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岩

Li Jun Yan

有片源
2012年
剧情:三十年代的赣南一个叫秋仔的孩子在地下党母亲的掩护下,将一份关乎众多红军生命安全的情报送入苏区,避免了红军的伤亡。母亲却在国民党杨立才的搜捕中牺牲了。秋仔为报母仇想要当红军,却因年小被安排在苏区列宁学校和大栓、二栓、苦妹一起学习。在学校不满老师良乾星传授的国文,几次偷着去红军队伍而未成功。良老师在和学生们的相处中,从不懂马列不愿教马列到和孩子们融入一体,而秋仔也明白了红军战士不能只成为一名武夫,而要成为一名武将,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秋仔、大栓、二栓、苦妹、良老师配合红军利用杨立才父亲出殡的机会从白区偷运出了食盐和药品。杨立才潜入苏区被红军打死。敌赖师长为追回被红军截获的军响杀向苏区,良老师为掩护列宁小学撤退在烈火中牺牲了。在少共国际师成立的誓师大会上,秋仔等列宁小学的学生成为了一名名红军战士,随红军部队一起走踏上了长征路。 电影承载了很多情感。有师生之情,秋仔与良乾星;战友之情,秋仔与大栓、二栓;朋友之情,秋仔与毛毛;以及情窦初开的少年男女之间朦胧的情感,秋仔与苦妹。影片通过一系列精彩刺激的故事:如秋仔和大栓当兵;秋仔与大栓、二栓苦妹去白区偷运食盐;在给予观众感官刺激的同时也抛出了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思考。秋仔是做学问的好材料,却因为战争而不得不做武夫;学问顶好的良乾星老师,从不懂马列到掩护列宁小学学生而牺牲;秋仔和苦妹两小无猜,却也因为战争而永久分离。面对革命大义,以秋仔为代表的少共先烈们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了太多太多,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故事,记住他们为了新中国而所付出的一切,记住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所谱写的革命赞歌。 秋仔是所有少共国际师先烈们中的一个。每一个少共国际师的先烈都和秋仔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感情,有理想,有追求,却为了革命而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本片是对当代青少年的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谨以此片献给每一个少共国际师的先烈们。
1997年
剧情:  本片取材于“阴谋暗杀毛泽东”的真实案例。1949年12月毛泽东去苏联访问。美蒋特务认为时机已到,便互相勾结,设计暗杀毛泽东。美国中央情报局派间谍飞机进入我国空投特务,准备伏击毛主席回国时的专列;蒋介石则派遣高级杀手段云鹏潜入大陆,实行“鹏程计划”。 我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精辟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对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做了具体指示;公安部长罗瑞卿做了周密的部署并亲自指挥这场保卫毛主席的战斗。 公安部派出的侦察员搜寻出了敌人在北京的隐蔽电台,而掌握电台的是以教师身份做掩护的潜伏女特务杨兰。段云鹏已到北京与他旧日情人杨兰接上了头。 敌人空投的两个特务,一个被挂在树上冻死,另一个代号"502"的被我军民俘获。我公安部侦察员到东北,根据"502"交代的情况,乔装成台湾派来的特派员,智擒了潜伏在东北的特务头子,全歼了铁路沿线妄图炸毁毛主席专列的武装匪徒。 公安人员通过严密地侦察,逮捕了段云鹏的结拜兄弟胡洪波,用政策攻心,争取他立功赎罪。我公安人员利用胡洪波和杨兰,终于擒获了段云鹏,使台湾国民党军统局精心策划刺杀毛主席的“鹏程计划”彻底破产。 毛主席听了罗瑞卿的汇报后高兴地说:“镇压反动派的一切猖狂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人民的安全、国家的繁荣、富强!”
