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Ge Song

有片源
2018年
导赏:文牧野执导的《我不是药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以严谨的情节结构设置、丰满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折射,成为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又一力作。《我不是药神》采用经典的三幕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经过,情节起承转合、结构严密,前半部分夹杂喜剧风格,为沉重而深刻的影片基调带来轻松的一笔,同时亦有对现实问题的折射,颇具黑色幽默意味。后半部分则充满矛盾的戏剧张力;结尾的处理即彰显情与法的交融,亦传递了温暖而坚实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程勇的判决“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押送的警察说的那句“开慢一点”,无数受益的病人沿街相送,摘下了口罩向他表示敬意和感激,这一画面使人潸然泪下,程勇虽然面临法律的制裁,但他的灵魂却得到了救赎,为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痛苦的生命带来了光明的希望。《我不是药神》成功而深刻地塑造了典型性人物群像,虽处困境之中,其具有的高尚人格和勇敢坚韧的人性光辉亦值得讴歌。程勇作为影片核心人物,实现了唯利是图的小商贩到“药神”英雄的成长转变和内心的情感变化,从出于对金钱利益的渴望,到与病患群体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他逐渐意识到手中的药是生机和希望,经过假药贩子的威胁和内心的挣扎,吕受益自杀的悲剧唤醒了他,他决定再次扛起了责任与使命。即使知道自己会面临牢狱之灾,但为了无数患者“生”的希望,他毅然选择牺牲,他的形象并非完美无缺,犹豫退缩和趋利避害本性这种人性的复杂,让他的形象更为真实而深刻。率直而以身殉法的孤独少年黄毛、不顾世俗眼光而坚强生活的思慧、保有人的尊严的吕受益,他们既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在疾病面前的脆弱无力、死亡边缘的挣扎,也展现了病患群体在现实与困境中所体现的对生的渴望与温情的力量、顽强和坚忍的人性伟大之处。《我不是药神》聚焦于白血病患者这一弱势群体,折射了高价药的社会议题,病患群体的齐心协力以小见大,实现了“生命最为可贵”的正向价值传递,兼具艺术表现的成功和现实意义的深刻,在人人皆有的“生老病死”的隐忧之下,再次弘扬了温暖坚实的生命力量。(编辑:刘若能) 
导赏:《宝贝儿》是一部现实题材影片,电影通过江萌的故事,探讨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和关爱。江萌作为一个先天缺陷的弃儿,长大后对先天患儿十分上心,她竭力拯救一个被父母放弃的缺陷婴儿,其中她不断的尝试与努力,即便是与法律背道而驰。影片通过江萌与寄养家庭的母亲之间的感情,展现了亲情之间的牵绊和努力生活的精神,这种平淡的叙事手法也让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影片用冷静、疏离的客观视角叙述故事,镜头始终围绕、跟随着江萌,现实就从她的所见所闻里逐渐被构建,被感知。在自然实景里采用长镜头手持晃动跟拍,减少使用调动情绪的配乐,这种有纪实感的视听风格既可以在达内兄弟的电影里见到,在法哈蒂的电影里见到,也能在一系列罗马尼亚新浪潮的作品里见到。拯救被弃婴儿是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重要催化剂,过程中江萌也受到了多重阻力,她因为成年要离开寄养家庭,因为帮助受助儿主张权利而失掉工作。在感情方面,因为要救助女婴,她不得不求助自己的哑巴男友,而哑巴男友一直对她的诸多选择不理解,原本可以拥有平静幸福的生活,但因为彼此自身的经历,最终决定一起救助。因为伦理道德的救助,选择偷偷抱走孩子,引发媒体的关注,使得本来不幸的家庭引来更多的网络暴力,矛盾升级,将剧情推向高潮。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杨幂饰演的江萌,头发散乱,满脸雀斑,灰头土脸又弱不禁风,不仅颠覆形象,还在戏里挑战说南京话,比手语。在对于救助女婴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温暖与人性的光辉,影片中配角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王院长的琐碎与温暖,在生活的残忍中尽己所能关照着不幸的群体。每每发生冲突的时候,她充当双方的润滑剂。马鞍山的片警也非常真实,貌似严厉的外表下,他在可能的范围内也给予了各种方便。面对无肛女婴的人伦悲剧,他的身份能做的非常有限,法理与情理之间也很难平衡,但是一次次出警也表现了他的尽职尽责。看似强硬的外壳下,也有着温暖的保护色。郭京飞扮演的女婴的父亲也可圈可点,对于这个人物的表现,影片没有把他简单变成一个反面形象,他的疲惫、他的茫然、他的纠结和痛苦,使得这个遭受打击的中年男人形象真实可信。江萌让他一次次做出选择的过程中,使他在情绪上彻底崩溃。电影的结尾或许并不是大众期待的完美结果,但这也正是导演通过现实化的创作展现出生活的真相,同时引发观众对这一人伦悲剧进行思考。(编辑:王晶)
2016年
