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康

2001年
导赏:《紫日》是冯小宁导演讨论“战争与和平”议题的集大成之作。影片延续了冯小宁作品一如既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注,农民、女兵、女孩,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角色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彼此相拥,他们以自我生命的牺牲守望和平的宁静。物件是打开《紫日》的钥匙,影片为三位主角分别设置了对应的物件,经由这些沉默的物,他们的记忆被汹涌搅动,过去重临当下。在逃亡过程中,杨玉福始终抓着那把他并不懂得如何使用的枪,在看向枪时他回到了日军屠村的现场。枪是毁灭生命的罪恶象征,杨玉福不愿将罪恶向外转交,宁愿独自面对“守护生命是否要杀害其他生命”的终极议题。匕首是娜佳上司的遗留物,是她作为军人的信仰,最终,匕首插在地上的军帽上,暗喻着战争结束后正义的伸张。玩偶八音盒是秋叶子与初恋的定情信物,唤醒着她的军国主义记忆。在与杨玉福、娜佳的相处中,新的、温暖的、跨国界的记忆对八音盒进行了覆盖,使其最终变为他们友谊的象征。“冯小宁受过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又同时担任《紫日》的摄影导演,所以他希望风景既能为观众完成概念上的超越,又能营造视觉上的愉悦。”影片以“紫日”为题,呈现了数次灿烂的日落时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深意。第一次日落时,杨玉福不顾娜佳的指令,返回树林为秋叶松绑,夕阳下的身影由两人变为了三人。此后,他们共同走过枫林、溪水和烈火,同甘共苦,互舐战争横亘在三个民族之间的创伤。最后一次紫日,秋叶子牺牲了,战争也终于落幕,人们带着对和平与尊严的渴望,跨越政治的、民族的、语言的界限,向着壮丽的、紫红色的太阳走去。(编辑:海边淡鼠)
2000年
导赏:“我的生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这是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一生伟大贡献的深情写照。电影《詹天佑》由上海电影集团和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由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执导,讲述了我国铁路建设先驱詹天佑,在清末民初积贫积弱的艰难岁月中,发奋图强,披肝沥胆,为建设中国铁路拼搏终生的感人故事。影片成功塑造了一批以詹天佑为代表的民族脊梁的光辉形象,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是一部充分体现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华表奖优秀故事片的荣誉。詹天佑先生修筑铁路,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要抵抗帝国主义对工程的阻挠,这双重矛盾奠定了影片弘扬科学精神与爱国主义的主题基调。影片的修辞,从影调到调度、从景别到剪接,都呈现出“十七年”传统美学风范。影片开头,高山上几声大爆炸后立即出现壮阔的施工场面,以及出事故的紧张场面,导演用恢弘的视听风格处理这些场景,既展示了主要矛盾,又营造了历史人物的雄浑气概。片尾,詹天佑抱着病躯独自登上长城,面对雪后白色的世界,遥望无尽关山,发出一声浩叹,崇高的境界感染着每一位观众。《詹天佑》在铁道部的支持下摄制,耗资2000万元,场面宏大,逼真地还原了我国近代历史场景,具有史诗质感:隧道中衣衫褴褛、挥舞铁锤镐的铁道工人,充满岭南情调的詹天佑故居,长堤畔的大花艇,练兵场上一千多位装备整齐的新军,总督府、海参崴会议中精致的装潢……在全剧组人员历时三年的不懈努力下,国产传记电影《詹天佑》向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致以了崇高的敬意。(编辑:曾奕琦)
1999年
