒂的两朵花,共享着生命的悲喜。导演并未直接将这些情感冲突和人生转折以直白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却常常通过长镜头的跟随,围绕主角构建起一个具有“心事重重”氛围的叙事空间。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观众必须依靠演员细腻入微的表演,以及影片中精心铺设的细节,去逐步解开乔妍心中那“千千结”。这种间接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随着剧情的推进,逐渐感受到一种反转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和理解。辛芷蕾的表演和她突出的性格特质,演绎出了姐姐身上的执着感。她通过眼神的狠厉和微妙的肢体动作,展现了姐姐在夹缝中生存的野草般的坚韧与狡黠,赋予了角色真正的信服力。本片亦是赵丽颖在连续拿下百花奖、飞天奖、金鹰奖后的又一部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变脸式”演技,深度挖掘并生动诠释了主角乔妍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彰显了其作为实力派演员的不懈追求与卓越成就。(编辑:明慧)
导赏:《好东西》深刻挖掘了“情感观”这一核心主题,将镜头聚焦于繁华都市上海中的“沪漂”群体,通过他们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展开了一场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深度思考与艺术创作。这部作品在叙事风格上大胆突破传统框架,摒弃了陈词滥调,转而以新鲜、年轻且充满活力的话题为引领,展现了一幅幅大胆前卫、形态多样的爱情画卷,为观众营造一个轻松诙谐、可供讨论互动的独特“空间”。导演邵艺辉超越了传统“小妞电影”的讨论框架,对当代男女关系、育儿观等话题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了女性们的觉醒、脆弱和相互治愈,呈现出对两性情感命题的思考,正如她所说,“开启一场‘后觉醒时期’关于‘爱己’的探讨”。片中,宋佳饰演的铁梅曾经是个很厉害的记者,后来她放弃了这个自己热爱的职业,在一家新媒体当主编,甚至还要直播卖货。但她在工作上的韧劲让这个角色充满魅力。曾慕梅饰演的小孩,一个被具有自由独立并且受过女性意识教育的母亲所教育出来的小孩,她不仅知道怎么样去爱自己、保护自己,她也知道怎么样去爱别人、保护别人。钟楚曦饰演的小叶因为原生家庭有一点“讨好型人格”,渴望被爱的同时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去爱。即使她一腔孤勇地爱上了眼科医生小胡,但二人关系无关爱情,更多的是小叶与自我的周旋和挣扎。但这一角色的可爱之处在于,即使遍体鳞伤,她也不会胆怯,正如她的台词所言,“我只是比别人更勇敢,更有爱的能力。”她们三人彼此映衬、互相扶持,在生活的道路上答疑解惑、共同成长,俨然组成了一个美好温馨的母系家庭。 《好东西》对于那些深受女性主义思想熏陶的女性观众而言,恰似一股清新的风,以一种精准的节奏与她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不谋而合;而对于固守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受众,《好东西》无疑是大胆、先锋和前卫的,它以一种毫不掩饰、直截了当的方式,揭示了都市男女在情感与生活中的真实面貌,这种真实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边界和接受范围。但无论如何,《爱情神话》与《好东西》等影片的“破圈”文化现象,有力地重申了女性作者电影在当代电影领域中的不可或缺性,其正面效应远远超越了女性观众群体,对推动电影工业的多元化进程及审美格局的重新塑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怀,并非局限于某一性别范畴内的话题,而是触及到人类价值实现的核心层面,关乎每个人对平等、尊重与理解的共同追求。(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