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

Vivian Qu

有片源
2025年
想飞的女孩
想飞的女孩

导演/编剧/

导演:文晏/
预告播放
2017年
导赏:2017年文晏导演的《嘉年华》以其细腻而自觉的女性视角,对人性幽微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探索,是兼具社会现实的冷峻思考和艺术化的个人表达的情感佳作。《嘉年华》叙事沉稳,情节的推进和铺排稳健而有力,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蕴藏着主题所独具的严肃性。影片在视听语言的表现上则简洁而精准,纪实风格的摄影冷静而克制,既不寡淡冗长,亦没有情绪的过度夸大和渲染,而是使观众更好地体悟事件本身所带有的沉静与悲哀力量,灰暗偏冷的色调压抑而沉闷,逼仄的空间和黯淡的光线正如同小米和小文的生存处境;海边广场上梦露雕像的隐喻则意味深长;小文和小新两个久违的好友在游乐园的巨大喇叭处快乐地呐喊,父母却在商谈中被迫对现实利益屈服,两个女孩在现实社会的失语状态以别样的方式得到了宣泄,这样的对比残酷却有力。导演文晏以其独特而细腻的女性视角,深入而精准地捕捉了不同年龄女性遭受的生存挤压、潜在的威胁与暴力,深入到女性内心,展现了现实社会中女性真实的生存境地和复杂心绪。《嘉年华》塑造的女孩是早熟的:小文的悲惨遭遇折射了家庭的冷漠与关爱的缺失,母亲的神经质与粗暴对待,父亲的责任缺失与置之不理都使她在成长过程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小米则是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少女,被社会边缘化的她渺小而脆弱,而她对成年世界的畅想与期待、对美的天然渴望也因此分外动人而真实。她们都过早见识到成人世界的冷漠,更遭受了社会的排斥与规训。影片中女性之间坚实而深厚的友谊动人而深刻,莉莉姐是小米冰冷世界中唯一的慰藉,也是她对美和成人世界的最初启蒙,相依相偎、亲密无间,她遭受的折磨和如浮萍般的命运是群体的深刻写照;郝律师善良而具有无私大爱,十六年的坚守不仅是职责所在维护正义,更是同为女性的悲悯。影片虽名为“嘉年华”,家却对少女们而言不再是温暖的港湾,嘉年华未必是场狂欢,而是一场残酷的历练和漫长的成长之痛。无论是身份之难、生存之难,影片都深刻揭示了未成年人面对的危险和诱惑,现实社会尤其是成人世界法则的残酷与黑暗,女性所承受的暴力与冷漠和无助境地。然而在冷峻的视角之下,导演文晏仍留存了人性的善意与希望所在,小文怀抱金鱼、录海给伙伴听,她仍抱有对亲情的渴望和友情的美好的向往;小米换上纯洁而美丽的白裙,终于实现了自由,身旁路过拆除的梦露雕像,也象征着她追随着心中的善与美而去,这既是一次出逃,更是一次伟大的觉醒。(编辑:刘若能)
2014年
导赏:在商业与艺术之间,许多电影往往难以找到平衡点。《白日焰火》却成功地打破了这一困境,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影片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在艺术层面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斩获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白日焰火》在侦探推理片的框架下,巧妙地融入了心理、悬疑、警匪、情色以及黑色电影等多种类型或亚类型。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的教材级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一样,《白日焰火》也塑造了一个冰冷不安、薄情寡义的世界,它们的男主人公都是失意、孤独的侦探,想要通过查明真相寻回勇气,身肩为老搭档寻仇的重任;它们的女主人公都是满口谎言的蛇蝎美人,为求自保不惜出卖、利用乃至杀害所有人,然而又都有着说不出的苦衷;最后,无论是鲍嘉还是本片廖凡饰演的主人公力,都陷入了与蛇蝎美人的情感泥沼。影片对心理现实和情感结构的呈现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廖凡和桂纶镁的精湛演技,为影片中的角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呈现了人性的本真状态,使观众与角色的情感强烈共鸣。导演刁亦男融合了生活化纪实性风格与表现主义艺术风格,让影片在视听上既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电影片名与影片收尾处冰天雪地中大白日下绽放的焰火深刻呼应,它既是一种颇具荒诞感的情绪宣泄,亦是对男女主人公破碎心灵的救赎。虽然一个悬案的破解值得欢悦,但在那颠倒白日黑夜的绽放中,却隐含着说不清的人生苦楚。更加引人关注的是,《白日焰火》作为一部带有强烈类型倾向的作者电影激活了文艺片电影市场,取得了超一亿元票房的可喜成绩。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认为,《白日焰火》促成了电影市场的升级,改善了市场的一元化格局,实现了电影市场的多样化转型,是中国电影十几年产业化改革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编辑:明慧)
2013年
水印街
水印街

导演/编剧/

导演:文晏/
主演:何文超/吕聿来/
类型:剧情/
春梦
春梦

制片人/

导演:杨荔钠/
类型:剧情/
2008年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