导赏:《黄河绝恋》是冯小宁导演继《红河谷》之后、再次从西方人的视角看向中国的影片。本片继续启用宁静、保罗·克塞等演员,延续了对中国风景、本土风情、优秀民族气节的展现,详细、具体地描摹了西方个体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在影像创作的过程中,冯小宁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融合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路径,即“用国际主义爱情的绳索捆扎起情节剧的叙事模式和民族主义的精神气质”。落难的西方“贵族”与纯洁的爱情元素,这一桥段成了连接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桥梁,在《黄河绝恋》中,中国军人黑子、安洁拯救了美国军人欧文的性命,在一次次生死相依中,美丽的军医安洁与欧文产生了爱情。但这份感情并不是全然自由、不受拘束的恋爱,他们的关系依然被民族大义等道德式的自我要求所凌驾。这份跨国之恋除了表达爱无国界的广袤,更是为彰显宁死不屈、互帮互助、守望相依的民族主义精神而做的铺垫。当时的国际背景使西方在电影中往往作为一种“霸凌”的符号出现,而《黄河绝恋》则是一个例外。影片将日本侵略者作为中美共同的敌人,描绘了美国大兵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图景,并同时展现了一名西方男性对以中国女性为象征的中国文化认识、认同、深爱的过程。影片的最后,中国军人们的牺牲终于换来了美国军人抵达大后方的成功,同时,中国民族精神也获得了西方他者的承认与认同。影片既想象了西方他者的思维与姿态,也实现了主流文化对本国、本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赞美弘扬。在表现手法上,影片整体以暖色调为主,风格唯美,配以壮阔的音乐,将巍峨的长城、奔腾的黄河与深红的枫叶尽收眼底。这些祖国大好河山作为独立的审美奇观短暂脱离了战争的残酷环境,而专注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影片也向好莱坞的修辞策略看齐,制造了大量夺人眼球的战争场面,如开头的空战和飞机损毁后的坠落,以此渲染战争的残酷。(编辑:铠兰)
1990年
剧情: 公元一七二二年,清康熙帝围猎南苑时染病不起,于当年冬天驾崩。四皇子胤禛收拢豪强年羹尧、勾结国舅隆科多,篡改康熙遗诏,重金雇佣“血滴子”杀手团,弑兄杀弟,铲除政敌,最后如愿荣登大宝,改年号为雍正。    雍正帝在金碧辉煌的雍和宫侧殿设宴,犒劳为其篡夺皇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血滴子”杀手团众好汉,雍正亲赐含有慢性毒药的御酒,在一片“谢皇上恩典”的欢呼声中,众好汉开怀畅饮。雍正击掌示意之下,十多名身穿白衣的貌若天仙的年轻女子在声乐中起舞助兴。宴席之中,只有一位黑衣人邱钟琪滴酒未沾。邱钟琪看到雍正注视着众好汉,为掩其目,假意敬酒,举杯饮下毒酒,后趁舞女进场之机悄悄吐于左手举起的袖口中。众好汉正在兴头上,见屏风后鱼贯而出十余位年轻女子一个个千姿百态,舞姿和眼神都极为妩媚,引得他们兴奋得下场捉对儿跳起舞来。席间,静观情形的邱钟琪注意到雍正悄然离去。     不久,一滥饮的好汉口含鲜血,惨叫、捧腹在地,翻滚、痉挛之后气绝身亡在舞女。其他好汉因酒精麻醉作用,初始不以为意。没多久,又有好汉面色青紫、口吐白沫,七窍流血。貌若天仙的众女子原来都是怀有武艺的高手,她们或合力用白布将中毒无还手之力的好汉绞死,或联手徒手杀死毒性尚没全发作以至还能反抗的好汉。 邱钟琪见势不好,连连击退围攻上来的几位女子,后急施轻功射出殿外。在斩杀多名在外守候的高手之后,劝他们不要相逼。因被逼无奈,取出血滴子取了其中一名大内高手的首级。他仰天慨叹所谓的皇恩浩荡竟是如此,随即飞身上屋,消失得无影无踪。    雍正轻而易举地几乎除尽“血滴子”杀手团后,又将功臣年羹尧从原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一贬再贬为杭州武林门看守官。年羹尧领旨称谢,禁不住老泪纵横。他的侍卫、侄儿年刚劝其造反,被他一顿鞭子打下。 雍正又将国舅隆科多禁锢在畅春园外,家产充公,妻女发配黑龙江为奴。 后来,大臣鄂尔泰前来通报,年羹尧未到武林门上任,且下落不明;“血滴子”杀手团漏网分子邱钟琪还未捕获。    经密商,鄂尔泰建议雍正放弃张榜缉捕年羹尧、邱钟琪的做法,决定对年羹尧诱之以利禄,而对付邱钟琪,则请十年前与邱绝交的同门师 兄、号称天下第一剑的李嗣庭加以铲除。 