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如

Baoru Zhang

有片源
1986年
导赏:《田野又是青纱帐》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出品的农村题材经典影片,通过截取榆树屯一昼夜间的生活层面,围绕一家乡镇酒店的开张,各种人物的生产、生活及心理活动的次序展开,有的人搞起了个体运输,有的大学生正在筹划修建大路,同时,也有部分人借机搞封建迷信、发不义之财。疏密有致地编织了一张东北农村人情之网,一窥乡间上下人情之渊。电影的主题紧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变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影片通过多条线索交织叙事,不仅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喜怒哀乐,还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新观念时的困惑、焦虑和希望。片中年轻人的牛仔裤与老人的红肚兜形成的鲜明对比,既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也是对传统与现代、保守与创新之间张力的具象化表达。在电影结尾处,饭店老板面对腐败的基层干部所说出的那句“一步一个坎儿”,更是对改革之路艰难曲折的深刻揭示,同时也预示着新的生活正在这艰难中缓缓开启。“它从昨天的痛苦中走过来,今天依然拖看沉重的脚步,但它毕竟走在前进着”。李前宽和肖桂云夫妇是业界闻名,以拍重大题材见长的“伉俪导演”,指导著名主旋律电影如《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等《田野又是青纱帐》是他们电影创作序列中独特且重要的一部,以小见大的导演手法,对东北新农村群像式描写——众多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以及他们的爱恨和纠葛、希望和忧愁,为李前宽、肖桂云之后描摹、展现历史风云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片是一部极纯正的东北电影,凝结了缤纷的生活画面和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赵丽蓉、宋丹丹、方青卓、黄宗洛、颜彼得、李纬、吕晓禾、韩月乔、洪学敏等东北表演艺术家强力助阵,语言、声势、作派都具有地道的黑土地风情,就像一曲东北人民与黑土地相遇所必然会鸣响出的生活协奏曲,永远回响在那片青纱帐的田野之上。(编辑:路明慧)
1984年
导赏:《老板哥和电妹子》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和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而是用“以一斑窥全貌”的手法,仅撷取一个僻远的湘西山区小磨房新旧替更的角度,展现了当代青年在与古老传统观念决裂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考验和发人深思的艰难足迹。古老的磨房,以其缓缓旋转的步伐,伴随着低沉的吱嘎声,不仅映射出薪叶溪往昔岁月中一抹压抑而沉闷的色彩,更成为了昔日生活节奏迟缓、思想固步自封、物质匮乏的象征。然而,社会的洪流势不可挡,正如那奔腾不息的蒲叶溪,“三中全会”的春风拂面,一股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兴起。它不仅带来了知识的种子,更激发了蒲叶溪儿女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点燃了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改变命运的熊熊火焰。老板哥与电妹子,作为这场变革中的典型人物,代表山乡的新一代,虽然他们还很弱小,面对的是盘根错节的强大势力,但是他们有科学、有文化,有智慧、有活力,更有真理,他们代表着不可战胜的大趋势。他们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替代了往昔的辛劳与低效,用相情投意合、并肩同行的相爱替代了旧式婚姻,这些转变不仅是对时代进步的生动诠释,也是对观众心灵的一次深刻触动。该影片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深刻而浓厚的乡土气息。影片完全摒弃音乐,仅采用源自场景中的自然音效。山寨的古朴、竹林的幽深、水车的轻吟、石径的蜿蜒,彼此交织成一幅幅视听和谐的田园风光画。而转向内景,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湘西山区的独特韵味——一串串悬挂的烟叶、一盆盆鲜红的辣椒、一顶顶实用的斗笠、一方方朴素的头巾,这些生活物件被细腻地刻画,使得观众仿佛穿越至那片土地,亲身体验那份质朴与纯真。老磨倌那浓厚的乡音,与群众演员们自然而然的装扮,更是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与认同感。(编辑:明慧)
