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殿基

Dianji Xu

有片源
1984年
剧情: “铁道游击队”的刘洪大队长,现在是铁道部某办公室主任,他虽身患重病,却仍忙于处理部里的各项事务,继续在铁路线上拼搏奋战。他每次路过微山湖时,不免回忆起当年“飞虎队”在此对敌斗争的战斗情景。1979年初夏,他的心脏病更重了,部里让他休息疗养一段时间。于是,他决定趁此机会和老伴王秀(芳林嫂)回一趟老家——微山湖。临行前,当年的“飞虎”队员彭亮,来京找老战友刘洪为他的复职问题说情。刘洪劝彭亮安心当顾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邀他同去微山湖看看老战友和乡亲们。彭亮执意留在北京,为他官复原职继续奔波。刘洪和王秀到了鲁南,他看到机务段因内燃机车要替代蒸汽机车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于是他不顾自己休病假,立即投入工作。他与那些对这次动力革命不能很好理解的老工人们谈心;对分局长小坡的那套过了时的管理方法进行帮助;对新一代青工给予支持和鼓励。鲁南机务段的问题逐步解决了,他又得知泉庄电力机务段出现了问题,便又带病赶到泉庄,从总指挥王强那儿,了解到这里的一些极其严重的问题。他决心同老战友王强,去北京反映情况,找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彭亮复职未成,丧气地回到鲁南,王秀按刘洪的意见,带彭亮同往微山湖去探望老战友。故地重游,感慨万千,彭亮回顾了当年和战友们在这里与鬼子厮杀拼搏的情景,使他猛然省悟,认清刘洪的话: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微山湖,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家呀!就在“英雄号”蒸汽机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熄火进库、新的内燃机车即将进段的时候,刘洪在返京途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了。遵照刘洪生前的遗愿,王秀和老战友们送灵还乡,怀着沉痛的心情,将刘洪的骨灰撒在微山湖中。
剧情:版本一 已在剧院担任独唱演员的衣大英,领着音乐学院刚毕业的学生钟一得,又来到了响石坡。他们在花红柳绿、层峦叠嶂的群山中,听到了羊姑甜美的歌声。这歌声使衣大英浮想联翩,这歌声使只爱西洋音乐的钟一得为之倾倒。他们为了培养羊姑,发展民族音乐,邀请羊姑去考音乐学院,但被藐视民间歌手的吴皮克教授等人拒之门外。衣大英决心自己培养羊姑。当羊姑的歌声在音乐比赛会上受到热烈欢迎时,却再次受到音乐界从士的冷落,"山叮咚"也被贬为不正规的声乐,受到崇洋思想的排斥。羊姑、长庚对此并不气馁,在衣大英等人的帮助下,他们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演出。正在这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衣大英被幽禁,钟一得万念俱灰。后来在羊姑、长庚歌声的召唤下,钟一得留在响石坡,和他们一起整理了81曲"山叮咚"。同时,他自己也成了"山叮咚"歌唱演员。春节期间,长庚领着钟一得、羊姑为农民过年而欢唱"山叮咚"时,又被"四人帮"爪牙砸了台。"山叮咚"又一次遭到打击。长庚又气又恨,忍辱死去。羊姑和钟一得虽然在共同的生活中建立了深厚友谊,但为了钟一得的前途,为了发展"山叮咚",羊姑强忍下个人的感情,为劝钟一得回城去。钟一得终于吐出了肺腑之言:他说自己这几年才懂得人民是音乐之本,应当做一个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歌唱演员。此时传来了衣大英的高声呼唤。衣大英兴奋地告诉他俩:"四人帮"被粉碎了,剧院邀请羊姑去排"山叮咚",争取去北京演出。他们在长庚墓前去祭奠,告诉他"山叮咚"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在焰火纷飞,彩灯高照的首都国庆之夜,羊姑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三千多观众成功地演唱了"山叮咚"。 版本二 战争年代,热爱民歌“山叮咚”的某司令员让文工团团长巴民基和文工团团员——衣大英去响石坡村学唱“山叮咚”,但遇敌机轰炸,未能学成。15年后,“山叮咚”的继承人长庚与由他抚养长大的羊姑娘时时唱起“想亲人”歌,抒发自己十几年来对救过他们的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独唱演员衣大英有一天听到了羊姑甜美的歌声决心自己培养羊姑。“四人帮”粉碎后,在焰火纷飞,彩灯高照的首都国庆之夜,羊姑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为三千多观众成功地演唱了“山叮咚”。
1980年
1979年
导赏:《从奴隶到将军》是一部深刻描绘中国近现代历史变革和人物命运的影片,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主人公罗霄从一个彝族奴隶娃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高级将领的传奇一生。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理想的颂扬。影片的叙事跨越了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多个历史时期,通过罗霄的个人经历,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罗霄的形象塑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性的光辉,他的成长之路,是对旧社会不公和压迫的抗争,也是对新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影片的导演和编剧在塑造罗霄这一英雄形象时,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重视历史环境的决定作用,又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罗霄的性格发展,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坚定成熟,这一过程是与他所经历的历史阶段紧密相连的。影片通过罗霄的眼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生机与活力,以及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在艺术表现上,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罗霄的个人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例如,在“婚筵”一场中,喜庆的场面与罗霄内心的悲愤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观众对罗霄情感的理解,也强化了对旧社会不公的认识。此外,影片中对罗霄与索玛之间爱情线索的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无产阶级的人情美。在演员的表演上,影片同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饰演罗霄的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普通人情感的角色。他的表演既有力度又不失细腻,使得罗霄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如索玛、郑义、耿大刀等,也都各具特色,与罗霄的形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也颇具匠心。战争场面的拍摄紧张而真实,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又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影片的色彩运用和场景设计,都体现了导演对历史氛围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美感的追求。《从奴隶到将军》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影片。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窗口,也为我们展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影片中的罗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形象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这部电影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追求自由和正义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