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光

有片源
2012年
2011年
2004年
灿烂的季节
灿烂的季节

演员(饰 饰 魏四海)/

导演:宋江波/
播放正片
导赏:影片《灿烂的季节》改编自真实的事件,以表现普通人情感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代理妈妈”与“代理孩子”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博大宽广母爱,同时也给观众一份超越生活的感悟。更为独特之处在于,本片对于母爱的展现,冲决了骨血因袭的羁绊,而将一种无血缘关系的大爱展现在观众面前。电影直面失亲儿童这一敏感而普遍的社会问题,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创伤和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影片的编导在深入采访多位“代理妈妈”和她们的“儿子”后,经过巧妙构思形成此片,可谓是勾勒出了一副时下中国人际关系的新图画。“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影片将“情”字放大,以简单朴实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社会背景,来展现故事的深度和广度。电影歌颂了超越血缘关系的大爱,展现了“代理妈妈”对孤儿的无私关爱和付出。这种大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体现。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本片美学特色上的重要一环,演员剧雪以细腻含蓄的表演表现出妈妈对孩子的爱,而小演员王博的表演天真、质朴,给人内心以震颤与感动。导演宋江波以自己独到的独到的艺术风格创作影片,《灿烂的季节》呈现出温馨的情意、明媚朴素的色调及流畅多姿的叙事,以其清新、健康、阳光的艺术风格,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心灵上的净化和慰藉。尽管失亲儿童的题材容易引发过度戏剧化的表现,但宋江波导演避免了这种倾向,选择了一种更为平实、温馨的叙事风格。这种克制的情感表达,使得电影的情感更加真挚,更能触动观众的内心。《灿烂的季节》不仅是一部关注社会问题的电影,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内涵、清新艺术风格和温馨情感表达的作品。(编辑:赵敏)
1994年
1991年
剧情: 海伦时装公司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欧阳若云是个美丽、冷傲的中年女人。离了婚后,带着儿子独自生活。在她周围有好几个爱慕她的男人,但她对男性持极为审慎的态度,将精力都投到服装事业之中。夏季,服装市场萧条。董事长梁大明提出停业转产。欧阳据理力争。刚从工艺美院毕业的舒蕾自告奋勇帮助欧阳。经过日夜奋战,设计了一组新颖时装,但因资金无法投产。而梁已在与日本商人谈判,打算将公司转让。欧阳想到五洲公司顾问齐方,资金问题终于解决了。设计服装开始投产。齐方的男子汉风度,给欧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齐方也有苦恼,他的妻子潘丽雯现在国外,因齐方不愿出国正准备与他离婚。一天,欧阳和齐方回忆起上山下乡这段共同的经历,两颗心靠近了。一天,潘丽雯忽然请欧阳帮忙说服齐方与她一起出国,被欧阳拒绝。潘的来访伤害了欧阳的自尊心,她开始回避齐方。打击接踵而来-舒蕾离她而去;梁大明私下得了大岛的好处,执意与其合作。欧阳不禁心灰意冷,刹那间她想起了齐方,这一对中年人爱情,终于爆发了……经过欧阳不懈的努力,她筹备的"东方女性"时装表演会如期举行。这时,齐力在来京的路上被歹徒开枪击中。噩耗传来,欧阳如雷轰顶,失去了知觉……欧阳依然是个独身女人,但她将继续迎接命运的挑战。
1989年
1984年
导赏:《秋瑾》以清末为背景,讲述了秋瑾在目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残酷现实后,深感国难深重,因此毅然决定离家别子,远赴日本求学。在日本的岁月里,她与徐锡麟、陈天华等志同道合之士结为伙伴,共同探索拯救国家的方法。秋瑾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女性革命家,更是近代妇女运动的先驱,积极倡导女权思想,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广受赞誉。她的人生经历了一次由贵族闺秀到勇敢斗士的蜕变,勇敢摆脱旧有家庭的束缚,追求婚姻自主和性别平等。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她不惜牺牲个人,英勇就义。镜头表意非常明确、简洁。开头的一系列蒙太奇剪辑,将面容狰狞的石狮和八国联军的铁蹄交叉在一起,颇有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气魄和风采,以短短一分钟不到的镜头交代了百年前八国联军入侵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悲剧事实。同时,谢晋导演注重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加强观众在观影时的家国认同感,如《辛丑条约》签订时,大清官员用的朝廷印章和西方世界的羽毛签字笔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百姓的命运和中华民族土地的所属,凭一张白纸合约就得到改变。此外,摄影有效利用厅井式建筑的结构,用特殊的角度拍摄人物在巨大的出檐、雄大的斗拱、粗壮的檐柱中穿行的画面,大大提高了摄影构图的纵深感。观看影片的时候,定会为那个时代有志之士之间的革命情谊深深触。秋瑾、芝瑛姐、徐寄尘间彼此成全、相互认可的姐妹情谊;秋瑾、陈天华、徐锡麟间惺惺相惜、共商国事的革命友情,让观众在国家的宏大叙事中体会到人的具体感情。在徐锡麟对自身的文笔和人格魅力失去自信之时,秋瑾鼓励他说,“徐大哥是别有鸿志”;在秋瑾因女子之身受到他人质疑轻鄙之时,徐锡麟辩白道,“秋大姐之能力不在众人之下”。诚然,身为女儿身,秋瑾身不由己地承担起妻职与母职,但她性豪侠,习文练武,自我强健,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接办大通师范学堂,还增设了体育科,在雨中操练学生,领唱军歌,一点儿也不逊色于男子。她凭自己的一番努力赢得了和男子平齐的话语权,真正介入到了国运时政中。但强硬的外表下,是她对无法兼顾社会责任和私人情感的郁结于心。远赴东洋前的晚上,秋瑾在门缝中偷看分玩具的哥哥妹妹,暗自伤神。四年后她归返故乡,儿女皆不在身边,她只能对着随身携带的日本人偶娃娃,凭物思念多年未见的亲生骨肉。影片中,秋瑾问孙中山,“您,也感到寂寞吗?”想必,身处时代洪流中的她,定是感受到了和孙中山先生一样的思想上的孤单与命运的悲壮,才问出如此伤感的问题。桌子上静卧的珠宝配饰,是秋瑾自觉转变身份、投身国运的象征;手中紧握的未曾送出的日本人偶娃娃,是秋瑾作为母亲的亏欠与无奈。(编辑:王斯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