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防暴队
马晓伟
Xiaowei Ma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8年
浴血广昌
演员(饰 蒋介石)
/
导演:
高峰
/
张馨
/
主演:
卢秋宏
/
何达
/
杨俊生
/
郑昊
/
张永达
/
冯恩鹤
/
祝希娟
/
马晓伟
/
牟林
/
周翔
/
播放正片
剧情:
以全新的视角和电影语言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生在原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的浴血奋战故事。再现了时代大背景下苏区人民对党和红军的支持和热爱,讴歌了革命先烈为了信仰,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豪迈气概和革命精神。
2017年
血战湘江
演员
/
导演:
陈力
/
主演:
王霙
/
保剑锋
/
徐箭
/
董勇
/
孙维民
/
耿乐
/
张一山
/
王大治
/
陈创
/
侯天来
/
播放正片
导赏:
《血战湘江》以真实的战争历史为依托,故事内容充满震撼力,有血性,真实还原了湘江一役的战争实况。
2015年
开罗宣言
演员
/
导演:
刘星
/
温德光
/
胡明钢
/
主演:
胡军
/
韩雪
/
刘嘉玲
/
马晓伟
/
唐国强
/
陈冲
/
姚笛
/
何政军
/
于紫菲
/
章申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作为艺术的载体,对于这样一段承载历史转折意义的事件,自然也有着独特的呈现方式。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能够精准把握历史的脉搏,更能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深入剖析和展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不仅是对导演对历史理解和艺术表现力的考验,也使得这部电影在众多的献礼片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部既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又具备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在画面上,电影通过大篇幅地展现“重庆大轰炸”等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用制作精良、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渲染并非仅仅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上的刺激,更是为了告诉观众:历史的意义。在叙事中,影片的笔墨着重在了中国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各方势力都在做着关键性的抉择,这些选择不仅影响着中国的未来走向,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世界的战后格局。电影通过这样一种叙事方式,不仅勾勒出了历史的恢弘画卷,也在某种程度上间接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的必然性,是一部有着深刻思考和价值体现的历史大作。(编辑:张昕一)
百团大战
演员(饰 蒋介石)
/
导演:
宁海强
/
张玉中
/
主演:
唐国强
/
王伍福
/
陶泽如
/
刘之冰
/
印小天
/
吴越
/
宋运成
/
赵晓明
/
邓超
/
陈姗姗
/
播放正片
导赏:
《百团大战》作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献礼片,是首部反映著名的百团大战的电影作品,描写了延安党中央毛泽东、朱德、张闻天对百团大战的肯定,陪都重庆的蒋介石抗战立场的动摇等。影片特别描写了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刻,“百团大战”的全面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抗战士气,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同时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片从战略、战役、战斗三个层面,再造了司令部决策的真实,也再现了战壕中战斗的真实,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的战争全景。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战争片的类型元素让这部作品抵达“好看”的观赏层面,这群充满真实感的英雄群像则让电影实现了“走心”的沟通功能。影片的情节重心是“百团大战”中的四场战斗,它们各有不同看点,镌刻着人物独特的成长轨迹,交织着人物之间的心灵对话和情感互动。影片在四场战斗中镶嵌了两条重要线索。其一是姚尚武的转变。起初,他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过于天真,后来他在反抗侵略者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二是姚尚武与梁山的感情线。他们从相识、并肩战斗到情愫暗生、天人永隔……这体现了影片在大量战争场面中加入更多“文戏”的努力,因为人物的情绪、感受、心理起伏以及命运历程往往是一部影片最动人的部分。为了在战争的铁血阳刚中注入更多温暖感人的情愫,影片还用一根皮带传递了彭德怀与左权之间的惺惺相惜,他们对彼此心思的洞察,凸显了革命战友之间的相知、关切,以及信任、依赖。