1996年
导赏:《红盖头》的故事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背景下展开,讲述了一段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展现了个人小我在民族大义面前牺牲所绽放出的璀璨人性光辉。影片没有局限于家庭伦理的纠葛,而是巧妙地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义、家与国紧密融合。随着剧情的推进,日寇的侵略日益猖獗,民族危亡的阴云笼罩着这片土地,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高凤山、金虎和金豹父子三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他们心中虽有家庭矛盾的痛苦与挣扎,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最终放下了个人的恩怨情仇,枪口一致对外,共同投身到抗击日寇的战斗中,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内心的激烈斗争,他们深知,只有将个人的仇恨和欲望暂时搁置,才能保卫家园、捍卫民族尊严,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牺牲小我成就民族大义的伟大精神。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不同人物性格的塑造立体且分明。红豆作为影片的女主角,是一位纯真质朴的山村女性,她追求幸福美好生活,却被卷入了家庭纷争和战争的漩涡。在困境中,她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要面对家庭内部的压力,还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金豹则是一个性格刚烈、勇敢追求爱情的山东汉子,他对红豆的感情真挚而热烈,尽管这种感情违背了伦理道德,但他的勇气和执着令人动容。在民族大义面前,他能够将个人情感深埋心底,为了保卫家乡奋勇杀敌,体现出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感。金虎则代表了传统的家庭观念和道德准则,他的愤怒和决绝源于对家庭尊严的维护,但在国家危难关头,他也能以大局为重,与弟弟并肩作战。影片《红盖头》通过细腻的叙事和演员精彩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在战争的残酷考验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这种精神跨越时空,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让我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和平,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英勇牺牲的人们。
1990年
导赏:《王府刀客》长春电影制片厂匠心独运的精品武侠片,在继承传统武侠片精髓的同时,也融入了当时港片的创新元素,尤其是其在武功描写上的极为富有想象力的手法,让人印象深刻。从影片的创作背景来看,《王府刀客》的武功描写无疑受到了同时代港片如《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等作品的影响。《王府刀客》中的武功描写,无疑是对武侠片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发扬,影片中的武功不是简单的打斗,而是一种美的展示、一种精神的传达。从这部电影我们得以窥见内地武侠片制作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在追求视听震撼的同时,部分音效的表现略显夸张,稍显突兀,但这并不影响其整体的艺术价值。在《王府刀客》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一大亮点。尤其是陶青饰演的唐小妹,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智慧坚韧、武功高强、身姿矫健,展现了女性武侠的独特魅力。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无疑是对传统武侠片中“男强女弱”模式的突破与创新。《王府刀客》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叙事层次分明,节奏不拖沓。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中国电影已迎来武侠片的创作热潮。传统意义上武打部分多数以男性功夫展示为主导,但武侠的光环和精神并不仅仅是男性的专利,事实上,令这一类型独具盛名和广受欢迎的正是其丰富的女侠形象。因此也涌现了许多“女侠”故事核展示“女侠”形象的电影。女性角色在武侠片中的演变,不仅是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与思想解放。(编辑:婧怡)
1989年
1987年
