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逵

有片源
2021年
追光者 2:奋斗的青春
追光者 2:奋斗的青春

导演/

导演:周逵/杜兴/
类型:纪录/
2015年
导赏:影片的主创的本意显然不是讨论这个连环案件,片中强调更多的是那个年代的荒谬和蒙昧的青春,而观众如果能够着迷,也是年代感营造成功。高大丰满成熟美丽的张雪是生是死,成了片中唯一悬念,而她和曲靖之间不像有什么亲密友情,更像是青春的分岔路口,一条通向平庸的成熟,另一条则是神秘的中止或死亡。导演非科班出身,作为处女作而言无疑凸显了天赋。影片没有匠气,充满着少女的灵动气息。从表面上来看,《黑处有什么》套用了2010年以来盛行的“怀旧青春”的类型外壳,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国营工厂家属区里所发生的青春故事。该片引入了听流行音乐、烫时髦发型、看港台电影、谈校园恋爱等怀旧感十足的文化符号,但在深层上,消解了基于男性中心主义立场的美化旧日时光的倾向,代之以基于女性主义立场的重审性别/时代创痛的意图。概括地说,在诸多男性中心主义立场的“怀旧青春”中,十几、二十年前的青春岁月常常被展示为一个前市场化的纯真年代,唯有在这样的年代才能找到真正的“浪漫爱情”,以及更大范围的单纯世界。但是,基于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男性立场来看,展开这样一场怀旧的目的却不在于对当下进行否定,而在于对“怀旧青春”中的现代男性主体而言,个体与秩序的融合过程,其实就是“情感力比多”转化为“事业力比多”的过程。因此,有能力在前市场时代经历“浪漫爱情”,就有能力在市场时代收获并安享世俗成功。相比之下,《黑处有什么》的犀利之处恰恰在于,它以一种举重若轻的荒诞风格向我们揭示:“怀旧青春”对于前市场时代的美好想象不过是一种男性中心主义的自我赋权的幻觉。如果从女性的视角来看,不仅“单纯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存在,而且“浪漫爱情”的真实性也颇为可疑。事实上,因为传统的计划经济框架同样是高度父权性的,同样包含着许多对女性主体性进行压制的因素;而在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特殊历史时期,女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乃至恶意就更为巨大。由此,曲靖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成为一种“反成长”的过程,或者说,她的“反成长”其实恰是一种女性意义上的“成长”。在影片最后的场景中,曲靖一个人在高高的草丛中行走——此前,她刚刚收到一张印着椰子树的明信片,似乎是寄自此前一直向往海南的张雪——结合上下文来看,笔者愿意把这个充满开放意味的结尾理解为,曲靖将继续在父权制的密丛中探索出路,因为她已经感受到了某种“突围”的可能。(编辑:大陆)
2010年
导赏:《钢的琴》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场改制为背景,影片处处到处充斥着东北老工业区的元素:破旧的砖墙、高耸的烟囱、废弃的厂房、苏维埃风格的歌曲……诙谐幽默中有着对现实的人文关照。电影画面干净、浓郁,富有表现性,还有怀旧复古感,像落日余晖般的灰黄色调,像是对一个逝去的时代,一批旧人缅怀和追忆。影片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主线是王千源饰演的下岗工人陈桂林千方百计获得一架钢琴留下女儿,副线则是工厂里两根烟囱的命运。 烟囱为象征的传统工业,一度是哺育东北的母亲,现在这位母亲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随着爆炸声,两根大烟囱轰然倒塌,围观人群画面消失在扬起的烟尘中,工人们的青春就此化作往事。陈桂林的父亲也去世,工友们戴上黑袖章,祭奠的不仅是他的父亲,更是钢琴做完之时,一个时代的逝去。在经历了做“纸钢琴”——借钱买琴——组团偷琴后,陈桂林产生了造钢琴的想法。更令人振奋的是,下岗工友们都乐意帮忙,他们各有所长,好似回到了那段工厂里的岁月,沉浸在曾经倾力合作的默契中,体会l劳动的快乐和那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陈桂林清楚,完成钢的琴,不仅是为了挽留女儿,更是工人们竭力证明他们的价值和尊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钢琴完成。小元坐在钢琴前开始了演奏,一个时代在悠扬的琴声中落下帷幕。那架琴笨重、粗粝、在毛糙的工业金属质感下,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不甚准确,但仍能流淌出温润的和谐。这是那个时代下岗工人的坚硬和柔软,也是一种超越物质的浪漫。戴锦华教授说这部电影“在几乎所有的层面上触动了我,并满足了我对于电影这个二十世纪遗留给我们的公共性艺术的期待”;“到今天为止仍然坚持认为这部只有五百万的制片成本制作的影片,是二十一世纪最好的中国电影之一”。(编辑:明慧)
2003年
导赏:该片聚焦于老年夫妻的情感生活,通过马世清与严小媛的离婚闹剧,展现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影片并未停留在表现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而是深入挖掘了夫妻间情感交流的缺失与重建,强调了晚年夫妻间相互理解和珍惜的重要性。这一主题的选择,不仅突破了传统老年题材电影的沉重氛围,还以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态度,探讨了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情感需求和生存状态。影片中的主人公马世清和严小媛,是一对典型的老年夫妻,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马世清是一个退休的老劳模,长期生活在妻子的严格管理下,形成了“妻管严”的形象;而严小媛则是一个性格外向、热情但控制欲较强的女性。影片通过两人的互动和冲突,展现了老年夫妻在生活中的细微矛盾和情感纠葛。同时,影片还巧妙地引入了老于头和老金的故事线,通过他们的爱情悲剧,进一步凸显了老年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增强了影片的情感深度和共鸣。采用轻喜剧的形式,以幽默诙谐的手法表现严肃的生活主题。通过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和细节,如老马和老严为了房子而假离婚、老马率领众老伙伴教育不孝顺儿媳等,展现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和情感状态。这种轻喜剧的风格,不仅使得影片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实际,还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生活的真谛和婚姻的意义。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电影,以真实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老年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需求,呼吁社会对老年人的更多关注和理解。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让观众在笑声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婚姻的意义。拓宽了电视电影的题材范围和艺术表现形式。(编辑:张昕一)
2001年
走到底
走到底

