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娟

Yijuan Li

2022年
导赏:影片改编自书海沧生同名网络文学小说,以温衡和言希的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人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感情纠葛。作为一部青春爱情题材影片,该片延续了少男少女的校园恋爱模式,将人物放置于校园空间强调初恋情感的萌芽与成长,通过组织校园霸凌、英雄救美等故事情节促进人物之间的情感流动。除此之外,影片也通过家庭空间塑造人物性格,以原生家庭的破碎和不完整衬托人物稀缺的情感,催生了青春期的焦虑、迷茫和困苦,从而为纯洁的爱恋提供契机。温衡实际上是以“闯入者”身份进入空间关系和人际关系,无意之中闯入亲生父母家庭,引起家中养女的嫌隙,从而成为血缘关系的破坏者,接着又以“闯入者”的身份进入言希的空间,而言希作为一个远离父母独自生活的人,外表倔强但内心寂寥,温衡的存在补偿了他的情感需求,从而成为陪伴者。于是,在校园空间和家庭空间的加持下,有着残缺心灵的双方互相慰藉,并以此为依靠,从而生发出独属于青春时期的真挚情感。虽然校园恋爱常以“才子佳人”式的爱情童话结束,但成人之间的恋情更多倾注了虐恋元素,通过“虐”的特质保留“恋”的新鲜度与持久性。影片在改编过程中保留了原著的伤痛叙事,通过家庭变故、精神疾病折磨和多年杳无音讯等情节促成恋人双方逐渐远离的境况,人物的虐情开始形成,言希的决然分别使温衡坠入处于失衡的封心锁爱状态,两人的情感被冰冻僵化,从而使痛苦情绪一直得以保留,人物处于反成长的状态,而后续情节的恋人回归、双向奔赴才将此僵局打破,营造出一丝甜蜜气息。但影片最后生离死别的设定打破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天人永隔使虐恋情绪高涨,更增添了一番悲剧意味。(编辑:州文)
2018年
2015年
导赏:电影《重返20岁》融合奇幻与现实、幽默中不乏情感化的表达,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步入老年之人重获青春的故事。现代人的情感危机与代际矛盾巧妙地融入了其中,本土化的改造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成绩颇佳,有口皆碑。作为中韩合作模式下的“一本两拍”作品,《重返20岁》成功地将韩国原版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改编在叙事结构和人物设定上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习惯,还融入了大量本土化元素:主角的衣着风格、孙子乐队的曲风、麻将、广场舞等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这些改动增强了影片的幽默感,情感共鸣性也有所加强,符号化表达还增强了影片的社会意义。《重返20岁》在视听语言上的表现也颇具亮点,对音乐的巧妙运用为影片增色许多。影片致敬了邓丽君等经典音乐偶像,还用多首原创流行歌曲吸引年轻观众,形成了老少咸宜的多元化观影体验。音乐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更是成为了人物情感的重要载体,承载主人公对青春和梦想的追求。主题上,《重返20岁》以家庭伦理为核心,探讨了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及其与年轻一代的矛盾。沈梦君的经历折射出当今社会中许多家庭面临的赡养与代际沟通问题。她在影片开头的形象是一个尖酸刻薄的老奶奶,对儿媳妇和孙女指手画脚,显得咄咄逼人,但这些行为背后反映出的却是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无力感和被忽视的情感需求。她长期以来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在照顾家庭上,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和独立,她逐渐被家庭边缘化,失去了存在感和情感上的支持。这种情感需求的忽视,正是很多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共同困境。《重返20岁》通过一段奇幻的青春再临之旅,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重新审视亲情与梦想。影片以其创新的视听语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本土化改造,打破了传统家庭伦理题材的局限,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编辑:颜诗雨)
2000年
夏日暖洋洋
夏日暖洋洋

演员(饰 美美)/

导演:宁瀛/
类型:剧情/
导赏:《夏日暖洋洋》是2001年宁瀛执导的影片,也是她“北京三部曲”的终曲,与前两部作品《找乐》和《民警故事》相比,本片在影像风格和主题探讨上都有了更为深入和细腻的呈现。宁瀛的镜头给人带来去伪存真之感,粗粝却不乏细节处理的影像令人印象深刻。片中长镜头、自然光和环境声的精妙处理,带来一种纯粹而肆意的新写实气息。影片不追求故事的连贯完整,也无意于事件来龙去脉的讲述和因果的解释,摄影机跟随出租车司机德子漫游城市中的大街小巷,长镜头对时间的挤压和忠实的纪录性带来粗粝的影像质感和原生态的生活状态呈现,间断性的生活碎片拼接和突兀的跳切形成的间离效果带来形式上的意味,变焦镜头的使用匠心独具。《夏日暖洋洋》的流动性亦令人颇为惊喜。影片配乐经过精心编排,无论是动感的现代迪斯科、柔情的蓝调音乐、通俗的流行音乐,还是轻快的吉他弹唱,其音乐节奏和镜头内部的节奏韵律暗合,同时形成了情绪的配合表达。手持镜头带来纪实性的同时增加了动态感,造成了开放的构图和晃动的影像,多变的镜头运动和手持的不稳定性与生活本真的自在节奏不谋而合;镜头跟随出租车,为观众呈现了动态的城市景观,如同默默注视的眼,温情地扫视着这座处于腾飞之中、日新月异的城市,目睹了都市的繁盛与衰败,也对个体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关注。影片对德子这一小人物的聚焦,关乎个体和存在,更关乎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映射。环境音响的出色运用使德子无时无刻不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无法调试和关闭的广播所覆盖,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难逃被消费主义裹挟和顺从时代之音的命运;德子刚在大庭广众之下受辱,就要欺压比自己更为无力的人,他所遵从的行为逻辑完全是基于对他人社会财富的累积和经济地位的判断,难免造成对权力关系的深切反思;德子在西餐厅受到漠视而后因为醉酒被赶出门外,则是个体被主流价值判断后被排斥和进行驱逐。影片中女孩对奢侈品牌充满向往、利益的追逐成为合理行为、世界富豪排行榜见缝插针地宣传——对都市生活嘈杂状态的原生态展现亦暗示了背后所处的鱼龙混杂之下的文化生态,宁瀛深刻而敏锐地捕捉了现代文化侵袭之下,民众的消费观念、传统道德和价值标准与传统之间所产生的偏移和游离,阶层流动与社会新变所给人带来时代下的焦虑,个体被排斥和放逐之后无所适从和迷茫的生存状态,因此,《夏日暖洋洋》具有强烈的主体反思性和现代性的探索意味。正如同电影海报上所写:“变化的女人,变化的自己,变化的北京”;在《夏日暖洋洋》的影像时间中,德子在偌大的北京经历了一场漫长的失恋和失败的寻觅,这是一场看似徒劳的找寻,却也是对于个体反思的必经之路。在新旧交替的世纪之交,新生的正在异军突起,旧有的正在沦落消亡,宁瀛在片中展现了对现代人精神的贫乏状态、寻觅的无力和情感转瞬即逝的深入探察和深切思考。(编辑:刘若能)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