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葛志兴
Zhixing Ge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3年
暖
演员(饰 曹老师)
/
导演:
霍建起
/
主演:
郭晓东
/
香川照之
/
李佳
/
关晓彤
/
葛志兴
/
黄齐峰
/
孙桂田
/
播放正片
导赏:
霍建起在中国的导演群落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在他的影片中很少涉及到批判性的反思和对现实世界之残酷的无情揭露,取而代之的是蕴含着温情的回归,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人文主义气质让其自成一派。他曾在访谈中提到:“哪有什么流派?硬要说,就算感觉派吧。我注重感觉,想通过影像表达一种氛围、一种内心的东西。”但追求感觉不是假大空地无病呻吟,故意去塑造一种“文艺范儿”,而是必须要学会平衡影片的故事性和艺术性,让叙事和写意相得益彰,而《暖》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诗意代表作。首先,好影片必须要有精彩的人物做支撑。《暖》没有选择把人物做扁平化处理,而是尊重人物的厚度与多面性,利用本能的行动来塑造剧情中的伤痛,激发出人物的情绪,从而使其向外流淌,直达观众的内心。男主角林井河就是这样一个追随本能的人,他不是一个“完人”,而是理想与背叛的矛盾体,是一个被城市异化后的忏悔者。影片以林井河回乡为开端,他的目光始终游离,肢体语言拘谨,展现内心的不安与愧疚。青春的承诺与现实的逃离反复在他的脑中来回。这一背叛不仅是情感上的,更是对乡土身份的割裂。林井河的痛苦造就了他灰色的气质。他的情绪并不是孤立的,正如霍建起自己说的“我表达的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是一种情绪—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回到家乡以后,突然发现‘以为忘了的东西始终是忘不了的,然而自己却是回不去’的普遍情感。”同时,想要讲好一个故事,叙事结构也是重要的推手。霍建起十分善于使用不断闪回的叙事方法去丰富叙事。《那人那山那狗》中的闪回部分就有效地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变化,从父母爱情到孩童长大成人,节奏得当,叙事与写意并行。在这部影片的开头延续了文学作品《白狗秋千架》的倒序,并在其中穿插十年前的往事,双线并行,构建起这对男女跨越漫长时空的爱恨纠缠,观众跟随井河在感知现在和往昔中一步步地走进故事。两种生活场景的并置,使观众可以不断地把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在这种比较中,人们更多的是对已逝的真情的怀念和眷恋,对现在残酷现实的惋惜和遗憾。回眸中的过去似乎远胜于现在,一种乡愁油然而生。除了技巧的运用,霍建起的诗意更从隐喻的设置中展现出来。诗意的情感表达意味着不戳破,这种人物间推拉式的关系变化在《暖》中被很好的呈现出来。意象和符号的反复出现,在不同人物的使用中展现多重意义,为现实叙事罩上一层文艺的面纱。秋千承载了两个少年人对未来和远方的所有诗意畅想,也揭示了现实的残忍。几组模拟人物站在秋千上第一视角的镜头,呈现出了优美乡村景观和无尽的天空,同时好像观众在与暖一共荡漾着,一起喊出那句:“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天安门。”秋千同时也折射着残酷的现实,它的存在具有多重的意义。林井河在秋千荡高时看到暗恋之人已经心有所属,一种强烈失落感瞬间袭来。而后秋千的断裂是整个故事较大的转折点,它直接改变了三个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一次看似偶然的意外折射出现生活中最隐秘真实的一面,人性中的美丑由此暴露出来。影片中,还有红纱巾的飘落、哑巴无声的成全,都成为情感的载体,它们不靠激烈的冲突或直白的对白去推动剧情,让观众在静默中感受命运的残酷与温柔。霍建起用他的镜头向我们展现时代和个人的伤痕,他用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有些伤痛无需呐喊,有些遗憾不必言明,但它们始终萦绕于心,成为生命里挥之不去的底色。(编辑:林佳欣)
1999年
梦幻田园
演员(饰 岳父)
/
导演:
王小帅
/
主演:
尤勇智
/
傅丽莉
/
俞飞鸿
/
桃子
/
赵铁人
/
孙桂田
/
葛志兴
/
王凯妮
/
张逸文
/
播放正片
导赏:
拍摄于1999年的《梦幻田园》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了当代青年在社会变迁中的困惑、挣扎与成长。王小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将其呈现给观众。影片以自我为中心,书写了青春焦虑、困惑与成长记忆。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现代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迷茫与追求。影片的现代性非戏剧化、非线性结构,以及实景拍摄、长镜头和非职业演员的使用,形成了独特的纪实风格,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通过以以青年为主要题材,用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当代青年在精神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焦虑与成长。