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学爸》是导演苏亮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影片围绕4组家庭群像,以孩子的幼升小为主线,聚焦“内卷与躺平”“焦虑与和解”等当下较具热度的现实议题,展现出典型的中国家庭面貌。影片对出现的现实焦虑:“望子成龙”式的父母焦虑、对于教育资源的竞争、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特长招生所导致的“弯道超车”等,呈现出戏谑、荒诞的态度。这也正是影片的喜剧效果的主要来源:以幽默的方式来展示貌似严肃的事,从而解构了其内在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与此同时,影片还对真正严肃且重要的价值予以提示和书写:家庭内部的温情才是孩童最好的教育。情感思维作为一项在隐的主题,既调和了影片关注的话题背后那不可避免的焦虑,又加重了“鸡娃”现象的荒诞之感。影片还展示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家庭,从而增强了影片的现实主义意味。群像戏的家庭对比可以看出,即便不同家庭由不同的价值阶层但共同都遇到了对教育以及相处的难题,这也是全景式家庭展现的妙处所在。在叙事结构上,影片一改以往靠和解解决问题的世纪大团圆,而是将核心矛盾放置在父亲的身上,并表明只有家长完成与自我的和解,与孩子和谐共处才有可能实现。这对于家庭相处模式的展现,做出了全新的诠释与呈现。影片在角色关系方面,导演通过雷氏父子这对反套路的父子关系刻画,塑造出细腻动人的父子亲情,父子俩始终牵挂关心着彼此,即使面对“鸡娃”问题,父子俩也都在努力理解包容彼此。不仅展现了家庭生活的鸡飞狗跳,更传达出了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黄渤演活了一位“最好的父亲”。他将一个中年人的卑微隐忍演绎得淋漓尽致,但在孩子面前又能秒变回温柔慈父,从满不在乎到被迫裹挟着鸡娃,再到父子和解一起积极面对生活的心态转变,演绎地深入人心。因为一部剧、一本书,抑或是一首歌,而爱上一座城,这是今天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富有浪漫气息的文化现象。城市与文化的相辅相成体现的愈加明显。在《学爸》中无论是城市的镜头呈现还是方言的融入,都展现了四川、重庆的本土生活气息。(编辑:王晶)
导赏:《满江红》是“国师”张艺谋又一力作,由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等组成顶级主演阵容,以民族英雄岳飞及其脍炙人口的词作《满江红》为电影精神内核,杂糅了悬疑、喜剧、古装、复仇、悲剧等多种元素,讲述在外族进犯背景下,一群“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小人物舍生忘死、铲奸除恶的忠义故事。电影以精彩的话本式叙事方式,交织呈现了追踪失窃信件与暗杀秦桧的双线剧情。结尾高潮处集体复诵荡气回肠的《满江红》一段,将观众的家国情怀彻底点燃,引发强烈共鸣反响。本片集中式美学之大成,由韩红担任电影音乐作曲,将来自岳飞故乡高亢雄放的豫剧唱腔与电音摇滚相融合,作为人物在山西大院中穿行的串场配乐,以行云流水般的节奏充分彰显出建筑的空间美感。编剧陈力严格遵循传统戏剧中的“三一律”,让时间、地点、事件统一于拂晓前一时辰的密闭大院空间之内,兼备戏剧性与逻辑性的群像戏中积聚着渐强的情节张力,使得不到三小时的电影中反转次数多达十余处,代入感和沉浸感极其强烈,让观众产生剧本杀般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满江红》是2023年春节档票房冠军,之所以取得45亿元的傲人成绩,步步惊心、笑料百出的剧本编排与精良的视听摄制固然重要,但影片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才是观众最大的“情感公约数”所在。个人的荣辱、家庭的盛衰无不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片中一群小人物前赴后继地与叛臣斗争,当揭晓他们共同目的竟是一首《满江红》时,那份义薄云天、热血难凉的精神力量足以突破历史和虚构的隔限,让每个中国人受到血脉中的精神感召。(编辑:曾奕琦)
2021年
导赏:影片《黄金迷局》是由胡军担任编剧和导演的电影动作剧情片。本片在叙事手法上展现了高度专业性,为小成本商业类型片提供一条范式道路。通过扑朔迷离的叙事结构和紧凑而不拖沓的节奏把控,成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与喜爱。在叙事结构上,影片以黄金失踪为核心事件,通过女一号马思雨利用案发现场发现的刻字佛珠进行层层推理,逐步揭开案件真相。同时,影片巧妙地设置了反派张兆威不顾百姓死活、一心为己谋取最大利益的明线,以及客栈老板复仇的暗线,使得整个故事线索错综复杂,引人入胜。在高潮阶段,这三条线索凝聚成一点集中爆发,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观影体验。在人物塑造上,本片突出了女主戏的特点,女一号马思雨被塑造为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神探形象。她擅长利用现场的蛛丝马迹进行抽丝剥茧的推理,敢于追击案件真相,并且正直善良,最终大义灭亲,站在人民的一边。影片中的配角也各具特色,性格各异、特点鲜明,为整个故事增色不少。由于本片故事设计的是三条线并进,因此各个人物都有充分施展表演的空间,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综上所述,《黄金迷局》不仅推动了中小成本电影在商业叙事和人物塑造上的发展,还使得民国探案类型题材在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一个“热卖”的关键词。对2020年代之后电影的商业性范式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小成本电影美学塑造的模式化和多元化。(编辑:张昕一)