导赏:《山雀儿》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华克导演执导的影片,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深入剖析了农村女性在封建婚姻与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挣扎与成长。影片以山雀儿这一角色为核心,通过她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农村女性在封建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主人公山雀儿从小被父母包办婚姻,但她勇敢地反抗,试图寻找自己的幸福。这种反抗精神,不仅是对封建传统的挑战,更是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追求,反映出改革开放之后女性意识崛起,这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展现出改革开放初期电影人对于传统与现实的探寻和追溯。影片在表现山雀儿的成长历程时,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山雀儿进城后,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她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追求知识、文明和体面,这与她之前在农村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山雀儿的成长,也反映了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使得该片不仅是对农村女性命运的关注,更是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影片社会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封建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现代文明中的自我觉醒和成长。这种成长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影片通过山雀儿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女性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选择,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其不仅是对农村女性命运的关注,更是对人性、社会和文化的深刻反思。
1986年
剧情:  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郊外刑场,响起了一阵枪声,爱国志士一个个倒下,其中有位容貌俊美的姑娘,她是伪江防舰队殷祚堃少将的女儿殷红。她的罪名是共产党帮凶,被拉来陪绑。原来,殷红在面临流氓侮辱之际,被地下党员石勇救下。殷红后被白俄匪徒绑架作人质,威逼交出20万元赎身费,又是石勇深入虎穴救出了殷红。为避免白俄继续纠缠,石勇将殷红领进深山游击区暂避。途中,村姑白月娥为了掩护殷红与敌特英勇搏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亲身感受,使殷红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她开始懂得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回到哈尔滨之后,殷红为了报答石勇两次救命之恩,请求父亲让石勇去舰队当武术教官。殷祚堃策划比武竞技会,选拔教官,石勇武功过人,战胜了日本武士道名手岗野。殷红钦佩石勇为中国人出了气,深深地爱上了他。伪满舰队上的中国水兵惨遭日军迫害,石勇唤起了水兵们的爱国热情,利用殷红提供的情报杀了日本军佐,率领《东亚》、《大同》两舰起义。此事触怒了日寇海军部,派要员前来查办。殷祚堃为了保全乌纱帽,竟不惜以女儿去和肇玉玺中校"联络感情"。殷红打死了企图侮辱她的肇玉玺而被捕,并被扣上受中共指使"谋杀宫廷海军武官"的罪名投入监狱。殷红被捕前后,陆煜良的胞兄被日本侵略军杀害。陆煜良参加调查此案,他从殷红的日记中得到启发,也从事实真相中良心受到谴责,开始醒悟。凶狠的敌人最后想拿殷红作细菌试验。在押送殷红去731部队的途中,陆煜良以提前执行枪决为由,命令宪兵将殷红的镣铐打开,将殷红推下囚车,并毅然拉响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1984年
剧情: 1983年信鸽竞翔发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舒小存出神地望着荣获第一、二等奖的信鸽--"马拉松"和"灰姑娘",它们的主人是第三实验小学青年教师云子。在云子家楼下,小存被人打伤,阳台上的云子看见后,扶小存上楼敷药。酷爱信鸽的小存悄悄从阳台上拿走了云子的鸽子,并留下字条,还写了自己的地址。对此云子十分气愤,找到小存住处,取回了信鸽。应征入伍的小存前来与云子话别。向云子姐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因妈妈、爸爸相继去世给他留下的无限悲哀。他不相信世界上能有不带交换条件的友情。月台上,满载新兵的列车徐徐开动。云子跑上前去把一只糕点盒递给小存,小存打开一看,"马拉松"和"灰姑娘"落在地板上,他抱起它们,热泪夺眶而出。参军后的舒小存,来到一个远离人烟的通讯兵哨所。这个哨所只有哨长解春安和老兵庄瑞,还有一条精悍的军犬黑盖和一只大花猫。小存的到来给这里增添了生气。一次,大花猫咬伤了他的"灰姑娘"一怒之下,小存把花猫装进面袋,藏到原始森林的一个树洞里,结果被熊吃掉了。小存受到庄瑞的批评。两人产生隔阂。哨长解春安处处用行动感化、帮助小存。猫被熊吃了,他没有责备小存;为让战友睡眠,他彻夜不合眼接雨水。哨长的言行温暖着小存的心。在一次追捕两个越境武装逃犯的紧急行动中,小存急中生智,用信鸽及时准确地传递了上级命令,顺利完成任务,受到嘉奖,"马拉松"和"灰姑娘"也被批准成为正式的军鸽。一天深夜,小存得了急性阑尾炎,解春安和庄瑞抬着他经过崎岖的山路,涉过齐胸的河水,赶到离哨所几十里以外的团部卫生队,及时做了手术。战友的情意深深感动了小存。在一次巡逻线路途中,小存为抢救落水的庄瑞而壮烈牺牲,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友谊和事业。哨长和庄瑞把小存军帽上的红五星放入信袋,让"马拉松"把它送给小存在首都的朋友曾多次帮助小存的云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