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理

有片源
2016年
导赏:青春题材电影常以爱情为轴心,但《谁的青春不迷茫》却以更锋利的笔触剖开教育体制的肌理,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中,完成对青春本质的追问。导演姚婷婷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将“迷茫”这一青春母题具象化为天体物理与应试教育之间的角力,通过林天娇与高翔的双向救赎,构建出一部兼具现实痛感与浪漫诗意的成长寓言。影片以高度凝练的视觉符号构建隐喻网络。林天娇书桌上堆叠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与高翔墙面的《星际穿越》海报形成垂直对峙;教导主任手中永远紧握的纪律手册,与天文台穹顶的星座投影构成权力与自由的镜像反射。“热气球”——这个被高翔用起重机零件拼凑的飞行器,实则是少年们对抗地心引力般沉重现实的宣言。当热气球载着两人冲破校园围墙时,俯拍镜头里蝼蚁般追赶的教师群体,与仰角镜头中逐渐缩小的教学楼,共同完成对教育异化的视觉审判。郭姝彤塑造的林天娇堪称国产青春片中最具复杂性的优等生形象。她将角色分解为三重人格:在母亲面前是绷直脊背的提线木偶,在教师席上是精准运转的答题机器,唯独在高翔的速写本里才能窥见被囚禁的灵魂碎片。当她在誓师大会上颤抖着摘下“三好学生”绶带时,睫毛的细微颤动与攥紧话筒泛白的指节,让体制规训下的精神崩裂有了可触摸的质感。白敬亭则颠覆了传统“痞帅学渣”的扁平化设定,他演绎的高翔以玩世不恭为保护色,却在谈及母亲早逝时下意识摩挲旧校徽,在绘制林天娇侧脸时突然凝固的笔尖,让这个“问题少年”的伤痛与温柔有了沉甸甸的分量。导演采用“现在-未来”双线叙事打破青春片的封闭性。开篇2012年校园的胶片质感与结尾2015年天文馆的数码冷光形成强烈对冲,当成长为天文学家的林天娇在玻璃展柜看见17岁的高翔幻影,时间的环形结构悄然消解了悲剧性——那个未能同行的少年其实始终存在于她追逐的星光里。这种处理跳脱出青春片惯常的怀旧滤镜,赋予故事更辽阔的时空纵深感。(编辑:婧怡)
2015年
导赏:《赤道》是梁陆即《寒战》之后又一部动作犯罪片,影片集结了张家辉、张学友、张震、余文乐、崔始源等一众明星演员。尤其是张学友也罕见出现在荧幕中,为观众呈现全新角色。影片故事背景涉及韩国军方、大陆高层、香港警队、澳门黑帮、欧美军火贩以及中东情报人员,话题更是涉及反恐等引发观众惊呼。剧情讲述香港与韩国刑警联手追查一起与核武恐怖份子相关的惊天大案,《赤道》相比于《寒战》格局更大、野心更多,通过移形换位、三点透视的叙述技法,阐释了新国际格局下现代反恐的危局。在思维表达上,《赤道》涉及“谋略”,在“明警”与“暗匪”之间展开了一场“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的兵法切磋,展现了不同身份之人对于超级武器去留问题的思维差异———内地最高调查局主管站在国家安全的大局观角度,要求将超级武器留在香港,而一心维护香港安全的香港反恐特勤组主管和计划趁火打劫的通缉犯“赤道”,分别以各自立场希望将超级武器送出香港。于是,他们展开了强烈的思维碰撞,各怀心思、各自行动,明争暗斗且生死难测,这也体现了梁陆警匪片的特点。《赤道》同样也延续了为观众设下悬念的特点,在影片之后留给观众很多想象空间。总体而言,影片涉猎广泛的主题,也是中国电影人对现代商业动作大片的一次学习尝试。(编辑:王晶)
2011年
导赏:由刘德华、谢霆锋、成龙、范冰冰等群星演绎,《新少林寺》所展现的“止戈为武,以武修禅”精神内核,不仅是一次对经典的怀旧与传承,更是一次全新的创新与突破。在熟悉的少林背景下,本片重述了过往同类电影中尘世之人经过少林寺洗礼后的大彻大悟,而民国混战的故事背景和特技动作手段,让少林救世的惨烈与义愤更加震撼人心。少林功夫不再是简单的武打场面,而是与禅学深度融合,展现了禅武合一的深邃哲学思想。视听语言方面,《新少林寺》堪称一绝。影片中的动作场面宏大而震撼,在香港著名武术指导元奎、李忠志的加盟下,无论是马车追逐、定亲宴还是火烧少林寺,都展示了导演陈木胜对枪战、追逐和爆破场面的精准把握。佛教的悲悯、救赎与杀戮并置,构成了影片的核心叙事线索,跌宕起伏的剧情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人性。情节无不体现创作者以人性感化暴力的愿景,如小和尚恳求士兵放下武器的情节以营救方丈,以及众僧人营救自己掩护师兄弟逃走的场面,都蕴含佛教的牺牲精神和慈悲之心。这是一部交织着温情与背叛、拯救与杀戮、功德与罪孽、恩情与仇恨的影片。影片中充斥着对人性的思索和对禅性的参悟,且在人物塑造、画面造型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获得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多项提名。(编辑:曾奕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