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无名·奔袭
朱一龙
人物资料
作品
视频
图片
资讯
有片源
2026年
东极岛
演员
/
导演:
管虎
/
费振翔
/
主演:
朱一龙
/
吴磊
/
类型:
剧情
/
剧情:
影片再现了二战期间,东极岛上的中国渔民在炮火威胁下,殊死参与的一场海上国际救援,谱写了渔民身上超越国界的大义以及骨子里的血性。
2024年
负负得正
监制
/
演员(饰 黄振开)
/
导演:
温仕培
/
主演:
朱一龙
/
邱天
/
蒋奇明
/
朱珠
/
王一通
/
陈明昊
/
胡茂涛
/
李晓川
/
薛旭春
/
预告播放
导赏:
导演温仕培的影像风格继《热带往事》后更加成熟,高级的审美,把这段爱情拍得极具唯美特色。“微醺”、“自由”、“浪漫”、“逃离”等成为这部电影的关键词。国产爱情电影常被诟病为悬浮、俗套,尤其是在描绘年轻人情感故事时,往往陷入三角恋等老套框架,与当代年轻人的真实生活脱节。然而,《负负得正》却以其独特的视听语言和深刻的内容,打破了这一传统印象,成为一部真正贴近并理解当下年轻人的爱情电影。该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大胆创新,采用了看似抽象却实则贴近年轻人生活的表达方式。影片通过黄振开的男性视角展开,但并未落入以男性目光凝视女性的俗套。相反,李小乐和拉利法两位女性角色在电影中展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她们的形象生动、鲜活,完全由自己决定生活方式和情感选择。这种女性姿态在国产爱情电影中实属罕见,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李小乐灵动而神秘,仿佛一个无法捉摸的谜团,她的出现为电影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而拉利法则是一个身处繁华名利场却仍能保持肆意洒脱的女性,她的气质和举止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两人携手狂奔大笑的场景,更是将女性的自由和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情感表达上,《负负得正》用极具美感的视觉语言去拍出爱欲本来的模样。黄振开与李小乐之间的暧昧戏,灯光昏暗、氛围朦胧,两人的眼里都映出了对方,这一细节处理巧妙地体现了男女在情感里的平等关系。这种处理方式既避免了俗套的煽情,又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此外,《负负得正》的创作概念也极为新颖。外星人的设定不仅形成了戏中戏的结构,还打破了电影的媒介形式,让观众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爱情。这种风格抽象但表达并不抽象的手法,使得电影能够精准且微妙地拍出当下年轻人面对感情的复杂情绪。在国产爱情类型片中,《负负得正》无疑是一部尝试突破创新的稀缺品。它不仅为行业和市场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更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爱情电影的无限可能。这是一部真正懂年轻人的电影,它用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容,展现了当下年轻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相信年轻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也能够找到共鸣和感动。(编辑:明慧)
志愿军:存亡之战
演员(饰 李想)
/
导演:
陈凯歌
/
主演:
朱一龙
/
辛柏青
/
张子枫
/
朱亚文
/
陈飞宇
/
王砚辉
/
肖央
/
吴京
/
张宥浩
/
欧豪
/
预告播放
导赏:
《志愿军:存亡之战》将宏大叙事彻底背景化,而将细腻的笔触聚焦于李默尹、李想和李晓一家人具体的战斗故事中,从而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影片中,李家三口是与观众实现情感异质同构的代入体。这个战争中的小家竭力呵护的钥匙,不仅仅是一个象征物,它还承载着家庭的联系和记忆。这把钥匙在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就已经被巧妙地设置为一个细节,顺延至《存亡之战》,它不仅象征着家的温暖和安全感,也代表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牵挂。钥匙的存在提醒着影片中当时的人们和影片外今天的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有一个家在等待他们的归来,那不仅仅是一个避风港,更是家人的爱和思念的寄托。《志愿军:存亡之战》不仅具有一种延续性,还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这主要体现在人物选择和情感表达上。相比第一部,第二部将更多笔墨投注在战争中的无名战士身上,让那些没有在历史上留名的年轻战士跃然于银幕上。