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烨

Ye Dong

有片源
2007年
剧情:版本一 一个慈祥而孤独的老人。一个天真善良、充满爱心的女孩。看似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实则是一个必然。在生命的两端,一是花,一是棋,由爱心相系,他们的生命才不会孤独。但是,在成人的世界中,似乎忽略了孤独与爱的真正含义。在物质条件富足的今天,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少有人关注,更没有人真正体会和关心。女孩珊珊家境优越,但父母对她的关心只限于学习和生活,对她内心的孤独知之甚少。爱,成了一个符号,就像加减乘除一样,但生活本身远比一个符号要复杂得多。郑文宇是一位性格孤僻、沉湎于棋盘中的孀居老人。搬入儿子的旧居后,连个下棋的人都没有,每天只和自己下棋。在他看来,名义上是换个生活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看房人。一个女孩,一个老人,成了邻居。渐渐地,他们发现了彼此共有的秘密,更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随着剧情的展开,珊珊、珊珊的父母、老人以及他的儿子在一连串的事件中体会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微妙感受,并决心重新调整观念,建立对生活的信心。貌似平静的生活,实则蕴藏着一股关于生命和爱的潜流…… 版本二   这是一个关于爱心的故事。   一个天真善良、充满爱心的女孩。   一个慈祥而孤寂的老人。   看似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实则是一个必然。在生命的两端,一是花,一是棋,由爱心相系,他们的生命才不会孤独。但是,在成人的世界中,似乎忽略了孤独与爱的真正含义。在物质条件富足的今天,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少有人关注,更没有人真正体会和关心。   一个女孩,一个老人,成了邻居。   渐渐地,他们发现了彼此的秘密,更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随着剧情的展开,珊珊、珊珊的父母、老人以及他的儿子在一连串的事件中体会到了不同于以往的微妙感受,并决心重新调整观念,建立对生活的信心。   貌似平静的生活,实则蕴藏着一股关于生命和爱的潜流……   郑文宇是一位性格孤僻、沉湎于棋盘中的老人,居住在一个新建小区--幸福家苑里。老伴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新房,然而就在他们搬入新家的那一天,老伴不幸因心脏病突发不治而亡。留下他孤独而寂寞地回忆着与老伴相处的日日夜夜色,内心被深深地愧疚折磨着。原本深爱的两个人,年青时因郑文宇的工作太忙,晚年时期又因郑文宇沉湎于棋盘未能给予老伴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只有老伴对他的无怨无悔地付出……   任凭儿子如何的规劝、要求爸爸搬去与他们夫妻同住,郑老爷子都不答应。在他的心中即不愿意给新婚的儿子添麻烦,也不舍得离开他与老伴梦寐以求的新房,这里是他怀念老伴、忏悔和弥补对老伴愧疚的地方。儿子只得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来看看老爸,每天定时地打电话来,了解老人的安康。   9岁的女孩珊珊家境优越。父亲和母亲都有稳定的收入,为了让珊珊上更好的学校,他们举家搬入幸福家苑。父母整日里忙着各己的事,对珊珊的关心只限于学习和生活,对她内心的孤独知之甚少。爱,成了一个符号,就像加减乘除一样,但生活本身远比一个符号要复杂得多。   搬家那里,因珊珊不小心将自己养的一盆小花不慎碰到楼下,险些伤着路过的郑老爷子,听到老人的惊叫,珊珊以为自己闯了大祸躲在阳台内不敢向下看……   几天后,她突然发现,自己的花盆就在邻居家的阳台上摆放。于是,她开始留意起这个帮自己修正好花盆的、有着怪异行动的老人……   最终,孩子与老人成为忘年之交,他们互相慰藉着彼此的孤独。从孩子身上老人看到了生命的美好,从老人这里孩子学会到了做人的真谛。   父母总是在珊珊入睡后,关起门来没完没了地争吵,但在珊珊面前,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过矛盾,珊珊因不理解而一直担心着,会不会有一天父母离婚而得不到完整的家庭……   珊珊的同学胡小敏是珊珊的最好的朋友,她们有着共同的爱好画画。两个孩子很快都成为郑文宇家的常客,她们的宠物因无法带入各自家中,就寄养在老人这里。   一天胡小敏突然病了,珊珊从小敏悲伤的父母那里得知,小敏患上了一种无法医治的遗传病。珊珊不理解什么是遗传,什么是不治之症。求证妈妈,妈妈只简单地告诉她,就是治不好,并让她少跑去小敏家,给人家添烦。   郑文宇听到了母女的对话,却为珊珊担心起来,他怕孩子无法承受小伙伴地离去,无法正确理解生与死。终于,一天珊珊再也找不到胡小敏了,只看到小敏家客厅的中间,放着小敏放大的照片。珊珊不知所措地昏倒在小敏家中……   一周多的时间,郑文宇老人耐心地开导着珊珊,渐渐让珊珊恢复了往日地笑脸。   老人突然昏倒在家中,幸被珊珊及时发现送入医院。因无法联系到老人的儿子,珊珊喊来父母帮老人办理了一切住院手续。珊珊每天都要去医院看望老人,孩子的行为渐渐感动了父母,他们对老人的照顾也更加细致入微了。   小区里有一个拣垃圾的聋吧老人,也一直是珊珊关心的对象。她会将自己吃不了的饭菜偷拿给老人,也会在老人拖不动垃圾时帮上一把。一次,被爸爸撞上,爸爸并没有狠狠训诉她,只是教育珊珊要好好学习,不然将来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只能象他一样拣破烂为生!不过,很快爸爸也会不时让珊珊送些事物或衣物给垃圾老人。垃圾老人突然失踪了,珊珊伤心了很久,她担心老人会不会死去。父母没有告诉她。一天,突然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大哥送给她一个漂亮的风筝,一句话没说就默默离开了。她曾经见到过那个垃圾老人在作这只风筝……   郑文宇病愈出院,父子两人来与珊珊一家道谢并道别。郑文宇老人终于走出心结,要搬去与儿子共同生活了。   郑爷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珊珊父母要彼此好好珍爱,并要真正关爱孩子,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   搬家的车子离开了小区,车上映出郑爷爷的笑脸,车外是珊珊的笑脸……
1998年
导赏:上映于1999年的电影《春天的狂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作品,由我国著名第四代导演滕文骥执导,邵兵、瞿颖、袁泉等主演,入围第19届金鸡奖6项提名,并获第5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的荣誉。影片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为主角原型,将扎根祖国大地、汲取民族艺术滋养的作曲家赵黎明的艺术人生作为叙事主线,表现了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以及他历经挫折仍坚持创作,终于写出一首首热情洋溢、脍炙人口音乐作品的曲折经历,揭示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与群众相结合、走到生活中去的真理;并将他与苏雨的爱情故事作为剧情副线,整体节奏明快,简约而隽永。电影故事情节和音乐作品有机地溶为一体,以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等群众歌曲作为配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导演在构思这部音乐片时,并不将其作为一部完全纪实的传记片来处理,而是巧妙地通过施光南的音乐和他的人格魅力,展开自由的想象,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人物经历和音乐创作的关联也更具戏剧张力。比如讲述赵黎明到新疆采风以及下放到陕北高原劳动,地域性的风土人情作为视觉元素让画面显得美轮美奂,而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情谊也使得创作灵感的汲取更加自然,虽然施光南本人并没有到过上述地区的亲身经历,但创作者借此生动恰切地塑造了一个人民音乐家的形象,令其创作生涯、人生悲欢与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片中穿插耳熟能详的音乐唱出了一代人心中的豪情,引发观众思绪万千、荡气回肠的深深共鸣。(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