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豪

Oho Ou

有片源
2025年
2024年
导赏:该片是一部警匪题材影片,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讲述中国本土的警察故事,以小众化的艺术真实,努力揭示大众化的社会真实。影片采用了多线叙事策略,将警察办案、金融犯罪、黑帮斗争、官商勾结、为父复仇等多个主题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种对抗语境,尤其是在影片中埋藏着两代人、代表两种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复仇,以“三叉戟”为代表的老一代警察与在充满仇恨和暴力的环境中成长的新一代犯罪分子之间的仇恨对峙。大背头崔铁军因弟弟多年前在一次抓捕行动中意外牺牲,心中深埋对犯罪分子的愤怒,这种未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不甘,化为了他点燃全局的引线,而恶势力反派角色小青则是将为父亲报仇的情绪深藏内心,不惜以身入局,多年侍虎,两条复仇线相互交织碰撞,构建了影片最主要的戏剧冲突。影片中的人物塑造也极具特色,“三叉戟”作为“老三位”警察不仅体现出人物年长的特质,同时又为人物内在的矛盾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埋下伏笔,人物形象亦正亦邪,有着与黑恶势力暗通款曲的行径,自我混杂于黑暗网之中,展现出警察在现实社会中举措的摇摆不定,从而反映出人物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影片将中国式人物关系运用于“三叉戟”身上,三兄弟正如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关张,内心都秉持着传统道德中的“忠义”二字,守信重义、同甘共苦,即使在面对情感和道德挑战时依旧相互扶持,彰显了兄弟情深,体现出传统文化中以信义为本的侠义精神。而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亦遵循着盗亦有道的人物塑造模式,即使是黑道人物也依然秉持忠义精神,临危关头也不忘知恩图报,赋予此类灰色人物人性的温度,从而使影片角色展现出丰富的多面性,真实而又生动。(编辑:州文)
导赏:《维和防暴队》是一部关于维和警察远赴异国他乡,执行维和任务的影片,在该片的人物塑造上,创作者摒弃了以往主旋律影片中英雄人物“高大全”的完美范式,所建构的是平凡个体逐渐成长为英雄的故事,强调英雄人物的肉体凡胎与普通性,在影片中表现人物复杂的个性,通过人物关系之间的相互冲突展现人物的血肉真实,同时又表现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与坚韧、面对艰苦训练时的执着来凸显出他们的强大,让平凡者表现出不凡。这是新主流电影在价值观上的创新,根植于现实土壤,开始重视个体价值与命运,重视个体与集体、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重视表现平凡人的挺身而出。《维和防暴队》是一部很燃的电影,有许多高燃动作,场景的真实还原和实拍让打斗、爆破、枪战等“武戏”看得人热血沸腾,这样高水准的视觉盛宴基于成熟的工业化制作,电影工业的发展为激烈的动作场面提供了真实性审美体验,使得中国维和警察在枪林弹雨中逆行的身影深深地击中观众内心,这是工业对文艺创作的赋能。同时影片中也有一些“文戏”场面,武戏与文戏的穿插让影片节奏张弛有度,不仅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前后转变,还利于突出人物的成长弧光,对人物的塑造做到深刻具体。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维和防暴队》具备潜在的国家形象建构与大国意识的输出,其主题立意的落脚点便在于维和二字,维和警察严格遵守的“最低限度使用武力原则”所表达的便是主流意识下的“人民性”,强调生命的平等、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和平的坚守,通过维和警察身体力行的行动体现中国精神、中国面貌和中国价值观,将维护和平的信念真切地传递给他国,同时又感染着国内观众,该影片可谓是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维和篇章。(编辑:张苏慧)
导赏:《志愿军:存亡之战》将宏大叙事彻底背景化,而将细腻的笔触聚焦于李默尹、李想和李晓一家人具体的战斗故事中,从而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影片中,李家三口是与观众实现情感异质同构的代入体。这个战争中的小家竭力呵护的钥匙,不仅仅是一个象征物,它还承载着家庭的联系和记忆。这把钥匙在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就已经被巧妙地设置为一个细节,顺延至《存亡之战》,它不仅象征着家的温暖和安全感,也代表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牵挂。钥匙的存在提醒着影片中当时的人们和影片外今天的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有一个家在等待他们的归来,那不仅仅是一个避风港,更是家人的爱和思念的寄托。《志愿军:存亡之战》不仅具有一种延续性,还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这主要体现在人物选择和情感表达上。相比第一部,第二部将更多笔墨投注在战争中的无名战士身上,让那些没有在历史上留名的年轻战士跃然于银幕上。创作者把他们的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交融,使观众既能感受到战争场面的宏大,又能了解普通角色内心世界的丰富。这样的处理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同时,第二部还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多维度展现,在情感表达上有所超越。