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鑫

Xin Su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影片是一部有关犯罪悬疑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聚焦于未成年犯罪的社会议题,通过极致的情感表达,讲述了一个东方式家庭的原罪故事,在层层迷雾与情节反转之中,表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羁绊,关涉着情理与法理的人伦思辨。为了遮蔽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实,肖亚珍和赌徒丈夫郑卫走上了无可挽回的歧路,将儿子的罪行全部包揽到自己的身上,反映出“做不了避风港,就当垫脚石”的深刻的东方式家庭情感保护措施。与此同时,影片通过小镇公共情人关秀英的死亡迷局牵扯出小镇众生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人人做恶的真相背后藏匿着暗黑幽微的人心,人性中的“爱欲权钱”被无情展露,揭示了权力、毒品、赌博和金钱等社会问题对人性的腐蚀,从而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灰色地带。影片深刻地刻画了两位母亲角色,指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肖亚珍作为一个传统女性,一心一意地栽培儿子,当儿子在面临安危之际时,毅然决然选择铤而走险;而关秀英虽为一名歌厅舞女,但为了让受虐待的幼子回到自己身边,被迫接受前夫开出的天价补偿金,因而采用了极端的勒索手段,从法律层面上讲,她们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从情理层面上讲,其做出的行为既可怜又可恨,作为母亲因护犊心切而做出的选择反映了她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体现出家庭伦理式的社会痛点和底层父母的绝望之爱。肖亚珍和关秀英所做出的行为虽不同,但从本质上而言她们属于一类人,同命相怜的母亲以命相搏保护自己的孩子,肖亚珍用刀刺向关秀英实则也是刺向自己,她杀死了与自己一样的人。两位女性殊途同归的命运反衬出女性生存困境,家庭的破裂与不稳定加剧了人物情感的畸形扭曲,从而走向了令人悲叹的结局。(编辑:州文)
2023年
导赏:作为高群书与麦家继《风声》后的再度携手,影片《刀尖》并未沉溺于传统谍战的悬疑迷宫,而是以极致的视觉美学与人性叩问,为观众揭开了一段血色谍影。导演高群书通过对光影的捕捉和场景的精心设计,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南京冬日的景象在镜头下宛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每一帧都美得让人心驰神往。同时,影片在色调和光影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封闭的特工据点以昏暗的色调和压抑的氛围为主,而明亮的舞会、婚礼以及开阔的自然场景则以暖色调呈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调节了影片的节奏,也象征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此外,影片中大量运用了中心构图和对称构图,增强了画面的美学效果,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同时,影片的美学特色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华丽。导演通过对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将美学与叙事紧密结合。例如,从水底拍摄人物的镜头反映了其飘忽不定的心情,而男女主角在亭中对谈的场景则在江南诗意与浪漫中弥漫着危机感。这种将美学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也使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刀尖》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信仰的转变。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并非一开始就拥有坚定的信仰,而是通过一次次的任务和经历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男主角金深水最初因个人恩怨而成为特工,但在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国民党的腐败后,他逐渐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最终选择了加入共产党。这种信仰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细腻的叙事和人物塑造逐步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深刻理解角色的内心挣扎与成长。麦家原著中“以魔术叙事抵达真实”的文学追求,在银幕上转化为对历史褶皱的微观解剖。特工金深水的觉醒轨迹,暗合着民族意识从混沌到明晰的集体心理进程。当最后的枪声在南京城墙回荡,我们记住的不仅是谍战的惊心,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以文弱之躯抵钢铁洪流”的精神硬度。(编辑:赵敏)
深海
深海

