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Yuan Yuan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电影《我本是高山》根据影片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张校长义无反顾地选择在大山里,推动创建了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引领大山里一百多个女孩“挣脱枷锁,闯出大山”的动人故事。在电影中,张桂梅用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的“燃灯精神”为困守大山的女孩们提供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些女孩对未来充满憧憬却又深陷现实生活的束缚,在张桂梅的鼓励下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不放弃,走出大山,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张桂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她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教授她们知识、传递生活的技能,更注重培养她们的品德和自信心。片中,张桂梅的教导片段和女学生们挑灯读书的画面相互交织,也更让人意识到,她坚持办学的善举不仅是教书,也是育人,激励着年轻的女孩们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勇敢闯出大山,去更广阔的世界里创造更多可能。在学生们遇到的困难时,张桂梅主动帮助解决,编剧们也选择了把濒临失学的山英带回学校、为听力受损的玖朵云配助听器等事件进行重点描述,在还原事件本身的同时,用张校长缠着胶布的双手轻抚学生的脸等温情画面表达出了对学生们的期望,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情。正如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所说,电影《我本是高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仁者无敌”的女教育家的形象,而且加入人物前史让整个人物更加饱满、厚重,“电影主题是积极向上且充满女性关怀的,一个女孩考出去改变三代人的命运,这也是张桂梅精神的核心表达。”(编辑:方舟)
2022年
导赏:影片改编自书海沧生同名网络文学小说,以温衡和言希的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人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感情纠葛。作为一部青春爱情题材影片,该片延续了少男少女的校园恋爱模式,将人物放置于校园空间强调初恋情感的萌芽与成长,通过组织校园霸凌、英雄救美等故事情节促进人物之间的情感流动。除此之外,影片也通过家庭空间塑造人物性格,以原生家庭的破碎和不完整衬托人物稀缺的情感,催生了青春期的焦虑、迷茫和困苦,从而为纯洁的爱恋提供契机。温衡实际上是以“闯入者”身份进入空间关系和人际关系,无意之中闯入亲生父母家庭,引起家中养女的嫌隙,从而成为血缘关系的破坏者,接着又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言希的空间,而言希作为一个远离父母独自生活的人,外表倔强但内心寂寥,温衡的存在补偿了他的情感需求,从而成为陪伴者。于是,在校园空间和家庭空间的加持下,有着残缺心灵的双方互相慰藉,并以此为依靠,从而生发出独属于青春时期的真挚情感。虽然校园恋爱常以“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童话结束,但成人之间的恋情更多倾注了虐恋元素,通过“虐”的特质保留“恋”的新鲜度与持久性。影片在改编过程中保留了原著的伤痛叙事,通过家庭变故、精神疾病折磨和多年杳无音讯等情节促成恋人双方逐渐远离的境况,人物的虐情开始形成,言希的决然分别使温衡坠入处于失衡的封心锁爱状态,两人的情感被冰冻僵化,从而使痛苦情绪一直得以保留,人物处于反成长的状态,而后续情节的恋人回归、双向奔赴才将此僵局打破,营造出一丝甜蜜气息。但影片最后生离死别的设定打破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天人永隔使虐恋情绪高涨,更增添了一番悲剧意味。(编辑:州文)
东爱
东爱

编剧/

类型:剧情/
天才拍档
天才拍档

编剧/

类型:剧情/
2021年
2018年
导赏:文艺爱情片《后来的我们》由歌手刘若英跨界执导,携手实力青年演员井柏然、周冬雨,共同呈现了一段真挚而动人的北漂情侣故事。影片不仅有陈奕迅、五月天等歌手助阵插曲,更在片尾彩蛋中延续了刘若英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后来》中那份对于逝去爱情的深刻缅怀,令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了13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影片在叙事上巧妙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回忆部分的影像用彩色呈现,而现实部分的影像则是黑白的,这样明晰的色彩处理不仅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易于理解大跨度背景下的故事线索,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绪表达,用色彩斑斓的回忆与苍白冷漠的现实寓意两位主人公过往与现今迥然不同的心境。在“爱情还是面包”悖论的主线情节外,林见清父子亲情关系的副线故事丰富了影片的情感层次,令人十分动容。著名导演田壮壮饰演了父亲一角,内敛而深沉的表演将父爱的伟大如山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影片泪点所在。《后来的我们》以平实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挣扎与成长,通过林见清和方小晓的故事,探讨了爱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抉择。影片并未陷入传统爱情故事的俗套,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社会现实的元素,依靠影像的力量展现在一线城市务工的青年人住群租房、吃泡面、挤地铁、捡旧沙发等极具现实感的生存状态,引发观众出于自身境遇的共鸣和认同。影片的主旨在于抒发“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的深刻感慨,既是对逝去爱情的纪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让人在共情中领略到生活的真谛。(编辑:曾奕琦)
2015年
导赏:《滚蛋吧!肿瘤君》是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的首发作品,电影给大众传递了人性的乐观与生命的厚度,从现实出发,改编自真实事件及漫画原著,影片用温情的主线,传递熊顿精神,感染无数读者与大众,为大家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力量,人的生命有长短,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有限生命中,实现生命的意义,挫折也是生命中无法逃避的课题,积极乐观的心态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熊顿的人物塑造,当观众开始试着期待29岁的她会有怎样的丰功伟绩时,画风一转,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在大街上摆出怪异姿势挡住别人路,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呆萌形象,为古灵精怪的人物设定做了铺垫。她积极乐观即便面临事业和失恋的双重打击依旧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朋友知道患病崩溃隐瞒的时候,熊顿反而乐呵的宽慰朋友的悲伤,遇到喜欢的梁医生也是散发魅力,大胆追爱,将自己的痛苦经历都转化为她笔下的可爱漫画。影片并未通过塑造一个伤心欲绝的患癌病人及绝望的家属的形象来表达癌症带给主人公的痛苦,而是通过这样一种诙谐的方式既让观众走进熊顿的世界,又巧妙地化解了悲伤,进而传递给观众一种面对疾病乐观向上,面对生活积极勇敢的态度。与此同时,影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呈现的活灵活现,当熊顿发现自己的恋人与其他女性约会而欺骗自己时,她冲出餐厅,整个世界都因为她内心的悲伤,化为冰雪世界。将本来存在于她内心的主观情感视觉化地呈现在了银幕上,使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充分与主人公产生共情。当熊顿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后,头脑中呈现的画面是《行尸走肉》中,众英雄对抗僵尸的场景,幻想着自己是剧中的英雄,保护着自己和大家。与梁医生的单向感情也是通过偶像剧的桥段,慢速呈现,为冰冷的抗癌过程增添了一丝温暖。影片对心里蒙太奇的手法也是多次体现,第一次运用于熊顿关于自己的一个喷嚏对于世界的影响,这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饶有趣味。当熊顿发现男朋友劈腿时,心理蒙太奇被第二次运用,此时她眼中的一切开始结冰,房屋、路人、景物,这是她当下内心的最真实写照。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喜剧色彩。影片除了对塑造熊顿乐观精神之外,朋友的陪伴与支持,也成为熊顿一路坚强的坚实依靠。老郑、艾米、小夏和病友夏梦是熊顿生活困顿之时和抗癌之旅最坚定的支柱,这些朋友用行动对友情做出了最本真的诠释。帮她找渣男解气,一起压马路,一起疯狂,一起剃头。虽然并未挽回她的生命,但给了她一段快乐的抗癌时光,宽慰了她强大外表下那颗脆弱的真心,也给了观众一些暖心的慰藉。(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