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煦

Xianxu Hu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飞驰人生2》是韩寒导演继《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四海》《飞驰人生》的又一部关于赛车梦想的电影,《飞驰人生》中张弛在巴音布鲁克比赛最后飞车一跃的开放式结局为影片做了铺垫。电影讲述了昔日冠军车手张弛,落魄沦为驾校教练,在一次阴差阳错的机会获得了老头乐厂长的赞助,开启新建车队,重返赛场的励志故事。在角色塑造方面,影片新增的两个角色具有吸引力,一个是憨厚老实的驾校学员,一个是活力无限的年轻赛车手,显德与厉小海的全新车队组合也为影片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他们的加入为重建车队的草台班子注入新鲜血液,五个性格迥异的人组成全新车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范丞丞饰演的厉小海,生动又鲜活,在人物细节的处理上成熟细腻。出场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面对曾经的顶级赛车手,在老头乐的比赛中依旧从容淡定。睿智聪明,在对抗失败后的低气压氛围瞬间找到突破点。在对待赛车上又有着坚定和执着,他和显德的默契组合象征着车队的新鲜活力。厉小海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重燃了张弛重返赛场的决心。影片中张弛的人物心态变化及完成梦想的过程将影片的情节和感情都推向高潮。因为铅封丢失被判比赛结果无效的张弛几年来背上了无数骂名也让他一蹶不振,在经历了心态和环境的变化,张弛决定重返赛场,是对梦想的执着,也是对辛地车队荣誉与传承的责任,当他决定克服恐惧,翻车的那一幕,沈腾的哭戏部分将张弛的无奈心酸与不甘的情绪完全的诠释出来。在比赛的尾声,遭遇了冰雹的恶劣天气,张弛的反向处理体现了人物的智慧与强大稳定的内核之外,也体现了张弛对于梦想放手一搏的决心,虽然对于逆转与成功的结果很多观众表示在意料之内,但是比赛精彩刺激的过程,赛车手面对困境的勇气依旧打动人心。影片的喜剧表达喜闻乐见,无论是老头乐比赛中跌跌撞撞散架的车门还是巴音布鲁克的土,从场景到语言都带给观众自然的喜剧效果。在视觉呈现上,巴音布鲁克拉力赛的戏份占比影片将近一半的时长,无论是惊险刺激的赛车对撞,还是赛车竞速扬起的黄沙,影片在赛车与比赛环境的呈现上,更大程度上展现出比赛的紧张与刺激的氛围,为观众带来一场速度与激情般的视觉感受。《飞驰人生2》在百花齐放的春节档以33.99亿票房备受观众青睐,也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编辑:王晶)
2023年
2021年
导赏:《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
2016年
2014年
2013年
导赏: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意蕴,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佳作。这部影片不仅是对传统唢呐艺术的深情致敬,更是对匠人精神的一曲颂歌。在这部电影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还能体会到在现代社会变迁中,传统与现代、坚守与放弃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陕西的黄土高原上,这里曾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唢呐艺术传承的沃土。吴天明导演以其特有的艺术视角,将这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和唢呐艺术的传承,通过焦三爷与游天鸣两代唢呐艺人的生活和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唢呐,不仅仅是一种乐器,它更是匠人精神的象征,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百鸟朝凤》这部电影,首先以其精湛的视听语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传统韵味的世界。影片中的原生态影像,如广阔的秦川、古朴的村落、辛勤的农耕,以及焦三爷手里的旱烟、师娘的纺线机等,都深刻地展现了传统生活的质朴。而影片中的背景音乐,更是与情节、人物形象和心理发展紧密相连,为电影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焦三爷在生命最后时刻,为窦村长泣血演奏《百鸟朝凤》的场景,那悲怆的音乐,将人物性格的倔强和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形象地展现出来。影片中的唢呐,尤其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成为了影片的核心象征。它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人生评价,更是对匠人精神的最高赞誉。在影片中,焦三爷对唢呐的热爱超越了一切,他将唢呐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对徒弟看似严苛却心怀暖意。他坚持“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这种对唢呐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正是匠人精神的体现。而游天鸣作为传承人,虽然在时代的变迁中显得犹豫和彷徨,但他最终还是承担起了传承唢呐文化的责任,这种坚守同样令人动容。《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还深刻地反映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随着西洋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唢呐艺术逐渐被边缘化,唢呐艺人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影片中的焦三爷和游天鸣,面对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坚守与放弃的选择,他们的困惑和无奈,正是许多传统艺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真实写照。影片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深刻思考。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文化的冲击,但匠人精神依然在一些人心中生生不息。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技艺的精益求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尊重和保护那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传统艺术。吴天明始终坚持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朴实无华地为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地道的中国乡村故事,深沉、精准地传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吴天明为何在晚年创作中钟情于焦三爷形象的塑造?风格即人。可以说,焦三爷形象上熔铸着吴天明对人生、对艺术、对电影的深切感悟,熔铸着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熔铸着他与底层农民的血肉真情。(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