剧情: 列车在西岳华山的怀抱里面西疾驰。一间包房里,坐着冤案得到平反的老干部江子谷、他的妻子朱玉姿和女儿谷天。他们全家重返陕北革命根据地,去看望阔别多年的老战友。 他们先找到了丁大爷。无情的岁月给他们的外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他们彼此久久不敢相认。在战争年代里,江子谷曾在彭德怀的司令部里工作,老丁是炊事员。久别重逢后,共同回忆起在彭总身边工作战斗的往事: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彭总的侄子越伢子一家受彭德怀的连累,被逼得家破人亡。越伢子只身来到延安投奔伯伯参加革命。彭总克制住个人情感,毅然把赵伢子交到战斗部队。1946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大举进攻延安。撤离延安前,部队上下心情沉重。有些人对离开驻地还要打扫卫生很有情绪,彭总说服大家把工作做好。彭总的胆略的气度,稳定了部队的情绪。人们坚信,延安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会回来。胡宗南的进犯,在老百姓中引起思想混乱,许多人盲目地杀掉自己的牛羊。部队里有人趁机买了老乡的牛羊改善伙食,炊事员老丁也给彭总和怀念部煮了一锅羊肉。彭总了解实情后,严令取消小灶,官兵待遇相同。老丁想不通,被调到后方。 一直惦念彭总的老丁,又迫不及待地回到司令部,他不好意思承认是为彭总回来的,只是支吾着说是来看看小狗子。当年的小狗子是彭总的警卫员,如今已是军分区的司令员了。苟司令听说江子谷一家来到这里,急忙找来。他们先到蟠龙,瞻仰烈士墓。苟司令回忆起攻打蟠龙的情景:当时,彭总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经过一场激战我军攻下了蟠龙。第二天,彭总到阵地上视察,发现许多受伤的解放兵(原国民党士兵)未被抬下山去。经了解才知道,因为解放军物资贫乏未发军装,他们还穿着国民党军装,被老百姓误认为是敌人,丢弃在阵地上,有的人因此死去了。彭总的心情十分沉重,他真诚地向他们道歉,并庄重地把自己的军帽给死去的士兵戴在头上,同时命令后勤部连夜赶制军帽,发给解放兵。 江子谷一家来到苟司令家做客,见到了苟司令的爱人羊秀英。她就是当年的贫苦孩子羊女子。有一天,童年时的羊女子在河边挖野菜。小狗子唱着歌跟在彭总后面路过河边,羊女子跑上前来把自己的青杏送给小狗子。小狗子忽然发现羊女子没穿裤子,急忙转过身跑开了。羊女子臊得无地自容,哭着跑回家。彭总忙去羊女子家,向她母女道歉,并用美好的未来抚慰和鼓励她们。回驻地后,彭总严厉批评教育了小狗子,并拿出自己的旧军裤,令小狗子送去,让羊女子改了穿。至今羊秀英一家还保存着这条补了又补的裤子。 苟司令介绍江子谷一家住进宾馆。这天,一辆小轿车驶来,接待处处长亲自出马迎接当地的一位首长安文剑。很快,接待处处长找上门来,以"宾馆有任务,实在安排不下"为理由,客客气气地向江子谷一家下了逐客令。在去县招待所的路上,江子谷一家正在小摊上吃凉粉。安文剑乘车亲自来请他们回宾馆。原来他就是当年的安二娃子。他大摆筵席,报答朱玉姿当年的救护之恩。看他养尊处优、官气十足的样子,江子谷愤然离席罢筵。当年的安二娃子还只是个普通小兵。攻打榆林过沙漠时,他正病着,彭总让他骑在自己的马上。二娃子昏昏欲坠,唇干口燥,朱玉姿一直看护着她。彭总干渴的嘴唇都肿了,却让警卫员把水送给他喝。 江子谷一家又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历史博物馆,他们看到一位仪态庄重的老人虔诚向彭总塑像行礼。老人向他们自我介绍是彭总的手下败将。他就是原国民党师长周兴宇。在濒临覆灭的时刻,他仍负隅顽抗,甚至一头撞在石阶上以求杀身成仁。被俘后,我军战士拿烧好的土豆给他充饥,他轻蔑地斥为"猪狗之食"。战士大怒,令他抬头看看。这一看却叫他大吃一惊:鼎鼎大名的彭德怀将军正和战士们一起围坐在篝火边谈笑风生地剥食土豆。还有一次,他亲眼看到彭总像个普通农民一样,伏在老乡桶里喝水。当时他曾感慨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如今,战胜者和战败者相遇在这里。周兴宇从彭总身上悟出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以及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于是,他毅然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使自己的后半生走上一条光明的道路。江子谷一家结束了对老根据地的走访,离开了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