雍正化装后和鄂尔泰一起,亲访李嗣庭。不料碰到杀手团漏网分子邱钟琪,邱钟琪欲用血滴子取雍正首级,为惨死的兄弟报仇。哪知,却被英姑用暗器制止,并拉其逃走。邱钟琪怪其阻挠铲除暴君,英姑称暴君死了还有新的暴君。邱钟琪被英姑带走后,鄂尔泰说服原假称因有同门之谊而不忍伤害邱钟琪的李嗣庭接受赏金,雍正则赐其可调令地方官府协同铲除邱钟琪的金牌。李嗣庭谢恩过后,保证一个月内取来邱钟琪首级,不过,他有自己的打算。李嗣庭知道邱钟琪身上带着威力无比的“血滴子”,得到它就可天下称雄。      李嗣庭的相好英姑,有用五块麻将打暗器的绝招。她曾和邱钟琪有过一段情缘,听说李嗣庭要去碧云山庄,便也想同行,却遭拒绝。年羹尧得知邱钟琪漏网,想抓他做个活口,抖出弑兄杀弟的事情,以让雍正没有宁日。因此,率领亲兵埋伏于去碧云山庄必经的酒店。邱钟琪果然钻进了口袋,年羹尧试图活捉之。邱钟琪击倒多人后,冲出店外,年羹尧埋伏之人欲抛套绳生擒。危急之际,暗中有一白衣人使五块麻将牌暗器,将埋伏抛套绳的人打伤,救出邱钟琪。    李嗣庭在碧云山庄设伏,见无法力取血滴子,便假意设宴款待邱钟琪。当晚,在派出的人无法取到血滴子后,杀之灭口,谎称清理门户奸徒。后他假意和守住碧云山庄隘口的年羹尧合作,为方便突围骗取血滴子,将受伤的弟弟推下山沟。年羹尧指示手下放过李嗣庭、邱钟琪,而劫杀其他人。李嗣庭、邱钟琪冲出包围后,欲独吞武林秘技,拆除山涯间的木桥。追踪而来的年羹尧怒其卑鄙,下令伐树架桥。李嗣庭和邱钟琪来到一座墓碑前休息,李嗣庭趁邱钟琪不备,推到邱钟琪坐靠的石碑。巨碑突然向邱钟琪压来,邱不得不举双手托住。李嗣庭趁机用剑顶住他的咽喉,向他摊牌,要他交出血滴子。挑下邱钟琪身后的包袱后,发现没有血滴子,又挑开邱钟琪上衣,仍然没找到。李嗣庭失望之下,危逼邱钟琪说出血滴子的下落,邱钟琪称若落入他之手,必会被其用来残害众生,虽大汗漂流亦不肯轻易说出血滴子的下落。危急关头,被年刚击伤佯装死去的英姑夺得快马逃脱后,暗中跟踪企图谋害邱钟琪的李嗣庭。她从一树林中突然闪出,乘李不备,用勾绳拉起石碑,又一次救出了邱钟琪,而她自己却葬身于李嗣庭甩出的剑下。这时,年羹尧的亲兵冲过来围住,李嗣庭乘机逃走。   雍正为防止年羹尧和邱钟琪联手,派鄂尔泰带上厚礼、巧言传旨恢复其官职,试图加以利用。后来,李嗣庭回到碧云山庄后,没料到邱钟琪在那等候。两人拼死相搏,体力消损甚大,最后在一草丛之地,被邱钟琪用血滴子取下首级。忽然,邱钟琪发现被年羹尧带领亲兵用弓箭手包围。年刚赞赏邱钟琪是条好汉,上前提醒邱钟琪注意暗器,却被年羹尧用雍正赠送的洋枪从后背击杀,邱钟琪亦葬身在弓箭手的火弩之下。兔死狗烹,年羹尧后来被雍正赐死,而雍正在数年后亦突然驾崩。
1988年
第三个男人
第三个男人

演员/

导演:于杰/
类型:剧情/
剧情:  东北浩瀚的原始森林,一位采药老人在深山里发现一具男尸。公安人员赶到现场,经过分析认定死者是刚从牢里释放的沈大山。刚从公安学院毕业的陈晨、吴言、朱红在教授的带领下,负责侦破此案。开始调查时,陈晨发现沈大山是受白桦诬告而蒙冤入狱的,沈曾扬言出狱后要报仇。而现在白桦朱踪了。于是陈晨他们开始追踪白桦。经审问,白桦由于沙金走私败露而外逃,他没有作案的时间。朱红和吴言来到镇上听到传闻,沈大山在押期间,他的妻子李佳与李金玉同居。现在沈大山放出来了,李佳就起歹心杀了沈大山。他们找到李金玉,经调查,事发当天李金玉在伐木场干活,也没有做案可能。随后,朱红对李佳的情人杰夫展开调查。杰夫是华俄后裔,和李佳是高中同学,文革中被诬告为特务流放到森林木场。后来发现李佳另嫁他人,杰夫不能忘却初恋的情人,发誓非李佳不娶。杰夫痛快地承认了自己是杀人凶手。然而,犯罪学教授经过严密的调查和推理,又发现了新的疑点。这时,李佳向公安人员交代,她在文革中饱受创伤,后来她带着女儿嫁给沈大山,组成新的家庭。沈出狱后,发现她与李金玉同居便百般虐待她,她无法摆脱便杀了他。面对李佳和杰夫都争相供认自己是杀人凶手的情景,教授发现了破绽,调查仍在继续。最终,凶手被查出原来是沈大山的儿子,他偶然发现沈大山欲奸污李佳的女儿,愤怒之下,杀了沈大山。李佳和杰夫为保护他,都欲承担凶手的罪名。但法律是无情的,李佳的慈母之心代替不了法律的尊严。  
1987年