导赏:《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自老舍先生1943年发表的同名短篇小说,梅峰导演最大程度地保留小说原作风格气质,采用近年来少见的三幕寓言式黑白影像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范伟饰)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呈现给大众。基于原作的三位男性角色外,梅峰在改编上增加了几位女性角色,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新的看点,著名女演员殷桃饰演的尤太太明霞、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饰演的许太太沈月媚,以及王梓桐饰演的佟小姐,三位女性角色的加入让原本的男人之间的故事变得更为丰满,也更有趣味性。在美学追求上影片借鉴了《小城之春》《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经典文人电影作为美学坐标。影片的叙事节奏平缓而有力,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动人心魄的情节桥段,而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微妙的情感变化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形成了静水深流的表演风格。范伟在塑造丁务源这一角色时,非常注重分寸感的拿捏。他既要表现出丁务源的圆滑世故和八面玲珑,又要避免过于夸张和做作。梅峰导演的美学诉求驱动了影片的摄影风格,在镜头语言上追求知性克制,通过大量留白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故事的深层含义,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诗意美学。通过画外空间的运用,拓展了表现空间,使故事脉络向多方面延伸。丁务源入骨的市井情态。秦妙斋口吐莲花的轻薄荒唐,尤先生不懂人情世故被打压排挤的无可奈何,全是春秋笔法的国人常态。令人叫绝的是,导演竟没有在丁务源与尤大兴这两位立场鲜明、风格迥异的角色之间安排直接正面冲突。一个代表“做人”一个代表“做事”,两者在职场文化中往往被视为难以调和的矛盾体,但影片却以秦妙斋这一角色的介入,巧妙地避开了直接的碰撞,实现了冲突的间接化解,实乃匠心独运之举。如同片名和主角丁务源的台词“不成问题”一样,在人情社会中“不成问题”和“问题”似乎没有绝对的界限,一切看起来都是似是而非的。电影刻画了社会经济与文化层面新旧交替时的遇冷尴尬,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同时融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价值观的探讨。(编辑:明慧)
2015年
导赏:《恋爱中的城市》是一部充满浪漫与奇幻色彩的电影,它巧妙地将五对情侣的故事编织在一起,通过全球五大“恋爱圣地”的背景设定,杨幂、郑开元、江疏影、李贤宰、张榕容、黄轩、江一燕、张孝全、白百何、阮经天全明星阵容出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爱情画卷。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更是一次对爱情内涵的探索与诠释。除了在日本享受蜜月甜蜜时光的小江与阿全之外,影片中的其他几对恋人正处于恋爱萌芽的初级阶段,他们之间互生好感,期待着这份情感能够日渐升温。游客紫桐与布拉格的小混混皮特,因一场意外的误会而结缘,两人在解开误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西餐厨师江小北与神秘男子杰克之间,则展开了一段朦胧而微妙的恋情,江小北被杰克的神秘气质所吸引,而杰克也对江小北的才华和热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失恋小伙刘畅在遇到灵异女子凡妮后,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渴望,两人的心动之恋充满了奇幻色彩。而嫣然与佛罗伦萨地陪小麦之间,原本只是工作关系的两人,却在不经意间陷入了弄假成真的浪漫爱情之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恋爱中的城市》并没有局限于狭隘的爱情表达。它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画外空间。在这里,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它还与个人的成长、文化的碰撞、生命的探索紧密相连。正如本片的中心命题:“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人们在陌生城市中因缘际会、缔结情缘,进而爱屋及乌,对城市产生深厚情感。希望每个观众都能在这部电影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与共鸣,在别人的故事中瞥见自己生活的影子,恰如踏上一趟让人邂逅浪漫、寻回自我的环球旅行。(编辑:明慧)
2012年
导赏:这部影片是梁朝伟与周迅在《大魔术师》后的又一次合作,两位主演将何兵与张学宁之间的情感纠结表演的淋漓尽致,麦兆辉与庄文强联合执导,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融合了悬疑、动作与爱情元素的故事。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盲人特工——何兵。梁朝伟凭借精湛的演技,将何兵这个角色的盲人身份与敏锐听力之间的张力展现得恰到好处。他的表演凸显了何兵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坚韧与智慧,也细微之处传递出他对爱情的美好期待。周迅饰演的张学宁则是一位机智聪颖、坚忍不拔的特工。她的角色形象既具有特工的冷静与果断,又充满了对何兵深深的情感纠葛。周迅的表演使得张学宁这一角色在冷酷与柔情之间游走,让观众在感受她机智应对各种危机的同时,也为她与何兵之间的虐心感情线而动容。《追风者》在类型上虽然披着谍战片的外衣,但内核却是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战争电影。