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淇名

Qi-ming Han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电影《刺杀小说家》在2021年春节档可谓是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这部电影是一部基于双雪涛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奇幻巨制,在故事情节上继承了原著的玄虚与哲学意味,在叙事结构和视觉呈现上进行了深度的拓展与创新。《刺杀小说家》从小说到电影故事核心并未发生改变。电影采用了套层结构,即电影中嵌套了一个小说世界。这种结构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使得现实与奇幻两个世界相互交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镜像关系。在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两个世界中人物角色的相互对应。在主题表达上,电影《刺杀小说家》讲述了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儿童拐卖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行动和经历,探讨了人性、正义、爱与牺牲等深刻的主题。这些主题也体现在了现实与奇幻两个世界的交汇点上。影片中对小说世界的设计进一步升级了故事的奇幻色彩,即典型“影游融合”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借鉴了游戏化的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角色和情节,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观众可以感受到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问题在小说世界中的映射和放大。《刺杀小说家》在视觉特效和音效制作上也堪称“巅峰之作”。尤其在中国奇幻片走低的窘境下,《刺杀小说家》给出了新的奇幻视效大片方案,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特效的未来。电影采用了虚拟拍摄技术,与极具震撼力的音效相得益彰,这种巅峰级的后期制作规模和难度,展现了电影制作团队的精湛技艺,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华语电影的无限可能。(编辑:婧怡)
2016年
导赏:《绣春刀II:修罗战场》是一部在传统武侠电影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作品,它不仅在票房上取得成功,更在艺术表现和文化深度上赢得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这部电影由路阳导演,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邃的人物塑造,重新定义了21世纪的武侠电影。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末年,一个动荡的时代,通过锦衣卫沈炼的视角,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阴谋与斗争的历史修罗场。沈炼这个角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个在权力斗争中挣扎求存的小人物。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既有对正义的渴望,也有对生存的恐惧。这种去脸谱化的人物塑造,使得沈炼这一角色更加立体,更具有现实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绣春刀II:修罗战场》对传统侠义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重构。影片中的侠义不再是简单的替天行道,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上。沈炼的最终选择,不仅是对北斋的救赎,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确认。这种对侠义精神的现代诠释,使得影片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更加深刻的思考价值。在叙事结构上,《绣春刀II:修罗战场》放弃了传统武侠电影中常见的正邪对立模式,转而通过角色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存诉求来推动故事发展。这种反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更加符合人性的复杂性,也更加贴近现实。影片中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善恶分明,而是在灰色地带中寻找自己的立足点,这种人物设置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绣春刀II:修罗战场》在视觉风格上追求写实,无论是服饰、武器还是动作设计,都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感。这种反视觉奇观化的设计,使得影片的武侠世界更加可信,也更加震撼。特别是在动作场面的呈现上,影片摒弃了飞檐走壁的夸张手法,转而采用更为写实的打斗设计,通过快速剪辑和套招对打,展现了武侠世界的真实与残酷。此外,影片在数字绘景的应用上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通过对“萨尔浒之战”和“案牍库之战”等重要场景的数字重建,影片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更在情感上加深了观众对角色命运的共鸣。这种数字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质感,也拓宽了武侠电影的表现形式。《绣春刀II:修罗战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武侠电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境界。(编辑:赵敏)
2014年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