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济舟

Jizhou Xing

有片源
1998年
导赏:《故园秋色》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传记片,影片以他1951年时任广西省委代理书记时的一段返回家乡湖南祁阳时的经历作为切入点,通过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他读书、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由于时空交错的套层结构,影片在创作处理上挑战性较大,郑洞天以顺着发生时间的方式在回乡故事的主干中设置了“少年时被抄家父亲遇害”、“与哥哥选择读书还是务农”、“阅读进步书刊”、“告别母亲见世面”“被抓进国民党监狱”六次倒叙,通过与故乡的亲人、老师、干部等相处的细节,刻画陶铸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在回乡的过程中,凸出了偶然性。开篇通过字幕的形式就告知了观众们,陶铸1951年回乡的大背景是完成了广西的剿匪任务,在取道湘桂铁路回北京汇报的途中路过了阔别依旧的家乡。陶铸临时回乡的决定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措手不及,“不搞欢迎、不做指示、吃饭自己掏钱”的三项主张也让当地领导干部感到奇怪,更增加了角色公私分明、不利用身份搞特殊化的特点。当得知自己原来的老师因身份问题遭受不公后他力排众议,提倡要以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作为评判标准,恢复教师待遇,也通过和老师对谈的一场戏,引出和自己哥哥间的戏份。由于涉及到历史原因,陶铸与母亲和哥哥有很深的误解,在设置母亲这个角色时,郑洞天加深了“对儿子很严厉,把一切的爱都藏得很深”的特点,母子间的误会和关系的“破冰”也通过陶铸做饭忘记放油,母亲递来油罐的细节化解,充满了温情的智慧。正如郑洞天在导演阐述中所写:“对于现在还看电影的年轻人来说,陶铸是谁?他们中大多数是不知道的。”《故园秋色》则填补了陶铸传记片缺乏的空白,为更多观众了解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提供了更为生动的资料。(编辑:方舟)
1994年
导赏:《十字架下的魔影》是一部具有丰富视觉元素和曲折情节性的悬疑惊险电影,由潇湘电影制片厂于1994年出品。故事背景设定在1949年渡江战役前的江城解放区,地点是仁爱医院和其毗邻的基督教堂。国民党特务在其头目“黑月一号”的组织策划下实施着代号为“午夜幽灵”的秘密杀人计划,妄图摧毁我新生政权。智勇双全的侦查队长龙一雄面对复杂的案情和扑朔迷离的线索,展现出了出色的推理能力和勇气魄力,冷静分析,去伪存真,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坚定,最终一举擒获潜伏的“黑月一号”及其党羽,粉碎了敌人凶险阴谋。本片的导演王学新在当时是与潇湘电影制片厂周康渝、上影厂沈耀庭、北影厂李文化合称大陆四大赚钱导演。他能够很好地驾驭悬疑、恐怖以及主旋律元素,在多种电影类型中自由驰骋,形成一种独特的影像风格。本片在故事设定、艺术风格和创作意趣上可能受到1990年著名惊悚片《圣·保罗医院之谜》的影响,通过医院、教堂、停尸间等场景的设置,以及接连不断的凶杀、盗尸等情节,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增强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编辑:路明慧)本片被公认为90年代最后一部经典反特片,在创作风格和故事立意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七八十年代的传统反特片,不仅包含反特谍战元素,更趋向于侦探推理电影,并融入了恐怖惊悚风格。影片中出现多重情节反转和人物身份反转,虽然在故事逻辑严谨性上略有遗憾,但却是为开创电影商业性和娱乐性的一次大胆尝试。
剧情: 星洲市重点企业星洲玻璃厂新任厂长龙波,在研究企业运作的矛盾中,深感煤的供应是卡脖子的致命问题。“星玻”厂新建的浮法窑又是以煤为原料。在一次因缺煤导致损失几百万元的事件后,龙波果断提出把新建浮法窑由烧煤改为烧油。这一决定引起了全厂的波动。主管能源的副厂长武力民出于对自身地位和利益的考虑,提出退出技改领导小组,全力抓煤的供应。这时,又发生了因窑温不稳造成质量问题,客户退货事件,直接原因还是煤。龙波决心已定,厂党委书记金孟乔劝他暂缓浮法窑的改造。龙波四处奔走,寻求贷款,但没有着落。因压缩福利资金和让职工集资,又招致职工的不满。龙波已分居的妻子杨敏也对他不理解。面对各方面的压力,龙波晓以大义,说服大家从长远利益出发,克服暂时困难。曾是“星玻”厂厂长的市长楚惠兰也是当初浮法窑烧煤的决策人,考虑到“星玻”厂是市里利税大户,怕厂里出现不稳定局面,同时也顾及自己威信,她暗示龙波把煤的文章做下去,并要他处理好人际关系。