演员(饰 胖子)/

导演:施润玖/
类型:爱情/
导赏:《走到底》作为中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公路电影,为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类型和视听风格。影片视听效果出色,摄影风格简洁明快,高速摄影、低速摄影和两极镜头的迅速过渡形成了极具冲击力和速度感的视听节奏,形成巨大影像冲击力的同时,深刻体现了小王和莫莉动荡不安的心理状态。平行蒙太奇的使用将几条线索分开交待,巧妙地产生了箭在弦上、危机迫近的紧张感。《走到底》人物塑造有独到之处,配合姜武、莫文蔚、张震岳等演员的出色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小王是一名平凡的司机,生活单调乏味,性格憨厚老实,莫莉的出现令他逐渐改变自己。莫莉特立独行,敢爱敢恨,她对男友阿东既有难以割舍的复杂感情,但又对阿东的犯罪行为感到无奈和痛苦,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勇敢,在困境中寻求希望。阿东深刻体现了人性的复杂,他冷酷无情,为了财富不择手段,抢劫盗窃的犯罪事实不容更改,但他对莫莉的感情刻骨铭心,不惜铤而走险,以死亡终结了生命。《走到底》主题深刻,小王与莫莉原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却因偶然的搭车事件卷入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他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随着命运的洪流前行,这是命运的无常与荒诞所在。影片的爱情主题贯穿始终,困境中的相处促使小王对莫莉产生了感情,而小王的陪伴也促使莫莉走出了阿东死亡的阴影。莫莉对小王的依赖和信任,阿东对莫莉的深情与背叛,都展现了爱情的双面性和不稳定性,情感是复杂而矛盾的。而这一次旅途对莫莉和小王而言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逃离,也使他们重新找回了自我,人格更为完整。小王更有勇气和担当,莫莉不再依赖他人,而是一个更为坚强和独立的女性。施润玖聚焦于人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深刻体现了独特的现实写照与人文关怀。(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