2013年
雷锋的微笑
演员
/
导演:
张玉中
/
主演:
万思维
/
唐国强
/
徐箭
/
巫刚
/
李幼斌
/
冯恩鹤
/
马晓伟
/
侯天来
/
刘继忠
/
播放正片
剧情:
该片作为纪念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献礼大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黄宏厂长担任总监制、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导演室张玉中副主任亲自执导,著名演员唐国强、李幼斌、巫刚、宋春丽、侯勇等中国影视中坚力量全情加盟。该片从毛主席回忆雷锋生前一张张可敬可爱的微笑照片开始,全新讲述雷锋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全军全国人民共同学习的榜样历程。
2012年
忠诚与背叛
演员(饰 蒋介石)
/
导演:
张玉中
/
主演:
刘之冰
/
徐箭
/
张曦文
/
侯祥玲
/
王晖
/
岳红
/
金鑫
/
马晓伟
/
侯天来
/
赵晓明
/
播放正片
导赏:
《忠诚与背叛》是首部触及中纪委成立这段历史的影片,它的创作无疑具有了从历史鉴证到艺术形式上双重补白的重大意义。在富有故事性的情节中,观众熟知了历史中尚不为人所知但更为丰富的细节的同时,又借古喻今,使观众意识到这段历史对现实中党员干部的警示意义。该片不仅回顾历史,更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在叙事手法和实际操作上,也将集悬念、动作以及精彩的人物命运于一身。主演刘之冰更将该片概括为“另类的英雄片”,他所扮演的王荷波也将颠覆以往大家印象中的共产党员形象,是一个很不一样的英雄。因而,本片通过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丰富生动的电影画面,展现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等纪检战线革命先驱,为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纯洁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英勇果敢的光辉形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勇敢地迈出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类型试验场上的第一步,无疑是近年来八一厂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在可看性上值得称道的影片,尤其是其中对各种商业元素的借鉴,让人眼前一亮。它首次探索了类型化故事结合重大历史进行讲述的模式,并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范本。特别是本片还大胆地融入了商业色彩,成功地实现了主旋律影片中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在视觉语言上,影片多借用了类型化的拍摄和剪辑手法,处处讲究视觉冲击力。比如开场戏,在游行和对峙戏中,用轨道和吊臂等运动镜头与固定机位镜头快速切换,不用一句台词,就将现场的压迫感展现无疑。在情节推进到巷战后,马上变换成扛拍方式,让画面动起来,使影片更加具有纪实风格。适当的抖动更是增加了带入感,让观众身临其境。再比如,枪杀叛徒林广顺一场戏,更是典型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以及“最后一分钟营救”法则。雨、雾、黑伞加深了现场的紧张感和阴郁的气氛,特务、主角、我党暗杀人员三重视角的快速切换、多空间的调度让这场戏虽然气氛沉重,节奏上却紧凑、抓人。随着英雄人物不断接近指认他的叛徒,不停加快各个视角的切换,像是不断拉满弓弦的弓箭等待着“最后一分钟”的发射,用悬念吊高观众胃口,最后以子弹射入叛徒身体结束。整场戏手法娴熟,气氛节奏控制得当,足见导演对类型化手法的谙熟和训练有素。(编辑:大陆)
扎西1935
演员
/
导演:
张夷非
/
主演:
王霙
/
白凡
/
杨雨婷
/
郭伟华
/
马晓伟
/
金鑫
/
播放正片
剧情:
