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玲

Jade Ji

有片源
1989年
假大侠
假大侠

演员/

导演:张黎/
播放正片
剧情: 八国联军进入天津城,滥杀无辜,百姓们流离失所。只有孤身一人卖烧饼的章避火还没来得及逃命,正在烤一炉火烧。突然,院里闯进一个义和团义士,眼看他就要遭洋鬼子枪杀,章避火顺手抄起擀面杖,打死了洋人,救了义士霍青山。义士表示救命之恩来日相报。几天后,硝烟弥漫的小街又有了生机。章避火因将火烧摊摆在"响破天"的爆竹铺前,两人发生争执;一个洋人要买火烧,使章避火受到众人的指责。章避火大怒,大打出手。众人推翻了火烧摊,围观人趁火打劫,爆竹堆被弄进了火星,小街一片混乱。夹杂在人群中的霍青山顺手拿了几个火烧走了。夜里,几个洋鬼子闯进了妓院,当洋鬼子企图侮辱小翠时,突然一个黑影甩出一个暗器,砍死洋鬼子。众人赶到出事现场,从洋鬼子颈部取出一个鲜血染红的烧饼。大家仔细观看,竟发现烧饼出自章避火之手!众人来到章避火窗外,看到章避火烙烧饼的绝技,只见他将烙好的火烧,一个个铲出,头也不回,顺手往身后扔去,烧饼在空中划了个弧,准确地落在丈把远的小筐里。此时,人们确信章避火就是救小翠的大侠。于是,章避火家门庭若市,有上门拜师学艺的,有请他当镖师的,甚至有的痴情女子以身相许,小翠为报救命之恩嫁给了章避火。在霍青山的支持下,以章避火的名义办起了"威吾堂"武馆。洋人前来比武,章避火用扔火烧的绝活打掉了洋人的手枪,洋人悻悻离去。章避火带"威吾堂"弟兄到洋人住宅下战书,结果死伤惨重,霍青山也被清兵抓获,将处以极刑。章避火见霍大侠被囚禁在囚车里,他将火烧扔过去,想让霍青山再吃个火烧。结果,清兵发现,举枪射击,章避火、霍青山倒在血泊中。长长的送葬队伍,人们怀念着大侠。
导赏:在1988年,王朔的《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浮出水面》和《大喘气》四部小说先后被拍成电影,因此该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更是前后四次被翻拍成电影,创造了中国新时期以来电影改编中的一个神话。夏钢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由王朔和叶大鹰合作编剧。原著作者参与了电影的编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对原著的忠实度。影片采取“移植式”改编法,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可以说大体是小说立体化的视听呈现。同时,影片继承了原著温情的神韵,风格清丽洒脱,演员一脸纯真、情真意切。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叙述简洁流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影片不动声色、不刻意追求主题思想,而是温馨、细腻、颇有情调地流露出浓烈的怀旧情绪。这种叙述方式使该片既有艺术影片的风格也有通俗影片的风格。事实上,在1990年代的现代都市电影中,夏钢是第五代导演中一位很有成绩的“城市电影”作者,他的影片构成了“第五代影史”中与苍茫远久的历史故事相对应的一组现代都市的画面。在这些作品中,他执着地建构着城市空间与男女情感世界之间的指涉关系,执著于在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中体验并表达普通人琐碎中见真实,平常中见美丽的心理、情感状态。其首部作品《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描写的便是一个都市中的犯罪青年和女大学生的爱情故事,但在夏钢的镜头里,所有犯罪与不羁都只不过是作为故事的载体罢了,他所着力展示的只是一个当代青年人对爱情浪漫而又赤诚的梦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尽管最终梦想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但它带给我们的却是死而无憾的完满。在镜头处理上《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没有画面造型的精心堆砌,没有强烈的外部动作。第五代导演大多通过“寓言化”表意将中国视为一个被放逐,处于世界历史之外的特异性空间。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游水》里出现的不是奇观,而是对当下“状态”的精心把握,表现发生在观众身边的酸甜苦辣,真诚而非矫情的展现凡人故事、平民生活。从《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开始,夏钢影片的当代性、都市化和常规色彩;它的温和浑成、不显山不露水的叙事方式;以及影像风格上的自然和写实,使其独具风格,显示了浓郁的个人色彩。正是这种个人色彩使夏钢与第五代的距离越来越大,也正是这种距离,使我们的银幕缤纷丰富、多姿多彩。这不得不说是夏钢对当代电影的一大贡献。(编辑:赵敏)
1987年
导赏:电影《鸳鸯楼》的导演郑洞天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才华在业界享有盛誉。这部电影不仅是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执教期间的杰作,更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群像电影,其创作初衷之一便是为了解决当年电影表演明星班学生的毕业作品问题,因此,影片中的角色众多,并且各具特色。影片以淳朴的影像风格将我们带回了80年代末的时光。从片中的老式搪瓷盆到一室一厅的家具摆设,再到那古早味儿的装修风格,无不透露出80年代的独特韵味,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代。而“鸳鸯楼”这个空间,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邻里关系的缩影。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土生土长的中式家庭关系的诞生与演绎,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温馨与和谐。郑洞天导演曾在采访时提到,电影《鸳鸯楼》是他对电影和生活的最近接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深刻剖析。影片中呈现了不同身份的恋人生活状态,始终坚持以表达真实的“人”为中心,至于主题表达在这种真实的人生态度面前显得次要。与郑洞天导演之前的作品《邻居》相比,《鸳鸯楼》在叙事手法上有了更为大胆的创新。虽然同样讲述了六户人家的故事,但《鸳鸯楼》并没有追求传统故事结构的完整性或情节的戏剧性。它更像是一部生活纪录片,从不同人生轨迹的生活群体中摘取了一段平常真实的故事,然后将其呈现在银幕之上。电影将夫妻关系的百态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六对夫妻,六种相处状态,每个家庭的矛盾都被不加装饰地呈现出来。这些矛盾难以避免,也不以彻底解决为目的。相反,它们成为了夫妻关系中的“磨合”过程,让双方在每一次分歧后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进而加深彼此的感情。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真挚情感和和谐关系的追求始终是永恒不变的。这样的故事,虽然平凡,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