特别是影片着力刻画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人物的恐惧、挣扎、坚忍、友爱等情绪情感。如创作者通过对战士们家庭背景、亲情关系的描绘,以及他们在战争中为了国家所做出的牺牲,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志愿军战士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李默尹、李想、李晓一家三口在战场上的团聚,为战争增添了一份温馨;战士之间生死与共、相互扶持的真情,也让人感动不已。这种情感表达的细腻与深沉,使影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具有震撼观众内心的感染力。如果说《志愿军:雄兵出击》为观众铺展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深厚背景,为整个系列奠定了基础,那么《志愿军:存亡之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所付出巨大牺牲背后深刻的情感力量。铁原阻击战作为第五次战役的关键一战,对于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历史能被影像镌刻,体现了当代电影工作者对抗美援朝精神的致敬。(编辑:大陆)
2023年
导赏:2023年由邱礼涛执导的《绝地追击》取材自边境恶性武装贩毒案件,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电影的叙事节奏紧凑流畅,毫不拖沓,情节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步步难关设置扣人心弦。《绝地追击》独特之处在于融入了灾难片的元素,一边是面对一帮穷凶极恶、无恶不作的毒贩,一边是即将被天灾席卷的危险境地,恶劣的气象和亡命的匪徒这一双重困境的设置加剧了戏剧张力。当战士们找到了毒贩窝藏的据点,展开以少敌多的殊死对决时,即将到来的山体坍塌的天灾又再次使他们陷入困局,陷入绝境的他们能否完成任务、转危为安,成为牵动人心的情节发展线索。《绝地追击》的动作场面依旧惊险,邱礼涛导演以其擅长的写实风格,迅猛刚烈,为观众呈现了多场激烈且震撼的战斗场景。暴雨之下,密林之中,枪林弹雨之间,8077的战士们穿梭跳跃,既要克服不利的地形,又要躲避敌人的子弹。木屋之中王今豪与阿龙的近身搏斗令人目不暇接,山体滑坡时二莱困于坡上岌岌可危,在洪水之中二莱与王今豪身抱浮木被大浪卷跑更是上演了惊魂一刻。在毒贩老巢的决战中,激烈而迅捷的枪战惊心动魄,爆炸时火光四起,硝烟弥漫之中8077战士们以少敌多、无所畏惧地英勇向前,强有力的视觉冲击之下是他们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守护正义的气魄,使无数观众热泪盈眶。刚猛的动作表现之下,是感人至深的情感刻画。既有超越生死的战友情——陷入泥沼之下的无奈放手、不畏艰险前去救援同伴,他们在逆境之下团结一心;也有同舟共济的爱情——王今豪与姚瑶并肩作战,却在最后关头将生的机会让给了爱人,任由自己将洪水冲走。最为感人的则是舍己为人的大爱精神——班长在危难之中为救踩中地雷的男孩而被洪水卷跑;年迈的父母得知儿子凶多吉少的命运后说出的那句:“这就是军人的使命,天灾人祸,随时准备为国牺牲。”面对国家使命和人民安危时,舍小家为大家这一情感的冲突与抉择,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边防战士们的伟大与不易。《绝地追击》以边防战士的绝境之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边境地区严峻的禁毒形势以及公安边防部队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正如片尾所言的那样:没有生而英勇,而是选择无畏。和平年代,依然有这样一群英雄为祖国默默守护,以生命书写使命,以血肉铸就和平。(编辑:刘若能)
导赏:《满江红》是“国师”张艺谋又一力作,由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等组成顶级主演阵容,以民族英雄岳飞及其脍炙人口的词作《满江红》为电影精神内核,杂糅了悬疑、喜剧、古装、复仇、悲剧等多种元素,讲述在外族进犯背景下,一群“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小人物舍生忘死、铲奸除恶的忠义故事。电影以精彩的话本式叙事方式,交织呈现了追踪失窃信件与暗杀秦桧的双线剧情。结尾高潮处集体复诵荡气回肠的《满江红》一段,将观众的家国情怀彻底点燃,引发强烈共鸣反响。本片集中式美学之大成,由韩红担任电影音乐作曲,将来自岳飞故乡高亢雄放的豫剧唱腔与电音摇滚相融合,作为人物在山西大院中穿行的串场配乐,以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充分彰显出建筑的空间美感。编剧陈力严格遵循传统戏剧中的“三一律”,让时间、地点、事件统一于拂晓前一时辰的密闭大院空间之内,兼备戏剧性与逻辑性的群像戏中积聚着渐强的情节张力,使得不到三小时的电影中反转次数多达十余处,代入感和沉浸感极其强烈,让观众产生剧本杀般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满江红》是2023年春节档票房冠军,之所以取得45亿元的傲人成绩,步步惊心、笑料百出的剧本编排与精良的视听摄制固然重要,但影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才是观众最大的“情感公约数”所在。个人的荣辱、家庭的盛衰无不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片中一群小人物前赴后继地与叛臣斗争,当揭晓他们共同目的竟是一首《满江红》时,那份义薄云天、热血难凉的精神力量足以突破历史和虚构的隔限,让每个中国人受到血脉中的精神感召。(编辑:曾奕琦)
2022年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