剧情: 黄土高原上,一支地质石油勘探队在撤离。也是在这时,一张法院的离婚判决书送到了队长刘平手中,他望着将失去抚养权的儿子丹丹,心情十分复杂。钻井工们各有心事。马上要去读研究生的随队医生小白脸谈着自己的浪漫史;青工油娃则打赌晚上进城一定要交上个漂亮的女朋友。傍晚,车队来到了城市。油娃被钻工们打扮一番,小白脸等不及了,立即赶到医学院去报到,刘平带着丹丹回到那个即将破碎的家。 刘平的妻子是很有成就的建筑师,因长期分居,家已不成样,既说明不了丈夫回城,又不忍再这样生活下去,只得提出离婚,而刘平认为,自己既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热爱它,他虽理解妻子的苦衷,但又无能为力。他爱妻子,更爱孩子。这一夜,他俩在极其复杂、矛盾的感情中度过。油娃在漫无边际地游逛,恰巧遇到一个漂亮的女司机在修车,赶忙上前帮助修理。他的幽默和热情赢得了女司机的好感,他为掩盖职业,编造谎言,可一会儿就露了馅,顿时遭到女司机的冷眼。后来又遇到一个有残疾的女人,他从她的身上得到了启迪。在帮残疾女人寻找女儿的过程中,又遇到女司机,女司机开始理解油娃了。   小白脸报到后,立即去找在上大学时就默默爱上的女同学,只因她是省委书记的千金,毕业后又分到了医学研究院,小白脸自感距离太大,所以一直没有勇气向她表白,如今他也成了研究生,认为这回可向她宣布自己对她的爱情了。但一到她家后发现,一切都晚了,女同学已经和他认为远不如自己的人结婚了,他非常痛苦,想这辈子就在地质队混吧!   最后在钻井工们的开导下,渐渐醒悟过来。第二天清晨,车队告别城市,又出发了。路旁的人们用不同的目光送车队远去。离开城市,地质队员所面临的仍是艰苦的生活。通过这暂短的一夜,他们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1986年
导赏:《T省的八四、八五年》是由杨延晋导演的“政论片”,这部影片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一桩经济诉讼案,揭示了社会变革时期不同观念的冲突与并存,探讨了人治与法治、解除劳教的人员该如何回归社会、公民该如何树立法律意识等问题,体现出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在片中,导演杨延晋设置了两条叙事线,一条围绕着程戈、郭刚和马玉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以法庭上的“对战”作为主线。另一条,则展示T省电视台记者跟踪采访事件和拍摄电视专题片的过程,两条故事线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发人深思。作为T省机械总公司一厂厂长的程戈,和机械总公司签订合同承包每年亏损40万的一厂,担任一厂法人代表,为期两年。在他接手后引入新的管理办法,通过改革一厂扭亏为盈,除了上缴各种税收外,还为工人们安排了浮动工资和奖金,工人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机械总公司的一些老领导却认为他过于激进,提前解约,撤销程戈厂长职务。程戈为此把机械总公司告上法庭。在展示程戈的锐意进取、推动改革受阻的同时,导演还设置了C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庭长郭刚的角色,并将他已被内定为下届院长人选的信息提前告知了观众,使观众对角色的选择有了期待。在面对“歪风邪气”、“滥用职权”、“破坏队伍纯净性”、“无视上级”等总公司给出的毁约理由时,程戈从事实出发进行反驳,而郭刚则从普法的角度维护着法律的公平公正,最终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对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判决结果得到一致好评。影片直面创作所处时期一些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实践,时至今日依旧具有反思意义。(编辑:方舟)
剧情: 这是发生在动荡的"文革"年代的一个荒诞的故事。江南某省的反修医院里,"中央文革"的女联络员批示医院革委会主任贾一民,要踢开"臭老九",起用"小闯将"。于是,工宣队头头阿陆找到只上过几天红医班的炊事员姚尧,要他为盲肠炎病人鲁大牛开刀。为了不出人命,姚尧连夜向过去人称"一把刀"的舅舅常春来求教。无影灯下,姚尧大显身手,咬着牙关开了第一刀。手术后,姚尧成了记者采访的中心人物,他不禁飘飘然起来,在市里召开的"医护公三结合"经验介绍会上,姚尧正慷慨地吹着牛,鲁大牛因腹痛难忍,来找常春来检查,常春来发现鲁大牛好肠子被割掉一截,盲肠还留在肚子里……开错刀的事使姚尧醒悟过来,认识到自己不是干医生的料。他苦苦哀求贾一民让他回厨房,但贾一民根据女联络员要把"医护公"三结合创造出来的"样板医生"树得更高的指示,要姚尧做比盲肠更复杂的胆囊手术。