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龄

Huang Ling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电影,影片杂糅了喜剧、儿童、奇幻等多种电影类型样式,以家庭为核心,通过将一个普通人类意外变成小狗的情节设定,展现出影片多元化的风格样貌。该片以“犬系老爹”阿旺的视角上演现实版“重生之我变成了爹”,在穿越途中阿旺状况百出,与成年后的女儿江露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无厘头的事件,为影片增添了诸多荒诞和喜剧色彩。片中人的灵魂附身于动物身上的奇幻设定本身带有神秘气息,但当人的意识无法通过动物肉身传达出来时,便会形成不协调性的喜感,灵魂附身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不相容的组合,必定会产生各种怪相。影片同时充满了童趣色彩,通过构建童话般的异世界稀释了死亡和离别话题的沉重性,父亲江斯旺以小狗阿旺的身份回到女儿身边的情节设定讲述着亲情的伟大与无私,透露出影片暖心治愈的底色。奇幻喜剧电影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人格意识,江斯旺穿越时空变成一条小狗实则反映出他想要回到女儿身边这一强烈的个体欲望,强调人格中的本我欲望冲动,而当江斯旺第二次回到现实世界,则反映的是人物的自我人格,陪伴在女儿身边、帮助女儿实现梦想是江斯旺在面对现实世界阻碍所催生出的更深层的欲望表达,通过对人物深层意识的挖掘体现影片亲情主题,深沉的父爱超越了形态的限制,阿旺的动物视角细腻地传达出父亲的关爱与愧疚。同样,江露与过去和解、与父亲和解也反映出人物人格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她开始接受父亲早已离开的残酷现实,而超我则是江露明白父亲自始自终都在爱护自己、陪伴自己的事实,这一人格意识上的转变反映了江露的成长,也深化了影片爱与成长循环的主题。(编辑:州文)
2021年
2019年
2017年
2016年
2014年
2012年
剧情:  电影《音乐江湖》讲述一批80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离开校园以后各自打拼中的生活及情感经历以及执着追求音乐梦想的故事。   音乐学院毕业的几个好朋友,陈浩、周萌萌、古力、刚子怀揣着梦想踏入了音乐江湖。古力经营着自己的乐队到处演出,陈浩到处投简历未果,只好到酒吧找工作,酒吧也都有人捷足先登了。陈浩万般无奈来到过街天桥卖唱,挣房租和生活费。   周萌萌的歌被一家叫桃园文化的公司看中了,留下一张字条离开了陈浩,再无音讯……   海上泡沫酒吧歌手王晶晶每天都路过过街天桥,每天都听陈浩弹完最后一首自创的吉他曲放下十块钱就走,而陈浩没了萌萌的音讯后,每晚都会到海上泡沫酒吧喝啤酒,也发现了歌手王晶晶就是那个听他弹吉他的只穿长裙的女孩,两人渐渐熟悉起来,晶晶介绍陈浩到海上泡沫唱歌,陈浩渐渐走出萌萌的阴影……   萌萌在桃园文化韩总的威胁下,成了韩总的情人并短信陈浩分手。萌萌在一次练功时被队友讽刺上了老板的床,下贱,恶心等等,萌萌承受不了了,割腕自杀,最后被赶来的韩总送到医院救了。   古力的痴人乐队被一个美国华裔女孩米娜所喜欢,并爱上了古力,从美国追到中国来,要嫁给古力。   他们的学哥刚子成了经纪人,接到了一个大活,要举办一个文化交流会,刚子邀请古力、陈浩一起做,在交流会上陈浩看到了萌萌挽着韩总的胳膊走过,陈浩还是心如刀绞。陈浩跑回家,古力带着萌萌来到陈浩家,要求萌萌给陈浩一个解释,萌萌说一直爱的是陈浩,韩总威胁她不同意就被打入冷宫,十年不给她事情做,她没办法。陈浩大声激动的问这事为什么?萌萌接到了韩总让她快点回来的电话,萌萌要最后吻陈浩,被正巧赶来的晶晶撞到,晶晶伤心的跑了,陈浩扔下萌萌追出……   海上泡沫老板交给陈浩一个日记本,里面记录了晶晶遇到陈浩的所有故事,   陈浩恍然大悟,跑出酒吧在海边找到晶晶,晶晶说发誓你再不来找我,我就变成海上的泡沫和美人鱼在一起了,陈浩调侃她说没变成美人鱼之前就变成岸边的望夫石了,晶晶破啼为笑,两人和好。   