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Nana

2022年
导赏:《外太空的莫扎特》是陈思诚跳出自己的类型片创作舒适圈的尝试之作,影片融科幻、儿童、亲情元素为一体,映照着孩童视域下对外星文明的渴望与超能力崇拜,浸润了“鸡娃”焦虑中的童心叙事,并彰显出创作者合家欢电影追求与电影重工业意识。科幻题材与儿童视角的结合使本片具有孩童般的天真浪漫与奇情幻想。外星人并不以狰狞丑陋的面目在银幕上直接现身,而是通过“附身”的方法借熊猫玩偶之身与角色产生交流。莫扎特并不为搅动人类与外星文明的战争而出现,只是悄然来到一个少年身边,帮助他面对成长的烦恼。它的超能力不够成对他人的伤害,反倒极具梦幻感,通过艺术为自己赋能,从而随意调动身边的物体,让书本搭成桥梁,用石头垒出云梯。父亲任大望在教育儿子上的严厉专断对应着当下社会环境中“鸡娃”的热门话题,难以在现实中找到解药的人们将目光投向未知神秘的外在空间,以儿童的浪漫幻想寄寓对现状改变的期待,用艺术的天马行空与现实的功利心理对撞。影片延续了陈思诚在“唐探”“误杀”等系列中的重工业意识,将CG动画与真人实拍紧密结合,既保留了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又塑造了莫扎特憨态可掬的形象,柔软的毛发质感与灵动的表情使熊猫玩偶在银幕前栩栩如生。同时,剧组也积极探索传统拍摄流程的改进空间,在前期视觉效果预演分镜、数字灯光、现场达芬奇一级调色等基础上,增加了现场虚拟拍摄,将实景制作的帆船模型和吊车现场与视觉特效技术相结合,只为在提供更充足的科幻感的同时保留影片逼真、有质感的画面呈现。(编辑:海边淡鼠)
2020年
2018年
导赏:《第一次离别》以新疆沙雅男孩艾萨的生活为线索,讲述了他和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凯丽比努尔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对患有疾病的母亲那份感人至深的子爱之情。影片紧扣“爱与离别”这一主题,通过孩子们的离别故事,为观众展现了都市生活中久已失传的童年画卷和成长所经历的阵痛与淡淡忧愁。该片以孩童的视角,展现人生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离别。那些看起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活变幻节点,也是影视作品里反复演绎的常见戏码。可是在该片的镜头里,“寻常的离别”又流泻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光彩。影片采用维吾尔语对白,也是国产电影少见的记述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王丽娜导演的故乡沙雅,是新疆著名沙漠塔克拉玛干边上的一个绿洲,有着3000年不朽、面积广袤的胡杨林。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影片中新疆儿童放牧、玩乐、读书、迁徙,生动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异域生活风俗画。对新疆地区鲜为人知的生活状态的影像挖掘,是这部电影另一重重要的意义。“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影片《第一次的离别》重新诠释了电影与现实的关系,将电影与现实的距离再一次拉近,又适时地远离,为“渐近线”这一模糊地带做出了新的叙述和尝试,以记录的姿态重现现实,以设置戏剧冲突的方式重构现实。从而建构了电影与现实的同一空间,影片不仅仅局限在拍摄手法的纪实,更是表现在对人物行动和人物背景的视觉呈现和逻辑叙述的统一中。影片创作历经4年,其中含有半年的田野调查,一年时间去跟踪拍摄演员(电影中的人物皆是真实人物),积累纪录片的素材,而此次纪录片的拍摄和调研促成电影《第一次的离别》的剧本构思,最后经过两年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成就了这部影片。可以说,创作者是从纪录片进入影像的世界,走进电影艺术创作的空间,这就决定了影像的记录性与叙述的戏剧性之间的关系,它打破了线性叙事的规约,着力用电影语言讲述现实生活,找到了电影通向现实的曲径通幽处。《第一次离别》呈现出一种诗意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展现了新疆的生活图景,广阔中有细腻,平凡中见深情,无论是在题材,还是在表现手法、美学风格上,它都填补了国产儿童影片的部分空白。(编辑:赵敏)
1994年
社会
社会

演员/

导演:柳小满/
主演:王丽娜/
类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