1935年春节,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挥师北上,准备在宜宾、泸州间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建立川西革命根据地。但土城一战受到重创,最后连朱老总都上了前线,干部休养连也陷入重围,幸好由干部团解救脱险。在战斗正酣时,中央军委紧急会议上,争论异常激烈,博古仍坚持渡江北上,毛泽东气愤地说,一定把红军这点家底全折腾光了才罢吗?博古讥刺洛甫受毛泽东左右,洛甫针锋相对,说他不受任何人左右,真理在谁手就跟谁走。毛泽东认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应退出战斗,击敌软肋,毛泽东终于占了上风,放弃渡江,最后中央决定向扎西集结。在敌人欺骗煽动下,扎西附近百姓纷纷外逃!奴隶娃子幺妹被红军先头部队从水牢中救出,从此幺妹把红军视为至亲之人! 转移中,毛泽东与贺子珍相遇,贺子珍挺着大肚子艰难行军,毛泽东安慰她,夫妻俩都感到孩子来得不是时候,一想到,在战火中出生的孩子,又得像长征出发前送走毛毛一样,交给老乡抚养,贺子珍很难过,毛泽东又何尝舍得,可总不能背个娃娃打仗啊! 洛、周都主张在扎西休整期间召开政治局会议,把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和落实的,特别是组织上的调整,画上圆满句号。毛泽东也同意在扎西开会,好好总结一下土城失利的教训,尽管是“事后诸葛亮”,毛泽东称毕竟是诸葛亮。毛泽东与周恩来交流时,说到未来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提议由洛甫干,当周恩来说毛泽东呼声很高时,毛泽东认为还是洛甫合适,称洛甫是“开明君主”,有能力,在党内有威望。毛泽东的自谦和顾全大局赢得了周恩来的赞赏和尊重。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会议决定精简缩编,放弃北上计划,二渡赤水,回兵黔北。在组织上解决终结了博古的错误,由洛甫代替他成为中央总负责人,这就保证和奠定了此后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红军进入扎西休整,在扎西斗争地主、民团头子过程中,毛泽东发现百姓不赞成杀掉威信县长叶天荣,称他为善人,灾年他发放赈灾粮济贫,这位云南讲武堂毕业的人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对他以礼相待,才知叶天荣是进步人士,想来当红军。毛泽东说不缺他一个兵,叶天荣恍然,不缺一个,是缺更多。叶天荣便把他可以影响的民团几百人连人带枪拉过来,听候改编。以此为契机,红军在扎西扩红三千人!夺取娄山关,二占遵义,击溃了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黔军,同时歼灭了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两个整师,这是自红军长征以来最辉煌、最扬眉吐气的一次胜利,毛泽东成了胜利的旗帜,此后毛泽东以声东击西、虚虚实实的战术调动敌人,四渡赤水出奇兵,强渡乌江、大渡河、金沙江,最终跳出反动派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光辉历程。
女将军李贞浴血浏阳河
演员
/
导演:
张玉中
/
主演:
郭雪
/
徐箭
/
刘继忠
/
袁满
/
马晓伟
/
赵晓明
/
播放正片
剧情:
1928年秋,湖南平浏游击队遭遇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受到重创,他们接到了贺龙同志要收编他们的亲笔信,满怀信心带着队伍来到祖师悬与贺龙部队会师。到了祖师崖才发现这是敌人的阴谋,他们被国民党军阀何键的队伍层层包围。士兵委员长李贞为了让队伍不至于全军覆没,倡议兵分两路,掩护游击队队长李石雄的小分队突围出去,把消息第一时间通知浏阳县委的同志,以免更多同志遇害。而她自己则带领另一分队撤向乱石岗。对此地非常熟悉的李贞明白乱石岗是一条不归路,她身怀六甲,利用地形优势,机智地与敌人周旋,灭敌无数。然敌众我寡,李贞等人弹尽粮绝,被逼到了悬崖,大家慷慨跳崖,英勇就义。李贞跳崖后没死,腹中胎儿却流产,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速回浏阳和游击队汇合。 夕阳下,李贞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大山。
2011年
飞天
演员(饰 大总师)
/
导演:
王珈
/
沈东
/
主演:
刘之冰
/
巫刚
/
赵晓明
/
牛莉
/
姜瑞佳
/
柏青
/
李幼斌
/
张小裴
/
于波
/
王晶
/
播放正片
导赏:
《飞天》是一部关于载人航天的主旋律电影,影片讲述了第一代宇航员张天聪为了航天事业坚守奋斗二十年的故事。从内容与形式上来看,影片都追求一种不曾有过的磅礴大气。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综合国力的跃升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决定了影片应有的大片构架和格局。在角色塑造上,影片揭秘未曾表现过的航天员的特殊生活和人物命运。用好看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航天员的奋斗故事。电影中的第一代航天员张天聪,经历了同代航天员的转岗与离开,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继续坚守自己的航天梦,他也承担起了培养新一批航天员的传承与责任。在这20年中,他遇到了落选、妻子的陪伴、女儿的成长、病毒感染、错过母亲的离世,都没有阻碍他坚守的决心与前行的步伐,在与飞上天一次一次的失之交臂,终于在52岁迎来了一次执行任务的机会,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这20年的坚守中,可以看出张天聪的坚韧不拔与决心。