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恬

有片源
2019年
2017年
2016年
导赏:《陆垚知马俐》是文章的导演处女作。影片延续了文章在作为演员时一贯的喜剧、世俗风格,通过展现陆垚与马俐“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不明确关系,探讨友谊与爱情的界限。文章选择以一部幽默滑稽的都市爱情片开启自己的导演生涯。影片综合了爱情、喜剧、怀旧等元素,在呈现出鲜明的类型杂糅特征的同时,贴近观众当下的真实生活和心理感受。“异性之间是否有纯友谊”长期以来困扰着现代男女,本片通过打破传统的男性、女性气质,塑造一个其貌不扬、温柔懦弱的男性形象与一个美丽大方、直接豪爽的女性形象,将这一问题推向了极端情境。他们在互相试探中堪堪错过所谓的最佳时机,既互相关心却始终无法真正靠近。世界末日以假乱真的表白玩笑、结拜为姐弟的自欺欺人、躺在一张床上却临阵脱逃,种种喜剧化桥段的背后是现代人难以相爱、不懂如何去爱的尴尬现实窘境,影片幽默的外壳并未逃避、消解这一现状,反倒使这段难以言明的亲密关系更具悲剧色彩。物质充斥着整个世界,影片弥散着强烈的消费主义特征。马俐与方灰灰不断变换的服装与时尚奢侈品争夺着观众的眼球,高档餐厅、纵情的西班牙旅游提供了强烈的观影快感,关于大学的怀旧也是经粉饰与美化后对青春的想象,军训、宿舍、课堂等常规符号堆积合成了影片对往日时光的全部印象。这些消费主义元素装饰了影片的外观,使其更符合商业片娱乐大众、刺激感官的基本定位。穿葫芦娃衣服进警局、在玫瑰花丛中沉睡,尽管有些桥段陷于尴尬或封闭的自我感动,但总体而言,“故事虽有很多瑕疵但无损它的完整和生动”,文章依然在《陆垚知马俐》中献出了他对电影创作的真诚初心。(编辑:海边淡鼠)
2014年
导赏:《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一部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架起桥梁的影片。它不仅是一部视觉震撼的商业大片,更是一次对经典文学《西游记》的深刻现代诠释。在郑保瑞导演的精心打造下,这部电影成为了一个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和现代电影工业实力的窗口。影片的故事内核忠实于原著,同时又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唐僧的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圣僧,而是一个经历挫折后更深刻理解取经意义的青年。他的坚持和牺牲,体现了对信仰的执着和对众生的慈悲。孙悟空的形象也有了新的发展,他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智慧与勇气的化身。在面对白骨精的挑战时,他的选择和转变展现了角色的深度和成长。白骨精作为影片中的重要角色,其形象的塑造尤为关键。巩俐的演绎让这个角色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度,她的矛盾和挣扎,以及最终的转变,都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白骨精的形象设计,从黑与白的对比到飘逸的造型,都体现了美术总监傅鸫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创新。影片的视觉效果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特效团队的精心制作,让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无论是白骨精的洞穴,还是孙悟空的花果山,都展现出了魔幻而真实的世界。这些视觉元素不仅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也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在特效制作上的进步。在文化层面,影片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视觉和叙事风格。它不仅是一部娱乐性极强的电影,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作品。影片中对《西游记》的个性化改编,以及对佛教普渡众生和世间轮回思想的演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这种后现代改编,体现了对经典文学的尊重和创新。它通过简化叙事结构,强化角色形象的人性挖掘,以及对传统故事的现代解读,成功地将经典文学作品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这种改编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电影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探索和创新。它不仅展现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实力,更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一部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元素的电影,无疑为世界电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贡献。(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