副厂长武力民出差回来,拿到一份为期五年的供煤合同,正好将了龙波一军。龙波意识到,企业处于经济转轨期,合同不能调配市场运作,只有加速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占领市场。他一方面争取武力民和金孟乔的理解和支持,一面努力引进外资。不料,一次事故动摇了外商的决心。厂级会议上,领导们意见公开化,职工闹事,他的得力助手、工程师杜克剑辞职,女儿彤彤离家出走,龙波又一次陷入困境之中。美国华信公司中方代理叶圆欲借参股方式控制“星玻”厂,已作好辞职准备的龙波一眼识破外方意图,断然拒绝。叶圆为龙波的才干和精神所感,劝公司放弃原来构想,参与合作。楚惠兰被丈夫杜克剑的一夜长谈和龙波的肺腑之言深深触动,认识到自己“抱残守缺”,于是立场鲜明地把“星玻”作为全市首家上市股份公司,同时争取到了华信公司的支持。浮法窑改造动工典礼正要进行,人们发现,长期疲惫不堪的龙波却在车上酣然入睡。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剧情:版本一   道教弟子许汉成,苦心学医。正当辛亥革命爆发时,一天他上街打油,被革命党人马昌剪了发辫。他来到剃头摊上剃头时,发现剃头匠为他头上剃破处止血的草药十分灵验,于是他毅然用一罐油换下草药返回道观。不料恩师老道怒斥他违忌落发,经他说明原委,老道才转怒为喜,并欣然送他一本名药折子,让他踏遍名山大川,实现他的夙愿。许汉成还谷民间,遵循恩师的教诲,历尽艰难,苦心钻研,终于首创了"白药"。一天他赶街卖药,偶然发现马昌被官府绑赴法场问斩。他见马昌临危不屈,深为敬佩,突然法场被劫,马昌被人抢走。一小妹无辜受伤,生命垂危,许汉成奋力将她救活,分文未取。从此"白药"的神奇功效和许汉成的高尚医德名扬四方。此后不久,他和一位靠绣花度日的寡妇李兰英结为夫妻,结束了他游乡串寨的郎中生涯,建起了乡村医室。许汉成明确表示不与都督、衙门来往,回绝了县府衙门的多次邀请。可当马昌妻子陈玉姑的落难中来求助于他时,他却昌着生命危险赶至山神庙,彻夜为马昌医治枪伤,不巧被在衙门里混差的张老三发现。张老三企图趁机敲诈许汉成钱财。许汉成生性不畏邪恶,绝不屈从,结果被张老三以私通奸党罪告官,投入监狱。在已经落草为寇的马昌夫妇的帮助下,许汉成获释,夫妻俩对马昌夫妇的患难相助万分感激。张老三由于受贿,被革掉了衙门的差事。一身病痛,一天恰好在山林里遇见正在采药的许汉成,含辱求医。许汉成一见此人,往日的仇恨的眼前的怜悯不禁齐涌心头。他急中生计,把张老三吊上一棵歪脖树下狠狠鞭打了一阵,一治张的病痛,二治张的为人。张老三病愈后投靠了马昌。马昌的武装被护国军唐继尧收编,马昌当上了旅长,张老三升为他的贴身副官。俩人几经周折把许汉成接到军中共事,但他终因不忍看到中华同胞相互残害,愤然离开了军队。许汉成在省城办起药房,给穷人治病传名,在富人身上赚钱,大药房越来越兴旺,后因马府被炸,药房遭劫,许汉成的事业遭到严重打击。许汉成收容了兵变中断臂致残的张老三。当初被救的小妹领着丈夫和孩子也来投亲,给许带来止血生肌的新药"鹿衔草"。许汉成又亲自在鹿身上试验成功,重新配出白药奇方,使省城大药房又进入了兴盛时期。云南白药的驰名天下,引起官吏们的垂涎。正在这危难之时,隐居深山削发为僧的马昌来探望许汉成,劝他忍耐求生。可是许汉成难忍恶气,把全家托付给马昌,把药方交给妻子,决心去告状评理。然而告状的结果,却是许汉成自己被软禁在高等法院里,最后惨死在狱中。狱墙上留下了他向黑暗腐败的社会提出强烈抗议的遗诗。 版本二 一天他赶街卖药,偶然发现马昌被官府绑赴法场问斩。他见马昌临危不屈,深为敬佩,突然法场被劫,马昌被人抢走。一小妹无辜受伤,生命垂危,许汉成奋力将她救活,分文未取。从此"白药"的神奇功效和许汉成的高尚医德名扬四方。此后不久,他和一位靠绣花度日的寡妇李兰英结为夫妻,结束了他游乡串寨的郎中生涯,建起了乡村医室。许汉成明确表示不与都督、衙门来往,回绝了县府衙门的多次邀请。可当马昌妻子陈玉姑的落难中来求助于他时,他却昌着生命危险赶至山神庙,彻夜为马昌医治枪伤,不巧被在衙门里混差的张老三发现。张老三企图趁机敲诈许汉成钱财。许汉成生性不畏邪恶,绝不屈从,结果被张老三以私通奸党罪告官,投入监狱。在已经落草为寇的马昌夫妇的帮助下,许汉成获释,夫妻俩对马昌夫妇的患难相助万分感激。张老三由于受贿,被革掉了衙门的差事。一身病痛,一天恰好在山林里遇见正在采药的许汉成,含辱求医。许汉成一见此人,往日的仇恨的眼前的怜悯不禁齐涌心头。他急中生计,把张老三吊上一棵歪脖树下狠狠鞭打了一阵,一治张的病痛,二治张的为人。张老三病愈后投靠了马昌。马昌的武装被护国军唐继尧收编,马昌当上了旅长,张老三升为他的贴身副官。俩人几经周折把许汉成接到军中共事,但他终因不忍看到中华同胞相互残害,愤然离开了军队。许汉成在省城办起药房,给穷人治病传名,在富人身上赚钱,大药房越来越兴旺,后因马府被炸,药房遭劫,许汉成的事业遭到严重打击。许汉成收容了兵变中断臂致残的张老三。当初被救的小妹领着丈夫和孩子也来投亲,给许带来止血生肌的新药"鹿衔草"。许汉成又亲自在鹿身上试验成功,重新配出白药奇方,使省城大药房又进入了兴盛时期。云南白药的驰名天下,引起官吏们的垂涎。正在这危难之时,隐居深山削发为僧的马昌来探望许汉成,劝他忍耐求生。可是许汉成难忍恶气,把全家托付给马昌,把药方交给妻子,决心去告状评理。然而告状的结果,却是许汉成自己被软禁在高等法院里,最后惨死在狱中。