演员刘之冰也把张天聪的隐忍、痛苦、喜悦等感受演绎的打动人心。但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人物,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艺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此刻得以体现,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形象。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诸多其他人物角色,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出他们没有过多的妆造修饰,真实的根据每个人所处的身份环境打造真实的人物形象,突出他们的坚毅、果敢、严谨和朝气,着力刻画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飞天》以失败的个体的角度对中国的航天精神和航空事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达了对无名英雄的赞美,而不是简简单单塑造出一个战无不胜的空洞形象。不以成败论英雄,人性化的视角和创作理念让《飞天》置于主旋律电影中显得风格独具。在特技制作方面,影片也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影片后半段近半小时的篇幅讲述太空中发生的一场灾难,飞天1号和飞天2号先后于空间站对接,镜头的精密度,太空景色的营造,都十分精细。影片还采用实拍和特技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场地面灾难戏,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编辑:王晶)
妈妈们青春往事
演员
/
导演:
张建成
/
主演:
刘劲
/
陶慧敏
/
杨涵斌
/
马晓伟
/
王小红
/
播放正片
剧情:
1947年某次解放战争中,战斗异常激烈,我母亲所在的文工团也顶上了阵地。王坤团长抄起歪把子机枪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卫生队长于阿金命令女兵往钢盔内撒尿以冷却机枪,我的妈妈迟敏出身大家闺秀,听到命令后,拎着一只钢盔往阵地后跑。于阿金以为她畏战厉色呵斥。 战斗结束后,团长夫人于阿金狠狠地批评了迟敏“执行命令不坚决”,还上报团部要求处分我妈妈。团长提醒我父亲,说迟敏有畏战表现,让我父亲以政委身份找迟敏进行一次劝戒谈话。 全国解放以后,父亲与王坤团长搭档到了警备区,分任政委和司令员,两家成了邻居。因为性格和文化差异,母亲和于阿金阿姨的磕磕绊绊就从来没有停过。 我妈妈气质好文化高,在那拨夫人们中“鹤立鸡群”。于妈妈老怀疑我妈妈革命意志不坚决,迟迟不批准她入党,激起了妈妈的不满。两人暗自较劲。在王司令家党小组民主生活会上,妈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列席,于妈妈批评我妈妈“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又提起我妈妈最忌讳的家庭出身问题……我妈妈恼了,脱口说出了援朝不是于阿金亲生的秘密,恰被放学归来的援朝听见……,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父亲不在了,作为家属的待遇也降低了,我妈妈捺不住,冲干休所的领导大吵大嚷,但领导总有很多借口。直到有一天于妈妈站出来仗义执言,打了干休所领导耳光。我妈妈心有触动。 王司令病了,肝癌晚期。很多老战友纷纷到医院去看望,我妈妈也想去,衣服都穿戴好了,临出门又犹豫起来,她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 王司令爱喝酒,医生不让喝,但是,医生走后,于阿金就拿出偷掖的酒,给王坤送来“战斗力”。王坤感慨:知我者阿金也。 王司令去世后,第一个来灵堂祭奠的竟是王坤夫妇多年寻访避而不见的王闽西,原来,这一天真的就是两位老战友一句气话分别的整整四十个年头。于妈妈在一旁暗暗泣泪,忽然一只温暖的手伸过来替她拭泪,是迟敏。 妈妈们终于在父亲们离去之后和好了。 令我妈妈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入党理想很快实现了,入党介绍人就是于妈妈。支部大会上很多人还是对我妈妈耿耿于怀,反对声音不少。于妈妈仗义执言:迟敏同志是有不少缺点,但这么多年对入党的追求不弃不舍,当了这么多年军属,为军队培养出新一代军官,50年啦,青春年华都搭进去了,不容易啊,50年都看不清楚一个人,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就太没眼光了…… 我妈妈听到了公道话,竞失声痛哭。 我妈妈七十六岁生日那天,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妈妈说:一辈子苦苦的追求,只有入了党,心才有了真正的归属,到真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自己才明白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