创作者把他们的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交融,使观众既能感受到战争场面的宏大,又能了解普通角色内心世界的丰富。这样的处理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同时,第二部还更加注重对人性的多维度展现,在情感表达上有所超越。特别是影片着力刻画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人物的恐惧、挣扎、坚忍、友爱等情绪情感。如创作者通过对战士们家庭背景、亲情关系的描绘,以及他们在战争中为了国家所做出的牺牲,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与国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志愿军战士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李默尹、李想、李晓一家三口在战场上的团聚,为战争增添了一份温馨;战士之间生死与共、相互扶持的真情,也让人感动不已。这种情感表达的细腻与深沉,使影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具有震撼观众内心的感染力。如果说《志愿军:雄兵出击》为观众铺展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深厚背景,为整个系列奠定了基础,那么《志愿军:存亡之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所付出巨大牺牲背后深刻的情感力量。铁原阻击战作为第五次战役的关键一战,对于稳定朝鲜战场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历史能被影像镌刻,体现了当代电影工作者对抗美援朝精神的致敬。(编辑:大陆)
2023年
河边的错误
演员(饰 马哲)
/
导演:
魏书钧
/
主演:
朱一龙
/
曾美慧孜
/
侯天来
/
佟林楷
/
康春雷
/
王健宇
/
刘白沙
/
曹阳
/
莫西子诗
/
曾淇
/
预告播放
导赏:
《河边的错误》是魏书钧导演继《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之后的第三部长片。该片延续了原著小说的气质,以戏仿侦探片的反类型去演绎这个故事,对余华原作小说取舍精巧有效,张扬出来的“悬念感”“状态感”“荒诞感”和“生活质感”很有说服力,转化出来的奇观性、诗性、元电影元素也凸显出导演的个人风格。影片明确了原著中相对含混的叙事时空,将叙事时间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后到1995年——一个不算刻意却不乏真实年代感的叙事时间;小说中案发地所在的南方河边某小镇,在影片中隶属于沛水市万宁县——一个虽虚构但行政建制完整的叙事空间。这样的时空设定,赋予悬疑叙事靠近生活质感和写实基调的前提。作为影片的核心空间,“河边-小镇”是《河边的错误》最具匠心的意象营构,“河边-小镇”这一空间意象也由戏剧故事的展示场,变成命案真相和人物情感的庇护所,承载着影片英文名“OnlytheRiverFLows”所流露的莫名愁绪。影片采用16毫米胶片拍摄,粗粝朦胧的影像散发出晦暗不明的黑色电影气质,高度契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侦探故事背景的年代感。影片中的凶杀、探案、追凶全在雨天,南方丰沛的雨水使空间中弥漫着湿冷而诡秘的气息,小镇空间因而具有某种超越在场的空灵之美。此外,《河边的错误》中“元电影”也参与叙事,但无论是使用胶片拍摄,还是影片文本中废弃的影院与叙事空间的并置,以及影片中人物在影院梦境中的“戏中戏”,包括坠落的“电影”牌匾、烧焦的银幕、燃烧的放映机等影像,都穿透叙事的表层,深入对“电影”意义生成和接受机制的洞察。当“电影”不再是叙事的附庸,“电影”本身成了意义自足的电影意象。很多观众热议《河边》的“发疯”主题,余华认为,所谓“发疯”就是有一种情绪不受控制地自我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应该离开现在的生活状态,往相反的方向“卷”。至于凶手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由案件串联起来的那个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电影《河边的错误》海报口号上写着:“没有答案”,便是答案。(编辑:赵敏)
消失的她
演员(饰 何非)
/
导演:
崔睿
/
刘翔
/
主演:
朱一龙
/
倪妮
/
文咏珊
/
杜江
/
黄子琪
/
刘尔金
/
徐东
/
于诚群
/
柯国庆
/
雷淞然
/
预告播放
导赏:
《消失的她》由朱一龙、倪妮、文咏珊主演,是在陈思诚监制下由崔睿、刘翔导演的热门悬疑电影。本片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穷小子何非因沉迷赌博,竟害死富家妻子李木子骗取保险费,最终被其闺蜜陈麦破获真相的故事。通过将叙述视角在何非和陈麦之间不断切换,电影以嵌套递进的结构巧妙地交代信息,并有意误导产生何非因精神分裂失忆、李木子在国外遭遇拐卖、两人关系恩爱纯洁等假象和猜测,随后以“潜水服”这一破绽为切入点,层层揭露出关于爱情、贪欲、阶级的人性真相,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并契合了当下观众对反转快感的追求。影片始终以弱逻辑、强设定的快节奏叙事,让观众在充满悬念和意外的情节中感受到推理的乐趣,并利用东南亚海岛风情、畸形秀、梵高画作等视觉奇观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好奇。片中运用了绘画、戏剧、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不仅让审美形式更加丰富,也有效地拓展了叙事主题。其中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海底星空”是剧情的关键所在,而其原作梵高《星空》中蕴含的浪漫、死亡、精神错乱等元素也与影片内容有所对应;陈麦所学的戏剧专业,让《消失的她》戏中戏的展开顺理成章,使观众获得剧本杀般刺激的观影体验。电影《消失的她》创作团队紧跟社会热点,将婚姻危机、真相反转、阶级差异、赌瘾难戒等新闻话题用类型化的电影语言组织拍摄,并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多渠道宣传发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话题流量并最终实现票房转化,在2023年暑期档斩获35亿元票房的好成绩,既契合了观众心理又赢得了商业效益,是国产悬疑电影中的佳作。(编辑:曾奕琦)
志愿军:雄兵出击
演员(饰 饰 李想)
/
导演:
陈凯歌
/
主演:
唐国强
/
王砚辉
/
刘劲
/
辛柏青
/
张颂文
/
黄晓明
/
章子怡
/
朱亚文
/
张子枫
/
魏大勋
/
播放正片
导赏: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延续了《长津湖》系列的战争史诗格局,注重震撼性视听效果的呈现,歌颂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对抗美援朝题材“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在叙事上,《志愿军:雄兵出击》采取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策略。宏观层面,影片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美、苏等大国的态度,随着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我国领导人做出了志愿军渡江入朝的决策。随后,影片交代了首批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过程。影片后半部分,展示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的情节。微观层面,影片详细描述了松骨峰阻击战等三场战役,既有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呈现,也有对人物形象性格的细腻刻画。在人物塑造上,从领袖到战士各具神采,导演陈凯歌在创作时也将现代人对历史的思考加入其中。片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前,毛主席在为是否发兵而思考。在此期间,他接见了一群英雄模范,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坚韧使得他下定抗美援朝的决心。正如陈凯歌所说“出国作战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作为领袖,我觉得他一定要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同时要从民众中间汲取力量。”在战士们的塑造上,则侧重展现英雄群像的丰富性和人民性,在“家国同构”叙事下实现了历史人物与人民大众的辩证统一。《志愿军:雄兵出击》为观众们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将民族文化心理和主流价值观深度结合,对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编辑:刘方舟)
2022年
人生大事
演员(饰 莫三妹)
/
导演:
刘江江
/
主演:
朱一龙
/
杨恩又
/
王戈
/
刘陆
/
罗京民
/
吴倩
/
郑卫莉
/
陈创
/
预告播放
导赏:
《人生大事》通过镜头语言细腻入微地刻画了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比如居住在街边的那些闲适老人,随时可以在街头巷尾窥见他们打牌、嬉戏或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状态。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和人生的价值意义。莫三妹对于未来是迷茫的,没有方向的,是一个被生活推着走的人,但在与小文的不断相处与共同成长中,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逐渐学会作为一名殡葬师的责任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对亡者的尊敬。 