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胡安
Ann Hu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20年
五彩缤纷
导演
/
编剧
/
导演:
胡安
/
主演:
朱珠
/
艾米·欧文
/
李雅男
/
播放正片
剧情:
母亲发现7岁小女孩梅梅像当年的自己一样患有“失读症”。在别人的提醒下,母亲毅然告别丈夫,带着女儿到了美国学习和治疗,她不想孩子也像自己一样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最终发现女儿竟是一个智力超群的孩子。
2005年
美人依旧
导演
/
导演:
胡安
/
主演:
周迅
/
邬君梅
/
王志文
/
剧雪
/
卢燕
/
杨立新
/
朱曼芳
/
沈畅
/
王建军
/
播放正片
剧情:
这是一段发生在风暴前夕的离奇往事。 李宅斑驳到和古希腊雕塑一般的巨型蜡烛、海边赌场内奇巧精致的投币点唱机、空灵通透宛如天堂一般的舞池,再加上周迅饰演的小菲和邬君梅饰演的大小姐争奇斗艳的霓裳羽衣、绫罗绸缎……这一切,构筑成一个充满颓美气息的世界。在这个末日即将来临的世界里, 每个人都惶惶不安,每个人都在放纵自己,享受最后的纸醉金迷。 薄暮中的夕阳下,在李家公馆的一尊高耸雄强的石狮子的暗影里,一对小姐妹璎子(14岁)和小菲(5岁)正在玩耍。这是一对大户人家的同父异母的孩子。大小姐璎子精美丝质的衣服在草地上沾上了泥。二小姐小菲是佣人庶出的,令人惊异的美, 很有个性的眼神。漫山紫粉色的山刺梅花,怒放着越过花园围墙,仿佛一直烧到海边。姐姐和妹妹玩着翘板,姐姐不停地把妹妹弹得高高的飞起来。妹妹大笑着,好象升到天空里不停的危险弹动把妹妹乐坏了。 姐姐颈上的护身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十五年后。已经离开李家的小菲(周讯饰),19岁,身着一袭单薄的旧裙子,领口上撒碎的暗粉色的小花,有着一种平民孩子的野气,楚楚动人,令人难忘… 她被李公馆那辆黑轿车挡住去路,站在巷子口自己家门前。李家总管请她返回李家。“大小姐在等你…你看…这也是你们父亲的遗愿…” 小菲的姐姐,李家大小姐璎子(邬君梅饰),曳地的长裙,高挽的云鬓,容貌身态姣艳,美丽中透着高贵,浅颦轻笑中透出隐隐的妖艳和魅惑,居高临下且率性,是个女人中的女人。。。。。。 同父异母的两姐妹因为上一辈无可违拗的宿命,在相离十五年后又不得已重聚,重聚时偏偏又同时爱上一个不属于他们生活的男人黄先生(王志文饰)。黄先生是个赌场老板,很有魅力的很随意的情人。他让女人坠入情网,自己却笑吟吟的一派无所谓的样子。他想来就来,想去就去,都很随便。虽然他心里知道大小姐璎子是唯一理解和宽容他的人,他却不想娶她,使她总是对自己疯狂。 重回李公馆的小菲,虽然深信自己对人生价值的取向,却身不由己地卷到情欲的旋涡之中。在这个充满了诱惑的环境中,小菲被撕碎了。但她拒绝被征服。她要不惜任何代价,得到她的真爱,而不惜摧毁周围的一切人,甚至毁灭她自己。 一个是风华绝代的富家小姐,有“暗香盈袖”的朦胧,为情痴、为情狂;一个是清丽倔强的小家碧玉,有“人比黄花瘦”的惨烈,因情苦、因情痛;闪闪烁烁,花团锦簇,冷艳蚀魂。这样的女人,这样的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2000年
西洋镜
导演
/
编剧
/
出品人
/
导演:
胡安
/
主演:
夏雨
/
刘佩琦
/
吕丽萍
/
方青卓
/
杰瑞德·哈里斯
/
李玉声
/
邢宇飞
/
王景明
/
李滨
/
莫岐
/
播放正片
导赏:
《西洋镜》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1905年,任景丰和刘京伦拍摄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近百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展示了电影初次传入中国时被称为“西洋镜”的社会风貌,也讲述了中国电影诞生的历史。中国电影一经问世,就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人看电影的状态也独具一格,有的人拎着鸟笼、携着茶饮就来看电影了。再看影片本身,戏曲、相声、婚嫁、长城下的万里山河,这是影片《西洋镜》中刘京伦在片末放映的片子。实际上,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也正是出自丰泰照相馆的、拍摄谭鑫培舞戏的一段影像。导演以幽默风趣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群老北京普通市民悠闲自得的生活。摄影术,这个神奇的观察世界的工具,推使本就隐隐渴望改变的中国人骤然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从平静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凭借对新颖娱乐形式的敏感和热爱,拍出了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导演在开篇就展示了刘京伦流连忘返于留声机的画面,但他不止于此,对照相术的熟练操控、对西洋活动影像的钻研,都凸显出一个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好奇心和灵性。当刘京伦闯入雷门那半圆形的新式舞台上时,《工厂大门》的投影照在刘京伦脸上、背上,被活动影像包围的他慌手慌脚地伸手企图抓到银幕上正在移动的“人”,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真切感知到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的面貌。回到照相馆后,刘京伦在自己搭建的简陋“洞穴”中,用煤油灯投影贴片小人,再利用脚踏车发电,最后将试验出的原理改良成幻灯片式的放映机,终使图片动了起来。摄影在拍摄刘京伦“揭秘”电影奥秘的时候,采用奇妙的角度,以俏皮的拍摄巧思来表现刘京伦第一次看见活动照相机时的疑惑与不解,刘京伦将脸凑到镜头前端详,此时的画面是照相机镜头中因为不断靠近而被凸透镜反射变形的脸,正如影像与现实“记录-被记录”的关系一样,真假难辨、虚实难分。此外,影片的光影色调也极为考究,比如,导演选择以古典主义的油画式打光,来凸显谭小姐的儒雅与明媚。可以说,导演以一个“迷影”的身份,向古老的中国溯源,在中西方文明映射彼此的同时,又反映了上世纪初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平民生活的琐碎细节,是一部兼具观赏娱乐性和文献价值的佳作。(编辑:王斯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