配音/

导演:田晓鹏/
预告播放
导赏:《深海》是田晓鹏导演继《大圣归来》七年后的回归之作。围绕主角参宿展开,以她为第一视角展开故事的叙述,讲述了抑郁症女孩参宿坠海之后的一场梦境,她进入到一个奇幻的世界,遇见了深海号的主人南河,与他和船员一起在深海里进行航行冒险寻找海精灵的故事。影片通过参宿的视角,带观众走向了一个抑郁女孩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参宿抑郁的原因,母亲的离开,被父亲忽视,没有受到祝福的生日都一点点在敲打参宿的心。当来到深海大饭店后,海獭们的陪伴,南河的照顾,都逐渐让参宿放下心结,绽放出了从没有过的笑容,她感受到了真正的开心。参宿和南河像人的两种特征,一面内心崩溃,一面为自己打气。我们有时也是他们的共同体,孤独的时候习惯把自己罩起来,面对世界时强撑在前面。在角色塑造方面,人物的外貌与服饰都突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参宿有着一头短发,身上长期穿着一件不合身的红色外套,有着浓重的黑眼圈,走路驼背,脚尖向内。这样的角色造型暗示了参宿已经身患抑郁症,符合其内心孤独,十分不自信的性格特征。南河穿笨重的小丑服,手上泡着泡面,早上在游轮上帮客人拍照,晚上推销绘本,符合一个落魄打工人的形象。在梦境中,他穿着旧西服,会使用魔法,似乎无所不能。这两个形象的反差体现了南河这一角色背后的辛酸。多元化的性格特征丰富了故事情节,增加了角色之间的冲突和互动,同时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入。影片也通过设计夸张的动作表情强化人物形象,如:当南河想要推荐自己的创新菜笑口常开疙瘩汤时,却被参宿打断时,他的表情因为生气变得十分狰狞,眉毛皱起,紧闭牙关。这样的动作设计,使电影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遵循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加了影片观赏的乐趣。影片在技术方面,采用了3D粒子水墨画技术,将中西方的绘画特点相结合,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飘逸灵动,又融入了西方美学的色彩韵味。绚丽多彩的粒子流动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光影的变化也贯穿影片始终,光影变化、色彩明暗的对比,更有助于将电影情节推向高潮,更好地影响和感染观众的心理和情绪。无论是在参宿与南河的初次相遇还是进入深海大饭店后都有五彩的光线照入,光影的融入带来了温暖,使得深海海底也富有了生机和对比。深海是温暖的梦境,有别于现实中参宿灰黑色调的黯淡生活。电影中还有很多象征形象,“海精灵”象征心结和贪欲,“海精灵”的出现为参宿寻找妈妈提供了一定的指引方向,将隐藏在参宿这一人物形象之中的心结具象化。“丧气鬼”表征情绪波动。“小黄鸭救生圈”象征希望。每一个的出现都在推动参宿完成自我救赎。虽然是动画电影,但无论是从技术设计还是主旨立意都远超过了影片类型的本身,是一个治愈人心的故事。(编辑:王晶)
导赏:《无价之宝》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95年的东北小城,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年代,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影片通过服化道的精心设计与影像技术的巧妙运用,成功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破旧的工厂、拥挤的街道以及人们脸上的迷茫与希望交织的表情,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张大鹏导演在还原年代感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角色的塑造来传达那个时代的特质,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视觉上的复古之作,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历史回溯。张译和潘斌龙饰演的是那个年代的“东北好人”,他们的生活无奈艰辛,但内心却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朴实、善良与坚韧。影片在叙事上巧妙地将悲剧性与喜剧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荒诞浪漫主义风格。影片前半部分,通过轻松幽默的对话和情节设计,展现了角色之间的日常互动与冲突,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欢笑。荒诞色彩贯穿于整部电影的风格和主题之中,如张译致敬美国经典电影《雨中曲》的舞蹈,是一段充满感染力舞台化的超现实主义表演。片中的“父女”关系,也通过一系列看似不可思议却又充满温情的事件逐渐建立起来。如剧情以一种近乎童话的方式,让石振邦在通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90年代,从东北顺利找到芊芊,并成功解救她。特别是“石振邦开车冲进歌舞厅救出芊芊”这一场面,不仅极具视觉冲击力,还以一种近乎黑帮片的英雄气质,完成了父女关系的正式确立。这种处理方式,既是对传统家庭伦理的一种颠覆,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亲情关系多元化的一种探索。《无价之宝》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收养与成长的故事,传递了关于爱、责任与希望的信息。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光辉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影片中的“无价之宝”,不仅仅是那个被收养的女孩,更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与坚持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编辑:明慧)
2021年
2020年
老虎
老虎

演员(饰 阿哲)/

导演:石桀鋭/
类型:悬疑/
2018年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演员/

导演:闫冰/
类型:剧情/
2017年
2016年
导赏:青春题材电影常以爱情为轴心,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却以更锋利的笔触剖开教育体制的肌理,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中,完成对青春本质的追问。导演姚婷婷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将“迷茫”这一青春母题具象化为天体物理与应试教育之间的角力,通过林天娇与高翔的双向救赎,构建出一部兼具现实痛感与浪漫诗意的成长寓言。影片以高度凝练的视觉符号构建隐喻网络。林天娇书桌上堆叠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与高翔墙面的《星际穿越》海报形成垂直对峙;教导主任手中永远紧握的纪律手册,与天文台穹顶的星座投影构成权力与自由的镜像反射。“热气球”——这个被高翔用起重机零件拼凑的飞行器,实则是少年们对抗地心引力般沉重现实的宣言。当热气球载着两人冲破校园围墙时,俯拍镜头里蝼蚁般追赶的教师群体,与仰角镜头中逐渐缩小的教学楼,共同完成对教育异化的视觉审判。郭姝彤塑造的林天娇堪称国产青春片中最具复杂性的优等生形象。她将角色分解为三重人格:在母亲面前是绷直脊背的提线木偶,在教师席上是精准运转的答题机器,唯独在高翔的速写本里才能窥见被囚禁的灵魂碎片。当她在誓师大会上颤抖着摘下“三好学生”绶带时,睫毛的细微颤动与攥紧话筒泛白的指节,让体制规训下的精神崩裂有了可触摸的质感。白敬亭则颠覆了传统“痞帅学渣”的扁平化设定,他演绎的高翔以玩世不恭为保护色,却在谈及母亲早逝时下意识摩挲旧校徽,在绘制林天娇侧脸时突然凝固的笔尖,让这个“问题少年”的伤痛与温柔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导演采用“现在-未来”双线叙事打破青春片的封闭性。开篇2012年校园的胶片质感与结尾2015年天文馆的数码冷光形成强烈对冲,当成长为天文学家的林天娇在玻璃展柜看见17岁的高翔幻影,时间的环形结构悄然消解了悲剧性——那个未能同行的少年其实始终存在于她追逐的星光里。这种处理跳脱出青春片惯常的怀旧滤镜,赋予故事更辽阔的时空纵深感。(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