晶晶兴奋的拿来一张报纸给陈浩看,是一个原创歌手大赛,陈浩看到形象代言人是萌萌。晶晶有些失落,陈浩鼓励晶晶去参加,晶晶海选时直接进入了决赛,两人高兴的拥抱在一起,晶晶决定用陈浩在过街天桥上弹奏的吉他曲,填上歌词,去参加决赛,陈浩觉得是个好主意,并帮助她一起练歌。   比赛结束了,周萌萌得了第一,晶晶得了第二。晶晶和陈浩拥抱在一起,萌萌眼神嫉妒……   当日晚上,萌萌被韩总虐待,萌萌忍受不了逃离了,给陈浩打电话,被陈浩接回家。早晨,晶晶高兴的来到陈浩住处找陈浩,准备一起去唱片公司谈签约的事情,一进门看到了睡在床上的周萌萌,伤心欲绝,骂陈浩是个骗子,再次跑掉,萌萌追出,看到晶晶被一辆飞驰而来的面包车撞到,随后赶来的陈浩,抱起浑身是血的晶晶,打了出租推开萌萌,向医院飞驰而去。   医院里,陈浩跪地求医生,医生告诉陈浩晶晶肝脾破裂无法修复……陈浩疯了,要把自己的肝脾给她……   晶晶最后的要求是带她到海边,说她的归宿在那里,她终于要和美人鱼在一起了,古力开了米娜的车把他们带到海边,两人唱着共同谱曲填词的歌,晶晶闭上了眼睛,陈浩孤独的歌声回荡在海天之际……   米娜的妈妈从美国来到了中国,要带米娜回去,米娜没办法只好跟妈妈回去,在机场送别时,抱着古力偷偷说:我还会跑回来找你的。依依不舍的告别了。   古力望着渐行渐远的米娜母女,心里酸酸的,对陈浩和萌萌说发觉自己真的喜欢上她了……   米娜的父亲出钱赞助他们出了唱片,萌萌也成了一名义工,经常出入幼儿园,敬老院,教他们唱歌……
2011年
导赏:“家”是中国人心中最原始的乡土,情感最深处的寄托,“归乡”亦是漂泊无定的游子们最深沉的渴望,随着乡土逐渐渗入全球性的运作空间,乡吐与异乡的概念不再明显,人人均外客,无处是故乡。《到阜阳六百里》一片将视角对准春运、打工、乡愁、众生百态,讲述了阜阳女青年曹俐在上海的底层挣扎求生,同乡狗哥搞来一辆破旧巴士,邀她去推销阜阳的返乡车票,最终打工的阿姨们上了车,无家可归的她却留在了上海。影片中的对白、独特的上海地域色彩以及生活化程度非常真实。导演邓勇星是在上海工作了六年的台北人,这个回家的故事对于他来说有特别的意义,2009年母亲临终前,他允诺要拍一部电影给她看,《到阜阳六百里》成了他释放思念的含蓄方式,而从上海到台北也刚好是六百公里,冥冥中这也是他回家的路。为了仅用18天就完成的拍摄,导演花了一年拍摄纪录片,观察和记录这个繁华大都市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并启用大量非职业演员,以粗粝的质感呈现真实的巨大力量。创作源头是报纸上的一个故事,一群在上海打工的安徽阿姨因为买不到回家过年的票,索性自己拼了一台旧车,凑够人数以后开回了家。导演被阿姨们迫切回家的心情深深触动,于是他着手开始拍纪录片,深入了解这群阿姨的生活,故事片的剧本就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成形了。影片的视听语言保持着自然清新的风格,导演用一种近乎执拗的忠实来记录异乡人在他乡漂泊时的真实姿态,大巴车座位缝隙中熟睡的人脸,女主回家时途径的小巷与门廊,人间百态,皆为人生。电影全片只有八十多分钟,但它讲的却是一批外出打工者的群像,是一群人的史诗。从钟点工、KTV服务员到街头派发小广告的小哥,他们从农村远道而来,涌入城市,建造城市,像候鸟一样迁徙。此外,导演也承袭了本片监制侯孝贤的写实美学,一直保持对时间的耐心,鲜少用剪辑来打断人物状态。他会用十秒的时间来拍野猫在弄堂屋檐上发呆,用二十秒的时间来拍人们推着自行车上坡,用三十秒的时间来拍窗外树荫在卧躺小孩身上的光影流遍。本片在真实呈现人物状态的同时,也重视光影的变化。三个在异乡相互依偎的孤独客在拥挤的小店中喝酒,散射着冷光的小店窗外是暖色路灯下飘雪的街道,冷暖色的前后景对比,暗示酒桌上的短暂欢笑后是三人融入城市的屡屡碰壁。异乡人在外乡中怎样谋取生存之道?怎么回避离开的过去和回不去的现实?怎么在日益分裂的自我认同中寻求统一?可能,影片的最后,每个观众都会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答案。(编辑:王斯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