2020年
导赏:《一秒钟》由张艺谋执导,张译、刘浩存、范伟主演,被导演深情地喻为自己“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本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双重表达:一是讲述了在特殊时代一位父亲越狱、寻找并观看女儿影像的事件;二是利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反思电影与观众的关系,展现胶片电影的独特质感,传递出导演对胶片时代深厚的情怀。《一秒钟》故事情真意切,令人在笑意中唏嘘含泪。几个小人物的命运,牵动了许多人对于时光深处的回忆。虽然故事简单平实,但是它触及情感和青春记忆,其中大量的细节都是张艺谋导演本人亲历的经验,因此他对于这部电影影像的总体想法就是要“返璞归真”。本片中,导演通过戏中戏《22号新闻简报》与《英雄儿女》来推动影片内故事的发展,形成套层式的叙事结构,以不同时空的电影影像互联,凸显出那一时代的电影盛景,记录和缅怀那一段逝去的岁月。影片所放映经典老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与王文清“父女相认”情节片段具有象征意义,一方面映射了人物悲剧命运,另一方面,王芳与王文清的父女关系暗示出张九声和刘闺女胜似亲情的“父女关系”。借由观看银幕中的团圆景象,张九声和刘闺女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获得了短暂而有效的满足。电影《一秒钟》精心构建了自我指涉的结构:任何个人化的记忆终会被时间冲淡,如同记录一秒钟影像的胶片被沙粒掩盖,消失在浩瀚大漠的优美曲线之中。一段短暂影像激发出个体的独特记忆,也按下了社会群体记忆的启动键。每个人内心都深藏着属于自己的“一秒钟”,值得珍惜,需要保护。(编辑:曾奕琦)
2011年
剧情:苏州河畔一幢很不起眼的五层小楼,这幢楼内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十年来,始终像一颗铆钉牢牢地铆在敬老院,守候在老人身边;像一棵大树深深地扎根在敬老院,为老人们遮风挡雨;始终是一支燃烧着的蜡烛,用微弱的光芒照亮老人们的心头。老人们都称呼他“院长儿子”、他就是敬老院院长张小斌。  张小斌这么多年来,他陪伴着许多老人走完人生之旅,也目睹了许多老人在生命终点的凄凉和遗憾…老人们渴望被爱,被关注,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闹别扭,掉眼泪。“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将来有一天你们也会老,如果儿女不能承欢膝下,尽孝报恩,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不要等到有钱了,也有时间了,老人也走了。那时候晚上做梦想到父母千万不要觉得有愧…”面对孩子的冷漠,张小斌苦口婆心地劝着。 张小斌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他却很少陪伴妻子和女儿。女儿兰兰却认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张小斌曾多次因忙于敬老院的事情,而疏忽了对妻女的关心。面对着女儿的指责,张小斌的妻子总是为他开脱,她能理解丈夫对老人的一片心,可是当她无意间看到丈夫的病历卡时,她再也不能忍受丈夫的无私了。 由于过度忙碌操劳,仅仅49岁的张小斌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肝硬化、脾肿大,需要做肝移植手术。可他瞒着大家,像往常一样接送老人去医院、陪老人聊天和夜间查房。面对妻女的苦苦哀求,张小斌依然坚持不做手术。他明白昂贵的手术费对他的家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他不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离开了,还留给妻女如此沉重的负担… 许阿婆生日之际,张小斌亲自买了蛋糕给许阿婆的儿子送去,希望他们为自己的母亲庆祝生日。在敬老院的墙上,他贴了一篇文章,文中的字字句句感动了所有的人。 “我的孩子,当你看到我日渐老去,身体也渐渐衰弱,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如果我吃得脏兮兮,甚至已不会穿衣服,请耐心一点。你记得我曾经花了多少时间教你这些事吗?当我一再重复说着同样的事情,请不要打断我,听我说。你小时候,我必须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同样的故事,直到你静静的睡着;当我的腿不听使唤,请扶我一把,就像我当初扶着你,踏出你人生的第一步;当我靠近你时,请你紧挨着我,用爱和耐心帮我走完人生。我将用微笑和我始终不变的爱来回报你。我爱你,我的孩子!” 张小斌依依惜别许阿婆。敬老院的门口,许阿婆的脚却再也难以跨出……最终选择了留下,她要亲眼看着张小斌恢复健康。她要和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为这个无私的、有爱的院长儿子祈祷,那是他们爱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