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Yun Wang

有片源
2011年
导赏:《惊沙》作为一部战争史诗,真实还原了战争场面,让观众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枪林弹雨。除了在视觉特效上用足原料外,导演还精心设计镜头语言,以最电影化的方式去完成真实感的营造。影片中运用了很多手持摄影的方式,人物奔跑时的跟随镜头不时摇晃以表现奔跑的颠簸,在镜头表现力上可以与《集结号》中的战争场面相媲美。角色的内心冲突,生与死的艰难抉择,英雄人物的侠骨柔情,反派人物的真实复杂多样,都让《惊沙》突破了传统战争片的惯有模式。《惊沙》有很多方面的成就,总体来说,这部影片是一种残酷的,甚至血腥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把惨烈、悲壮的历史还原到银幕上。片中众多人物形象都塑造得非常成功,尤其是秦基伟的形象,他面对生死关头的沉着,他的智慧,他的坚韧,都在银幕上展示了出来;彭定山这个人物也塑造得非常到位,这个人物形象是符合那个时代和特定历史背景的,这是我们军队中非常独特的人物形象,在过去的军事题材中很难见到;还包括老韩和桂芳,都是在特定的情境推动下进行的合理生动的人物塑造,具有突破意义。电影更多的是通过人物情绪的积累来给予观众打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内在的,而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叙事之中。这种场面给我们的感动、震撼非常大,即使老韩为什么要打死妇女这种小情节处理,前面都有铺垫和情绪的积累,在整个叙事中,紧扣人物的心理,互相呼应。这部影片有很多安战军电影的痕迹,安导一直在关注困境和危机中人的选择。影片体现出一个年轻人在面临生死考验的三天中所做出的让人振奋、激动而崇高的人性选择,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不仅是历史,更重要的是现实。影片在观赏性方面的追求最有特色的在于对好戏的建构,其不是从概念出发组织人物的动作和场面,而是从人的处境、心理的 角度来结构,也正是这一场场好戏把这部影片做得跟大家想象的主旋律电影不一样。
2008年
1961年
剧情:1950年,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解放我国沿海岛屿。珊瑚岛上的渔霸七奶奶为维护对渔民的统治,一面封岛封船,禁止渔民出海打鱼,一面强迫珊妹租身,到牛头岙以求得国民党派兵驻守珊瑚岛。渔家女珊妹因爹爹身患重病,为了得到一剂汤药,只得忍辱含泪,被迫假意租身。七奶奶派保长孙富贵星夜将珊妹押往牛头岙,船行大海之中,珊妹回忆起自己凄苦的身世,想到渔家的冤仇未报,不甘心受人凌辱,于是纵身跳海逃到鼓浪岗。孙富贵鸣枪追击。珊妹逃上鼓浪岗,巧遇越狱潜逃的未婚夫阿青。原来,阿青已经当上解放军,为了不误军情,阿青托珊妹陪受伤的侦察参谋王永刚回珊瑚岛执行任务,自己游回大龙山送交情报。王参谋觉得珊妹刚刚逃出虎口,不能重入虎穴。珊妹表示自己绝路逢生,立志投奔龙山,就是为寻找解放军参加革命队伍,只要渔家能见天日,决不怕刀山火海。王参谋随珊妹到珊瑚岛后,为渔民出谋划策,要求渔霸借粮开岛、出海捕鱼,成功地组织渔民进行反霸斗争。正当借粮之事使得七奶奶坐立不安之际,牛头岙来了个麻副官。他听说此事,便告诉七奶奶假意应允,准备趁机将全岛青壮年渔民劫往牛头岙。这时,王参谋和渔民捉住了孙富贵问出口供,拆穿了敌人的阴谋。珊妹的父亲徐老大拿了孙富贵出海的牌照,前往大龙山给解放军送信。为了避免敌人强迫渔民登船离岛,王参谋把渔民带到龙王庙后山隐蔽起来。麻副官和七奶奶设计,假意让珊妹和老更夫逃跑,麻副官率领蒋军残部尾随至龙王庙发现了渔民。为了渔民的安全,王参谋用调虎离山之计,自己鸣枪,引诱敌人追捕,使渔民得以安全转移。不料,龙王庙的一盏红灯被敌人发现,升红灯的渔民也被敌人打伤。这时,解放军准备登陆的信号已经升起,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珊妹不顾生命危险,直奔山顶升起红灯。解放军胜利登陆,在渔民配合下抓住七奶奶和麻副官,珊妹和阿青也团聚了,珊瑚岛从此获得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