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

有片源
2012年
剧情: 乌蒙县县长芦水生在最后一天上班独自来到办公室,收拾着一件件触景生情的物什,他拿起相册打开,眼前浮现出过去的种种。    那时,芦水生到乌蒙县任挂职副县长。初次来到山区,被大山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边走边拍,迷路,掉入河中被山寨里的村民邱茂强所救,他俩的友谊从此开始产生了。    在邱茂强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他考察了山寨,山寨里的贫穷让他震惊……面对贫困的山区芦水生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各寨的贫穷不相上下,于是他开始写报告,想办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村寨脱贫出主意、请专家,根据地质条件,指导农民脱贫致富……在县领导的支持下他带领百姓修路修路、开荒山种茶……    红长老带头拿出唯一的积蓄一堆钢镚让村民买茶苗;村民们为了买茶苗把家里的鸡、鸭、羊等家畜献出凑份子,等等这一切让芦水生倍加感动,他下决心要为百姓脱贫致富……     修路爆破时邱茂强为了救一个孩子不幸牺牲,此时邱茂强的妻子阿朵在医院生下了他的儿子……    邱茂强的死,第一次种茶的失败,山寨百姓因茶苗枯死更加苦不堪言的悲伤,使芦水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为了给村民买茶苗,芦水生拿出了家中的积蓄,此时芦水生的母亲生病住院了,理解他的母亲让家人瞒着他,可本来对他很不满的女儿更加生父亲的气了,最终家庭矛盾推上高潮,一场风波涌起……    为了让山区百姓过上好日,他经历了重重困难和失败……最后在他的带领下百姓不仅有了茶园,还有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    在他默默地离开时,山区百姓却在路上拦住了他,百姓们流着泪挽留他,他含着泪和百姓一一握别……     车开动了,他要离开了,这时他望见了站在远处山崖上目送他离开的红长老,这位一直默默支持他的老人,此时又一次让他的心灵震撼了……
2011年
剧情: 1918年,中华大地军阀割据,乱象丛生。毛泽东、萧子升、蔡和森等一帮湖南热血青年抱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一同来到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之事。在老师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担任临时助理管理员,在这里他结识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第一次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很快,他的思想进入到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在北国的寒冬里,他与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心心相印,一段纯真美丽的爱情悄然萌发。 毛泽东放弃赴法留学,表示要留下来研究“中国的问题”。他回到长沙,正值“五四”运动爆发,湖南各界联合,形成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创立《湘江评论》,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湖南督军张敬尧则倒行逆施,暴力镇压爱国民众。毛泽东和其它新民学会会员,联络社会各阶层,公开打出“驱张”的旗帜。“驱张运动”虽然取得了形式上的胜利,可是,因为没有脱离独裁与专制政权下军政腐败、官僚混乱的现实根源,即使提出“湖南自治”,赶走张敬尧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三湘现状。究竟什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救国救民之道?毛泽东在努力思索。 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在新民学会的成员中交锋,成员间也逐渐产生了思想的裂变。终于,倡导教育救国的陶斯咏选择离开,从法国回来的肖子升更加信仰无政府主义,激进的彭璜四处碰壁,毛泽东与何叔衡则毅然踏上了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征途。他们犹如滚滚北去的湘江之水,汇入了浩翰的历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