导赏:《老板哥和电妹子》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和气势磅礴的宏伟场面,而是用“以一斑窥全貌”的手法,仅撷取一个僻远的湘西山区小磨房新旧替更的角度,展现了当代青年在与古老传统观念决裂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考验和发人深思的艰难足迹。古老的磨房,以其缓缓旋转的步伐,伴随着低沉的吱嘎声,不仅映射出薪叶溪往昔岁月中一抹压抑而沉闷的色彩,更成为了昔日生活节奏迟缓、思想固步自封、物质匮乏的象征。然而,社会的洪流势不可挡,正如那奔腾不息的蒲叶溪,“三中全会”的春风拂面,一股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兴起。它不仅带来了知识的种子,更激发了蒲叶溪儿女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点燃了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改变命运的熊熊火焰。老板哥与电妹子,作为这场变革中的典型人物,代表山乡的新一代,虽然他们还很弱小,面对的是盘根错节的强大势力,但是他们有科学、有文化,有智慧、有活力,更有真理,他们代表着不可战胜的大趋势。他们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替代了往昔的辛劳与低效,用相情投意合、并肩同行的相爱替代了旧式婚姻,这些转变不仅是对时代进步的生动诠释,也是对观众心灵的一次深刻触动。该影片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深刻而浓厚的乡土气息。影片完全摒弃音乐,仅采用源自场景中的自然音效。山寨的古朴、竹林的幽深、水车的轻吟、石径的蜿蜒,彼此交织成一幅幅视听和谐的田园风光画。而转向内景,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湘西山区的独特韵味——一串串悬挂的烟叶、一盆盆鲜红的辣椒、一顶顶实用的斗笠、一方方朴素的头巾,这些生活物件被细腻地刻画,使得观众仿佛穿越至那片土地,亲身体验那份质朴与纯真。老磨倌那浓厚的乡音,与群众演员们自然而然的装扮,更是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与认同感。(编辑:明慧)
1981年
导赏:《路漫漫》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1981年在邵阳取景拍摄的一部“主题影片”,影片坚持以写人为主,刻画了一个独特经历、独特性格的青年农民将军形象,其原型正是彭德怀元帅,影片故事也是根据彭德怀青年时期的事迹编编纂而成,讲述了他从一个青年农民到湘军士兵,在北伐战争中接触共产党并找到光明,最后率部起义、奔向井冈山的故事。影片的演员表演也非常出色。金鑫饰演的朱华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人物的成长。唐国强饰演的程康则是一个沉稳、睿智的地下党员形象,他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赵秀丽饰演的细妹子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动人,她的转变体现在细节里,在给朱华绣的钱包上,从“少管闲事”到“多管闲事”,儿女情长转向了情义和大爱。《路漫漫》的导演兼摄影是蔡继渭,以擅长拍摄雄壮场面、艺术处理细腻以及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为主要特点。在本片中,蔡继渭通过精心构图和画面调度,运用了大量的深焦镜头,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觉信息,将场景和氛围营造得十分真实、生动,影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和人民的苦难生活。本片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摄影提名。片名来自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影片结尾点题,主人公朱华率领将士们走上了一条为理想为人民的漫漫征途,不仅是对朱华个人成长的完美诠释,也寓意着中国革命在历经曲折后,终将走向胜利的光明前景。(编辑:路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