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

有片源
2013年
2004年
导赏:2004年由安战军执导的影片《疑案忠魂》基调凝重压抑,风格写实,画面色调沉郁而冷峻,契合与严肃主题。环境音响的运用充满生活实感,大量夜戏配合阴冷潮湿的场景设置塑造了幽暗沉重的氛围,迷蒙的雾气更加强案件疑云重重的特点。追踪罪犯和现场打斗时特写镜头和快速剪辑相结合的运用增强了悬念感和节奏感。影片叙事紧凑有力,视角独特,相比于以往警匪片中警察斗智斗勇追捕罪犯的过程,本片则更多着墨于马红旗作为警察,心理上所承受的多方压力:内心的良心谴责、检察院的审讯、群众的质疑、公安局内部的相互猜忌——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冲击两相结合,影片内在的矛盾冲突陡然增加,人性的考验赫然可见,而案件的真相更是成为悬念勾连起情节的发展。影片对于警察形象的塑造有别于以往,刘威饰演的马红旗性格急躁、争强好胜,因为下属失职没能看守好罪犯而身陷受贿传闻,而他平素也因耿直火爆的脾气和诉诸武力的手段得罪了不少人,这一切都使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更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因此他立志抓回犯人自此自证清白。正是因为马红旗并不完美,而是有所欠缺,警察也是普通人,有过失、苦涩和疲惫,他的形象才更真实而立体,更具有说服力。影片亦花费笔墨呈现了马红旗自身的情感困扰,当他得知妻子要与他离婚之后,流着泪深情坦诉这些年自己的心路历程:做警察无愧于心,对家庭却有所亏欠。这一温情的片段的穿插,更体现了他身为警察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自我牺牲,这是更难以坚持的一点,也更能体现英雄人物的伟大性和深刻性。《疑案忠魂》深情描摹了马红旗身为人民警察的尽忠职守和自我牺牲,他在困境中的坚持不止出于警察的职业操守,更是对正义与和平等终极理想的追寻,正如同导演安战军在导演阐述中写道的那样:“真实的英雄并不是没有懦弱,而是历史在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勇敢。”(编辑:刘若能) 
导赏:《女生日记》是石建都“成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影片以日记形式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六年级女生冉冬阳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作品。也被称为“现代女孩成长启示录”,电影中不仅展示了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与此同时刻画了女孩子渴望长大又害怕长大的矛盾心理。冉冬阳,是一个善解人意、情感细腻的女生,是一个人人都喜爱的魅力女孩。她足智多谋,在遇到被抢钱的突发状况时急中生智,假装与路人熟悉的攀谈躲过危机。她乐于助人,为了帮助小梅妈妈经营店铺,想出来很多智慧的点子,自己也是经常出现帮忙,她懂得感恩,在过生日的那一天,她明白母亲的辛劳与不易为母亲准备了康乃馨。在她的身上,除了能感受到外在温暖的笑容之外,她身上的品质也值得学习。冉冬阳的懂事也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与支持,这也是一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结。她的知心朋友梅小雅生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但是她勇敢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冉冬阳身上得到了体现。莫欣儿是冉冬阳的好朋友,她是一个十分聪慧的女孩,为了挽救她父母的婚姻努力成为人见人爱的乖乖女。影片通过诙谐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揭示了女生心中许多小秘密和羽化成蝶的痛苦与欢乐。影片中,何炅惊喜加盟,何炅出演受了深受孩子们热爱的老师,这位老师教学方法标新立异,也是孩子们步入青春的重要阶段,老师的热情激励着学生们,使得孩子们取得了友谊的成绩,实现了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虽然是回归主持人之前的老本行,何炅在影片中也演绎出了老师的鬼马的特点,使观众眼前一亮。(编辑:王晶)
1997年
导赏:《白山黑水》是一部描绘东北抗战历史的战争题材影片。这部电影不仅以战争为背景,真实还原了那段艰难而壮烈的历史,更是通过精湛的视听语言、宏大叙事的史诗结构、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让观众感受到抗日英雄的英勇与悲壮。影片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展现了东北抗战的激烈与残酷。摩天台战役中,抗日联军与日军之间的激烈交火,炮火连天,硝烟弥漫,客观再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影片也展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周家堡子的集体枪杀事件,让观众痛心疾首,深刻体会到侵略战争的残酷性。在形势极其险恶的情况下,杨靖宇将军燃尽自己的生命也要坚持抗战。他的英勇行为,激励了无数的抗日战士,也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此外,《白山黑水》在还原历史方面做得非常精准。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历史顾问的精心考证,力求以客观目光审视历史事件,重返历史现场。影片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也非常出色。导演通过结构化的构图区别宏大和微小,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壮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场景中,影片运用了慢镜头、特写等手法,强化了杨靖宇将军的英勇与悲壮,让观众深感震撼。抗战题材电影是国家的时代之境,爱国主义精神的艺术载体。综合来看,《白山黑水》正是一部优秀的战争题材影片,它深刻地展现了东北抗战的艰难与壮烈,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编辑:王斯笳)
1984年
剧情:  一艘扬着古朴风帆的船只,迎着滔滔的黄河水,缓缓驶来。船上的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河里洒着骨灰。大堤上,一群人眼含泪水,抬着石碑。地委副书记汪仲看到乡亲们自发地为自己的老战友、逝世一周年的前渤海县县委书记魏兴邦洒骨灰、树丰碑,不禁回想起当年与老魏共同经历过的那些风风雨雨。在"大跃进"的"火热年代"里,有一天,身为地委书记的魏兴邦,收到了社员耿长发和香妮兄妹的来信。在战争年代,老魏在耿长发兄妹家里养伤,耿长发一家曾靠讨饭将老魏救活。现在老魏来到了榆树庄,耿家兄妹揭发了县委书记汪仲和公社书记刘辉弄虚作假搞浮夸的实情。魏兴邦气愤地在县、社干部会上批评了汪仲等人,并如实地把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 但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形势下,魏兴邦被指责为犯了对"大跃进"有消极情绪的右倾错误,并降职到渤海县任县委书记,而汪仲却提升为地委副书记。由于"左"的错误和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公社书记刘辉为保自己,便虚报产量,强行征粮,饥饿的香妮为把粮食让给丈夫,被迫自尽身亡。魏兴邦赶到耿长发家,被耿长发打了一扁担。香妮死后,她的丈夫辛兆海无力抚养两个女儿,想把二妞送人,自己去"闯关东"。魏兴邦得知后,委托司机瞒着辛兆海把二妞要来抚养,并起名"魏农"。在十年浩劫中,这里的干部和群众又一次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开始,曾经与魏兴邦患难与共的耿长发和乡亲们都十分怨恨老魏。可是,当耿长发看到魏兴邦也被当成"走资派"抓走时,他深受触动,开始真正理解老魏,并提出要帮助抚养小魏农。 就这样,小魏农被先"解放"的汪仲抱去抚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长成大姑娘的魏农又回到父亲身边。一天,魏兴邦和魏农父女俩正准备迎接汪仲来家吃饭时,耿长发却打发大妞来到魏家"要饭"。魏兴邦的心情很不平静,他决心重返渤海县工作。他带病亲自调查,与乡亲们并肩奋战在黄河滩,大刀阔斧地落实了党的政策。他的渤海县实行的"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黄河之滨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老魏却患了严重的肝萎缩症。他默默地倒下了,把自己融化在这一片热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