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元良

Yuanliang Feng

有片源
2017年
导赏:《嫌疑人X的献身》是根据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悬疑电影,该片也是苏有朋继处女座《左耳》后首度执导悬疑题材的影片。影片之所以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不仅是对原著还原度的考量,而是因为影片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的艺术符号,采用本土化的叙事方式,通过更好的故事阐述来符合我国的国民意识和情感。与原著的开门见山相比,影片采倒序和插叙的手法,揭示某个人物的真相通过环环相扣的方法逐渐揭示事情的真相,符合大众思维习惯的同时,也增强了故事和人物的悬疑性。与此同时对电影所处的环境也进行了重置,为实现语言文字转变影像的突破,故事选择在具有代表特色的城市展开,通过不同场景的镜头语言交代环境背景,使得故事更加立体、直观。偷来的自行车改为共享单车,汤川教授也由儒雅谦卑转变为正直敬业、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性格特征。每一处无不体现本土化的讯号。影片通过对叙事结构的调整来实现对悬疑的拆分重组,做到每一处都有悬疑的预埋点,使原本熟悉原著的观众也对其充满兴趣想要一探究竟,这也是改编最需要关注到的一个点,往往雷同的悬疑设置会大大降低人们的预期和观感。电影还有一大惊喜是在悬疑片里显得格格不入的纯爱,一种爱到极致甚至发疯的感情,是单方面的付出,也是无法接受的隐晦。影片除了对爱情的描述,还有意突出社会关系中的温情片段,陆婧得到石泓的帮助之后,为他准备好的便当,唐川与石泓在数学问题上的互动,唐川与警察罗淼的英雄相惜等都是体现社会环境的人情冷暖。广场舞的大妈、乞讨的乞丐和施舍的人们都是其中的写照。影片无论是在情节处理还是悬疑设置无疑是改编作品影视化的可取典范,通过细腻的本土化重置,使其更加符合国民路线,引发共鸣。(编辑:王晶)
2014年
导赏:《心迷宫》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复杂的叙事结构。曹保平赞导演忻钰坤“把一个故事讲得非常峰回路转”,他巧妙地运用非线性叙事和多线索交织的手法,将三组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故事巧妙地串联在一起,而这一切的纽带正是一口具有象征意义的棺材。棺材在影片中不仅作为物理上的连接点,更是人物内心秘密与罪恶的象征,每一次的出现都伴随着剧情的推进与反转,让观众在层层迷雾中逐渐逼近真相。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既保持了悬疑片的紧张氛围,又不失黑色幽默的点缀,使得整部电影在沉重与轻松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观众在跟随主角们一步步揭开谜团的同时,也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心构建的叙事迷宫中,每一次的转折都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展现了导演对于叙事技巧的深厚功底。电影监制王红卫则表示《心迷宫》“是一部让人按捺不住笑声的悬疑剧”,“对市场的丰富和类型的拓展有积极意义”。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并非单一的扁平化形象,而是有着复杂多面性的立体人物。他们或是出于爱而误入歧途,或是因自私而酿成悲剧,又或是因懒惰、嫉妒和不忠而深陷泥潭。他们都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上挣扎、徘徊,他们的行为动机复杂多变,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阴暗面的暴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背负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如同一个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整个故事的走向。而导演正是通过这些秘密的逐渐揭露,引导观众一步步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在道德困境中的挣扎与抉择,从而引发观众对于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心迷宫》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偏远而神秘的农村中,多方面营造出了一种相较封闭的社会环境,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的冲突等问题都在其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