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与情感描绘,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特工们在爱情、信仰、人性与家国观念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在场景与台词的表现上,影片巧妙地模糊了时代背景,使得故事更具疏离感,为观众构造出一个相对抽离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在剪辑方面,影片的节奏把控得恰到好处。导演运用交叉剪辑手法,将不同场景、不同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且富有张力。在紧张的打斗场面或追逐戏中,剪辑师通过短促的镜头切换,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而在人物对话或情感交流的场景中,剪辑则相对舒缓,给予观众足够的空间去品味角色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使得影片在紧张刺激与温情脉脉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导赏:电影《边境风云》是导演程耳于2012年推出的一部极具风格化的类型突破之作。影片里的人物甚至没有名字,只有毒贩、妻子、警察这样的身份造型,但剧情发展非常紧张刺激,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毒枭的反叛、警察与毒贩的激烈交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让人屏息凝神,仿佛亲身置身于那片风云变幻的边境之地。程耳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环形叙事结构,将故事分为四个章节:“狗”、“往事”、“女儿”和“往事”。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常规,通过不同时间线的交叉与重叠,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富有层次感的故事框架。类似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和昆丁·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独立章节的演绎方式瓦解了观众对设定主角必须贯穿全本的认知,将“犯罪题材”影片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切割和重组,是对商业类型的内在颠覆。而在局部段落中,更是不拘一格使用电影蒙太奇,如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在准备反叛毒老大儿子之时,画面通过寺院诵经、毒枭潜伏、手下伏击等时空点的交叉剪切,快速切换,将时间的紧迫感和空间的压迫感最大化,将一场紧张刺激的反叛行动展现得像一场仪式,不见血腥却尽显残酷。程耳贯彻了自己的极简风格,画面干净简练,大量使用对称构图,形成视觉美感。对台词惜字如金,只用一些关键的话语承载必要的支点作用,通过大量的场景切换和人物间眼神的变化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这种没有语言的氛围反而展现出更高层次的情绪。如影片结尾孙红雷饰演的毒枭在机场一言未发,仅凭微表情就完成了情节的剧变,让观众在无声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影片片尾响起由程耳本人作词的歌曲《最后的晚餐》,“他们说这是最后的晚餐,他们根本不了解我们。只有我们愿意,只有我们故意,这才会是最后的晚餐”,渲染了影片的主题,把在国境边界、善恶边缘游走的主人公的内心思想表露无遗,产生了令人难忘的艺术效果。(编辑:路明慧)
2011年
导赏:《亲密敌人》的剧情围绕着一对曾经的恋人——Amy和Derek展开。两人都是金融界的精英,在商场上针锋相对,为了各自代表的公司利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并购战。影片从他们分手后的再次相遇开始,逐步深入地展现了两人在工作中的较量和情感上的纠葛,从一开始的剑拔弩张,到中间的互相理解,再到最后的携手合作,Amy和Derek的情感变化自然而真实,让观众感同身受。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全球金融市场,涉及到跨国并购、股票交易等复杂的商业活动,情节性和冲突性都很强,剧情节奏快且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导演还用到很多节奏感强的音乐和快速的剪辑来营造商战紧张刺激的氛围,也反映出在这个行业中的工作的人紧凑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同时,影片中还穿插了许多幽默风趣的情节,调节了紧张的气氛,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亲密敌人》的画面精美,影片中徐静蕾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和特写镜头,展现了世界各地的美丽风景和繁华都市,还展现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Amy和Derek在工作中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在另一个层面上丰富了影片的内容,也为观众提供了又一个思考的角度。影片也反映了金融资本行业的残酷和在面对利益时人心的复杂,在商场上,人们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在利益至上的社会价值导向中,亲密关系究竟该被置于何处,感情应当被置于何处,钱是赚不完的,究竟要赚到多少钱才愿意开始去追求幸福?是导演在这样一个商业性、娱乐性很强的作品中留给观众和自己深思的问题。(编辑:许雨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