病人苏宗棠被选中了。幸好当天这里苏宗棠胆囊炎急性发作,常春来冒着风险为他做了手术。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苏宗棠吃了姚尧错给的药,又昏死过去。贾一民正在向记者介绍这次手术的深远意义,突然得知苏的死亡消息,他在联络员的指使下,偷梁换柱,把苏宗棠推进太平间,让阿陆冒充苏宗棠。姚尧治"死"了苏宗棠,悔恨交加,准备到公安局去自首。临走前,他来到太平间向苏宗棠的"遗体"告别,请求谅解,他痛恨自己当了那些野心家的工具。其实,苏宗棠并没有死,他被常春来救活了,他原谅了姚尧。太平间里,大家庆幸苏宗棠虎口余生,庆幸姚尧的觉醒。但他们眺视窗外,忧心忡忡。在那个年代,即使躲在太平间里或许也并不太平呀!
1985年
流亡大学
流亡大学

演员(饰 刘志强)/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吴贻弓/
类型:剧情/历史/
导赏:吴贻弓导演的《流亡大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照亮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这部电影不仅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记录,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探讨和艺术表达的大胆尝试。影片讲述了1937年国立钱江大学师生在校长江炜成的带领下,进行西迁的故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知识分子以国家前景为忧,以民族教育为职,拖着疲惫的身躯穿插于崇山峻岭之间,即使在逆境中,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执着。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流亡大学》采用了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弱化了整体戏剧冲突,而保留了局部戏剧效果。这种叙事方式使得影片在纪实的同时,能够充分抒发故事人物的阔达胸襟。吴贻弓导演在分镜头时全面权衡各方面因素,在总体安排上作出高低起伏、舒缓快慢以及动静结合的节奏对比,使得全片节奏起起伏伏,富有变化。这种处理方式,既保持了电影的纪实性,又赋予了影片以超越时代的民族韧性。在音乐和音响效果的使用上,《流亡大学》同样展现了吴贻弓导演的匠心独运。影片中音乐的段落不多,许多通常似乎该有音乐的地方,这一次都没有用。这种无声的处理方案,一方面想与插入的汽车镜头的车声在音响上造成强烈对比的信息冲击力,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在这种段落中不要让无声源音乐冲淡形象本身的感染力量。这种对音乐和音响的巧妙运用,使得影片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直接和强烈。《流亡大学》的影像风格,也体现了吴贻弓导演对散文化电影的探索。影片中青山绿水的诗意画面,流露出隽永浓郁的史诗意味。这种风格化的影像语言,不仅美化了电影的视觉表现,也加深了影片的情感深度和历史厚重感。此外,影片的人物塑造同样成功。性格稳健的江炜成,以校为命,以师为命,以学为命,虽妻死子亡仍抵抗各方压力为钱大生存发展而耗尽心力。这种对人物深刻的刻画,使得影片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加真实。他们不仅是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流亡大学》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对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精神的深刻描绘,更在于其对电影艺术表现形式的大胆探索。吴贻弓导演在创作中始终坚持个人的艺术追求,即使在面临票房和市场的压力下,也未曾放弃对电影艺术的探索和实践。这种坚持,使得《流亡大学》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