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来

Tianlai Hou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电影《爸爸是外星人》是一部喜剧与悲剧交织叙事的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外星人”这一科幻元素,为一段原本可能沉重而悲伤的父女故事披上了一层奇幻的面纱。在这个设定下,老金——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单身父亲,被赋予了非凡的使命与身份。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超能英雄”,而是一个用爱编织奇迹,以幽默化解生活苦涩的“外星老爸”。这样的设定,不仅让影片在视觉上充满了新鲜感与探索欲,更在情感层面上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情感共鸣空间,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重新审视并珍惜身边的亲情。影片从“老金”身上深刻挖掘了“中式亲情”的独特魅力,一种不张扬却深沉如海的情感表达。老金作为单亲家庭的支柱,他独自承担着生活的重担,踏踏实实的炒饭为女儿换来读小学的机会。面对自己生命突然的倒计时,他选择默默承受,不愿让女儿过早地背负上离别的阴影,这种隐忍与牺牲,正是中国式父爱最为动人的体现。老金以“外星人”的身份,用一种超现实的方式,继续陪伴在女儿身边,用幽默和欢笑为她编织了一个关于勇气、希望与爱的童话世界。贾冰生活化的演技,为老金这个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灵魂,他每一个隐忍的眼神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饰演女儿的小演员在影片中展现了纯真无邪的表演,尤其是当剧情推进至老金与女儿不得不面对分离的瞬间,孩子那双盈满泪水的眼睛,仿佛能承载千言万语,她声声呼唤中饱含的依恋与不舍,直击人心。在影片中,老金与女儿金今之间的搞笑逗趣日常是影片悲剧底色下唯一的调味剂,这些看似轻松愉快的场景,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力量,它们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泪水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编辑:婧怡)
2023年
导赏:《河边的错误》是魏书钧导演继《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之后的第三部长片。该片延续了原著小说的气质,以戏仿侦探片的反类型去演绎这个故事,对余华原作小说取舍精巧有效,张扬出来的“悬念感”“状态感”“荒诞感”和“生活质感”很有说服力,转化出来的奇观性、诗性、元电影元素也凸显出导演的个人风格。影片明确了原著中相对含混的叙事时空,将叙事时间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后到1995年——一个不算刻意却不乏真实年代感的叙事时间;小说中案发地所在的南方河边某小镇,在影片中隶属于沛水市万宁县——一个虽虚构但行政建制完整的叙事空间。这样的时空设定,赋予悬疑叙事靠近生活质感和写实基调的前提。作为影片的核心空间,“河边-小镇”是《河边的错误》最具匠心的意象营构,“河边-小镇”这一空间意象也由戏剧故事的展示场,变成命案真相和人物情感的庇护所,承载着影片英文名“OnlytheRiverFLows”所流露的莫名愁绪。影片采用16毫米胶片拍摄,粗粝朦胧的影像散发出晦暗不明的黑色电影气质,高度契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侦探故事背景的年代感。影片中的凶杀、探案、追凶全在雨天,南方丰沛的雨水使空间中弥漫着湿冷而诡秘的气息,小镇空间因而具有某种超越在场的空灵之美。此外,《河边的错误》中“元电影”也参与叙事,但无论是使用胶片拍摄,还是影片文本中废弃的影院与叙事空间的并置,以及影片中人物在影院梦境中的“戏中戏”,包括坠落的“电影”牌匾、烧焦的银幕、燃烧的放映机等影像,都穿透叙事的表层,深入对“电影”意义生成和接受机制的洞察。当“电影”不再是叙事的附庸,“电影”本身成了意义自足的电影意象。很多观众热议《河边》的“发疯”主题,余华认为,所谓“发疯”就是有一种情绪不受控制地自我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应该离开现在的生活状态,往相反的方向“卷”。至于凶手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由案件串联起来的那个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电影《河边的错误》海报口号上写着:“没有答案”,便是答案。(编辑:赵敏)
2022年
2021年
2018年
导赏:影片以方志敏烈士生命的最后阶段为叙事核心,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观众带入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让人在震撼之余,更添一份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敬仰与怀念。其以独特的艺术视角,超越了简单的战争场景再现,转而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了方志敏等共产党人在极端困境下,依然坚守信仰、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们各自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些角色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信仰的践行者,他们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牺牲,都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足以穿透岁月的尘埃,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在叙事上采用了多线并进的手法,不仅聚焦于方志敏个人的英勇事迹。还通过其他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不同党派、不同背景下人们对于信仰的不同理解和追求。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使得叙事更加饱满,也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通过对细节的层层剥离,将信仰的深刻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红军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还是他们在狱中的坚定抗争,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这些细节的刻画,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信仰的意义和价值。影片结尾,以长镜头缓缓推进,画面转至青山绿水间,一群莘莘学子齐声诵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这一幕不仅是对烈士遗愿的深情回应,更是对信仰传承的最好诠释。它告诉我们,虽然烈士已经远去,但他们的信仰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编辑:张昕一)
2017年
2016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