导演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揭示了都市边缘人内心的孤独、渴望和追求,展现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用都市边缘人为主要题材,是第六代电影导演一贯的风格;细腻而真实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挣扎与成长。在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青年普遍面临的困惑、焦虑和追求。对主人公经历的刻画,探讨了现代青年在精神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如自我价值的认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这些主题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影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社会的冷漠与疏离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影片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这些问题,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社会的反思。其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第六代”导演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风格特点,更对中国电影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编辑:张昕一)
1995年
邮差
演员(饰 老吴)
/
导演:
何建军
/
主演:
冯远征
/
梁丹妮
/
濮存昕
/
葛志兴
/
刘汁子
/
类型:
剧情
/
导赏:
《邮差》是导演何建军继《悬恋》之后指导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于2005年上映。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书写了特定年代下的个人经验,深入而客观地展示了个体隐秘的内心世界和动荡不安的精神状态。《邮差》以风格化的影像语言呈现着个人化的成长诉说,尽管这是一个关于偷窥者的内心世界。极其缓慢的镜头移动和冗长的镜头时间将观者拉入到一个静思般旁观的影像世界,试图摒弃了所有美化式的处理以藏匿自我从而趋于客观的态度进行着导演的自我表达,黯淡的影调正如同小豆乏味的人生,粗粝的画面处理回归了生活本质,筒子楼里单调如死水般生活促使旁人开始思考小豆“窥视”的本质,电影的纪录本性再一次被强调,对宏大时代下个体生存的关注与内心的细微情绪的体察又一次显现人道主义关怀。《邮差》再一次回归了现代主义之下的“寻找”母题,时代是不确定的,个体也是如此。冯远征饰演的小豆敏感阴郁,时常保持沉默,孤独和寂寥难以排遣后,开始窥视甚至介入别人的生活。他渴望理解,却又拒绝交流,他是时代的缩影,邮局工作人员抱怨着电讯手段的发达也没能减少信件的数量,言语表达的无力匮乏与对密切交流的渴望之间呈现矛盾状态,是有一次对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围墙的深刻反思。对自我和精神家园的一次又一次找寻以失败告终,小豆改变不了任何人,执着而苦涩的寻觅之下,是无数个自我意识觉醒后迷茫无依的个体。(编辑:刘若能)
1991年
“宝贝”小偷与大盗
演员
/
导演:
陈国军
/
主演:
石国庆
/
石兰
/
王音
/
葛志兴
/
类型:
喜剧
/
剧情:
售货员方家宝和个体户田大龙偶然拾到一个红色化妆盒,里面装着两万元现款和一张回扣条,另外还有一打物资局长唐文轩的名片。二人不为金钱所动,决定找寻失主。这天,唐文轩的小舅子胡晓任经理的“大新公司”正在举行开业周年庆典仪式。为造声势特请来了方方面面领导和记者。突然,方家宝带着化妆盒闯入会场,径直来到唐文轩的面前。众目睽睽之下,唐文轩只索回了名片而拒接其它物件,并反称方家宝是小偷。拾金不昧的方家宝不仅被打得鼻青脸肿,还因“无故旷工”被单位列为“编余人员”,妻子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田大龙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采取了“以毒攻毒”方针,从唐局长家中将化妆盒又偷了回来,顺手“捎”走了他家的电视机和录像机。田大龙因此触犯了刑法,并连累方家宝一起受到通缉。事已至此,二人决定到派出所自首。谁知,唐文轩为掩盖被盗真相,已经撤回了诉讼状。于是,自首又成了无事生非,方家宝被视为精神病。做贼心虚的唐局长和胡经理千方百计要夺回那个红盒子和那张至关紧要的纸条,于是,方家宝和田大龙受到了一次次的围追堵截。二人好不容易脱离险境,带着化妆盒来到了检察官耿志海的家。正在潜心调查案情的耿志海为了不打草惊蛇,故意将他们拘留。方家宝和田大龙不明就里,奋力出逃,历尽艰辛搞到了作恶者的犯罪证据。与此同时,唐局长和胡经理亦双双落入了法网。
宝贝小偷与大盗
演员
/
导演:
陈国军
/
主演:
石国庆
/
王音
/
石兰
/
葛志兴
/
播放正片
剧情:
售货员方家宝和个体户田大龙偶然拾到一个红色化妆盒,里面装着两万元现款和一张回扣条,另外还有一打物资局长唐文轩的名片。二人不为金钱所动,决定找寻失主。这天,唐文轩的小舅子胡晓任经理的“大新公司”正在举行开业周年庆典仪式。为造声势特请来了方方面面领导和记者。突然,方家宝带着化妆盒闯入会场,径直来到唐文轩的面前。众目睽睽之下,唐文轩只索回了名片而拒接其它物件,并反称方家宝是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