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荣磊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2年
雨后
导演
/
导演:
荣磊
/
主演:
顾永菲
/
李瑛
/
李志舆
/
播放正片
剧情:
70年代初,上海的一个秋雨之夜。医疗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陈翰如,冒雨追赶他的妻子、印染厂美术设计员方敏。方敏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晓敏,疾步登上了公共汽车。陈翰如领着5岁的儿子晓如,悔恨地站在雨水中,望着急驶而去汽车。拨乱反正后,审判员孟健重审方敏和陈翰如的离婚案。陈翰如向孟健及孟妻白珊讲起了当初自己与方敏甜蜜的初恋和恩爱的婚后生活。一场政治风暴,给他们幸福的家庭带来了不幸。思想上的压抑,政治上的迫害,加上沉重的家庭负担,使方敏对理想产生动摇,失去了信心。陈翰如虽身处逆境,仍坚持直线加速器的研究工作,忽视了对妻子的关怀和体贴。在痛苦和失望中,方敏烧毁了陈翰如多年积累的科研资料和自己获设计奖的布样。陈翰如一气之下,将方敏撵出家门。此后,他很感内疚,期待着与方敏重新和好。在晓敏5岁生日那天,白珊的弟弟白俊民医生却意外地闯进方敏的生活。方敏带晓敏去买生日蛋糕,被白俊民撞倒。当晚,白俊民给晓敏送来生日蛋糕,并向她们母女赔礼道歉。此后,他便悄悄地爱上了方敏,却不知方敏就是自己所敬慕的的朋友陈翰如的妻子。陈翰如与方敏分居后,一直坚持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同时也担负起家务的重担,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一次,他领儿子晓如逛公园,发现方敏和白俊民亲密地在一起散步。这意外的打击,使身染重病的陈翰如,在直线加速器研制成功后就病倒了。在医院里,他得到了白俊民的精心治疗。当他发现白俊民对方敏的爱是真挚的,便毅然同意与方敏离婚,并叮嘱白俊民要尽到丈夫的责任,使爱人得到幸福。此时,孟健和白珊正设法使陈翰如夫妇和好,他们极力阻止白俊民和方敏结合。当他们告诉白俊民,方敏并没有离婚,她的丈夫就是陈翰如时,白俊民如梦初醒。为不再给陈翰如增添痛苦,他向方敏讲述了陈翰如献身事业的高尚品德,以及目前卧床治疗的情况。这时,事业心正在复苏的方敏,深感惭愧和内疚,她无法克制自己的感情,重新回到陈翰如的身边。
1979年
二泉映月
编剧
/
导演:
严寄洲
/
主演:
郑松茂
/
袁梦娅
/
张勇手
/
陶玉玲
/
刘龙
/
丛培信
/
龙义顺
/
冯恩鹤
/
播放正片
导赏:
由严寄洲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制作的电影《二泉映月》,作为音乐类故事影片,在音乐创作阵营方面极为强大。该片的编曲作曲是巩志伟、张锐,二胡独奏由江南最具功力的二胡演奏家之一张锐演奏,中央民族乐团与指挥秦鹏章倾情加盟。作为1979年建国30周年的献礼影片,该片于当年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次年,摄影白夫今也获得文化部“青年优秀创作奖”。《二泉映月》是阿炳作品中广为流传的一首,它将人引入夜阑入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乐曲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中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影片中导演借景抒情,表达了“月色虽明,世道则暗;泉水虽甜、人生却苦”的生命感慨。二泉与月色的交融,景物与人物的交汇,恰好是阿炳一生悲惨历程的写照。种种痛苦惆怅,是阿炳坚忍不拔、以琴抒情、以艺糊口的人生抗争和生命感悟。电影依照生活真实,写无锡民间艺人阿炳从小丧母,随父华雪梅出家当道士、习丝竹,人称“小天师”,但电影却突出了爱情与琴艺相结合、琴艺与正义相表里这道主线。电影改编本过分地强调了戏剧冲突,把阿炳这一境遇悲惨的普通民间艺人,升华为一个具有鲜明阶级冲突意识的刚正的抗争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以斗士的形象置换了民间流浪者的凄苦。影片作为一部二胡音乐传记片,特别突出体现了悲怆而柔婉的江南民间音乐的浓郁特色,将音乐与主人公的命运深度交融在一起,还是能够给人以生活的磨难感与命运的震撼感。《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本身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电影《二泉映月》充分发挥了电影声画对位的特长,将故事情节与音乐织体紧密地结合起来,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