整个影片的呈现方式是强对比的,虽然殡葬店的主色是黑白灰,但是殡葬店里发生的故事是彩色的,生动的,每一个人物也都是鲜活的。影片中大量运用暖色调以及鲜明亮丽的颜色,不仅仅是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映射,更是在视觉上对“死亡”这一主题所带来的沉重与悲伤进行了精妙的调和。莫三妹身着五彩的花衬衫和短裤,这样的服装塑造了他不羁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对殡葬师这一职业的态度。与此同时,这种视觉转变情感的效果也体现在莫三妹把父亲的骨灰转换为绚丽的烟花时,灿烂的烟花升空,璀璨的夜空下,是莫三妹对于父亲最深情的告别,也是对生命最真挚的敬畏。影片对于父子故事线的描绘细腻真实,莫三妹与父亲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与隔阂,真正放下隔阂的是在给熙熙老公缝合尸体的时候父亲又很郑重地对莫三妹说,“我教过你的”,面对莫三妹的不自信,父亲给了他足够的支持和认可,这也使莫三妹明白父亲对于殡葬行业的责任与使命感,并且在父亲离世后决定继续传承下去。这种相处模式与感悟也延续到了和小文的相处过程中。影片对于生死这一凝重的话题做了重新的诠释,电影开场是武小文外婆去世的葬礼,葬礼上播放的音乐是非常喜庆、欢快的,这是对死亡恐惧和悲伤情绪的消解,也寄予着希望活着的人尽快从失去亲人的悲伤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莫三妹的“上天堂”殡葬馆旁边挨着的就是婚庆公司,一面生一面死,戏剧效果瞬间呈现。还有面对可爱的大爷提前要求排练自己的身后事,这都是一些新颖突破传统的尝试,也是对生死观念,重新认知的一种方式。影片中,将殡葬师比作种星星的人,还有莫父亲最后的人生感悟:人生就像是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这种释然的表达与比喻贯穿整个影片,也是对影片主题的呼应。电影以朴实质朴的手法,巧妙地融合了喜剧、亲情等多种元素,传达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感人肺腑的温暖亲情,既大胆碰触社会热点,又细腻真实地反映人情冷暖。(编辑:王晶)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红毯仪式
演员
/
主演:
吴京
/
张译
/
朱一龙
/
类型:
舞台艺术
/
剧情:
7月30日晚,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闭幕红毯仪式在武汉举行,吴京、张译、刘晓庆、朱亚文、朱一龙、贾玲、张小斐、关晓彤、谭卓等老中青三代电影人齐聚盛会,现场星光熠熠。
2021年
峰爆
演员(饰 饰演洪翼舟)
/
导演:
李骏
/
主演:
朱一龙
/
黄志忠
/
陈数
/
焦俊艳
/
成泰燊
/
王戈
/
卢思宇
/
洪剑涛
/
周晓鸥
/
斌子
/
播放正片
导赏:
作为首部表现铁道兵题材的影片,其通过现代科技含量甚高的视听语言,将灾难的残酷无情和救援的紧迫艰难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而这种真实感和震撼力,正是电影艺术在灾难题材上的独特魅力。然而,其并不仅仅满足于视听语言的创造和观众心理快感的满足。更深层次地挖掘了灾难背后的人性光辉和精神力量。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一群抗灾英雄,他们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防线。他们的精神人格,既有着对职责的坚守,也有着对生命的尊重,更有着对家园的热爱。这种精神力量,是战胜灾难的重要武器,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核心价值。在追求视听奇观的同时,也注重了中华美学精神的融入。影片追求的“奇”,并非简单的奇观和刺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上强调的“奇正”。这种“奇正”之美,既有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着对创新的追求和探索。它让影片在震撼人心的同时,也充满了美感和思考。影片是一部在灾难题材上做出深刻探索和创新的电影。它不仅以其极具真实感和震撼力的视听语言吸引了观众,通过银幕上展现的抗灾英雄们的精神人格,传递出了科学知识的营养和精神的正能量。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层面的精湛和制作水准的高超,更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类既需要物质和科学的力量,更需要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源泉。(编辑:张昕一)
1921
演员(饰 周恩来)
/
导演:
黄建新
/
郑大圣
/
主演:
黄轩
/
倪妮
/
袁文康
/
祖峰
/
窦骁
/
王仁君
/
张颂文
/
刘家祎
/
王俊凯
/
韩东君
/
播放正片
导赏:
《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