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宏

Jihong Liu

有片源
1999年
导赏:《肝胆相照》是一部深刻揭示1948年解放战争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爱国民主人士肝胆相照、共同商讨民主建国大计的历史影片。本片不仅在内容主旨上展现了时代的磅礴大气,更在视听语言、历史伟人塑造以及光影效果等方面独具匠心,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影片紧扣历史脉络,通过真实再现党中央提出“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背景,以及爱国民主人士在共产党精心安排下,历经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汇聚北平与共产党共商国事的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伟大胜利,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伟大精神。影片中对历史伟人的塑造尤为出色,导演运用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创作方法形塑革命领袖,力求真实再现领袖的原貌,尤其是演员古月的精湛表演,将毛泽东的领袖气质、人格魅力以及性格特征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毛泽东的英明果敢、临危不惧,还能够感受到他的自信潇洒、从容镇定。这种全方位的刻画使得毛泽东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真实可信。影片在光影效果上也下足了功夫。通过精心设计的光影效果,影片不仅营造了一种真实的历史氛围,还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场景中,逆光的运用更是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观众能够深入感知历史伟人在大时代洪流中的真实境遇与个人抉择。此外,音效和音乐的运用更是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物的情感。综上所述,《肝胆相照》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历史影片。它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在视听语言、历史伟人塑造以及光影效果等方面展现了导演的高超艺术造诣和深厚历史底蕴。(编辑:王斯笳)
1995年
剧情: 马锐的爸爸在油田工作。他已经三年没有见到爸爸了。这次他爸爸马工程师放弃了探亲假,让马锐到油田去看望爸爸。不幸就在这时。马锐为抢救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不使马锐的父亲遭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学校安排了一个长相酷似马锐的学生葛小江顶替马锐去看望马工程师。 这个葛小江在学校里功课不太好,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家庭环境和教育也不够好,但只有他能顶替马锐。 火车徐徐驶进车站,葛小江紧张地站在那里看着。虽说他惯于调皮捣蛋,但冒充别人的儿子毕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他盯着火车,一个看起来很斯文和善的中年男人走下车,向这边走来。机灵的小江立刻反应出这就是马锐的爸爸,他走上前,有些扭捏地看了看那人,旋即亲热地叫了声“爸爸”。 后面的事就轻松了,他同“爸爸”一起到北京度假。在大饭店吃第一顿早餐时,他就露出本相,装不那么像了。他一会儿要吃这,一会儿要吃那,一点规矩也不懂,一顿饭就花了“爸爸”九百多元。使“爸爸”很不愉快。 其实这个。爸爸”不是马锐的爸爸。马工程师在临来之前,突然去世了。为了不使孩子过分伤心。马锐爸爸单位的同事找人替代了他。 葛小江有一个带锁的日记本,就是不给“爸爸”看,加上他不时地调皮捣蛋,惹出点事来,经常和“爸爸”闹矛盾。但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了解,“父子”两人产生了感情。 后来,两人终于都知道了对方是假冒的。他们都肩负着许多人的善良和好意。 要分离了,葛小江将那本带锁的日记慢慢放到“爸爸”手里,动情地说:“爸爸,送给你,这里面都是写你的,有好有坏。”“爸爸”也拿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小江。并对小江深情地说:“一定要给我写信,还要给马锐70岁的奶奶写信。她一定会相信你的,因为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这对“父子”相互望着,恋恋不舍。小江流着泪,望着走远了的“爸爸”。
1993年
1991年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