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昶

有片源
1994年
导赏: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人民警察彭宝林严于律己、爱护群众,并不畏艰险地与黑社会头目进行斗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可爱又可敬的当代人民警察形象,既是一部英模题材影片,也是一部弘扬正义、传递真善美的影片。该片的主题主要围绕着正义与邪恶的对抗展开,以彭宝林为代表的公安民警象征着正义和法律的力量,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以区耀煌为首的黑社会势力象征着邪恶与社会阴暗面,严重威胁着治安和谐与人民安全,这种正义与邪恶两者之间的对抗,构成了影片的主要戏剧冲突与张力,并通过线性叙事的方式让冲突逐渐升级,强化了二元对立的主题。影片将多种类型元素进行融合,在影片开头表现黑社会头目区耀煌逃逸片段和结尾部分区耀煌与彭宝林相互对峙的片段时,导演王薇融入了警匪片类型风格元素,通过冷色调和暗色调的处理、人物面部特写镜头、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与剪辑节奏,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展现激战场景,呈现出暴力美学的视觉风格。而影片中的兄弟情谊和爱情元素展现了人物的侧面,彭宝林与战友陈志坚之间共进退的战友情、与叶金水之间惺惺相惜的兄弟情、与丁晓萍之间志趣相投的爱情,呈现出人物柔情的一面,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人民警察心中的柔软和坚韧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影片故事以当代社会为背景,其中区耀煌偷窃香港珠宝金行、开办歌舞厅等情节和片中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公共场景反映出当时的城市面貌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指出影片正处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中提及的惠阳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更是直指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后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然而经济活动的繁荣和利益的驱动带动了社会治安的动荡,从而映衬出法制建设的加强和人民警察的崇高精神,传递出浓烈的时代气息。(编辑:州文)
1991年
剧情: 海南青年阿昌和阿香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因阿香的父亲发叔嫌阿昌家庭贫困不同意他俩的婚事,阿香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到都市羊城打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阿昌劳动致富,在几年内脱掉了贫困的帽子,还当上了渔轮上的船长。这次他带着足够的钱和发叔一起乘飞机到羊城寻找阿香。刚下飞机的阿昌和发叔对都市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当他俩打量完机场再拿上行李以后,民航的大客车已经开走了。于是他俩上了"拉客仔"的当,被骗去二十元钱不说,还因为夜宿银行门口,被盗了腰包、丢了身份证,最后被巡警当成嫌疑犯押往派出所受审。多亏了出租车司机阿青出来作证,这才过了关。阿青帮忙将阿昌、发叔安排在自己的好朋友、国营小旅店住宿,阿昌趁机提出将阿青的"的士"租用几天。阿青的未婚夫一个体户摄影师阿昆,见阿青整日陪着阿昌到处寻找阿香,而且对阿昌的态度非常亲善,对自己则不冷不热的,所以一度对阿昌产生误会。当误会解除后,他有心将功补过,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现代化手段,在电视上、广播里及大街小巷张贴寻人启事。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线索。当阿昌一行人欢天喜地来到金城餐厅接阿香的时候,不料被餐厅老板阿成拦住,声言自己马上就要同阿香结婚啦!失去了理智的阿昌猛牛似地扑向阿成,两人打得难分难解,最后双双被带到了派出所。阿昆乔妆打扮后拉着阿青到金城餐厅劫持了阿香,带回影楼交给阿昌和发叔,相见之下才发现她不是阿昌的恋人,而是一位同名同姓同年同月生的同乡阿香!这时阿成也追踪而来,当一切误会解除了之后,阿成他们也加入了寻找阿香的行列。渔讯期快到了,阿昌和发叔因要赶回去打鱼,只好计划以后再寻找阿香。在客运码头,阿昌与新结识的一班广州朋友依依惜别,正准备上船时,阿昌却意外看见自己朝思暮想的阿香也在上船的人流之中,他大叫着,不顾一切地向她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