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伟

有片源
1985年
导赏:《少年犯》由导演张良和制片王静珠合作摄制,这部电影不仅以其真实性著称,更以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和现实意义影响了一代人,成为新时期普法题材电影的先驱。影片通过真实的监狱环境和在押少年犯的本色出演,展现了一群少年在特殊环境下的成长与挣扎,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悔改与希望。导演张良曾说,《少年犯》的剧本主题概括地说,只是两句话:“挽救孩子,造就人才。”影片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并关注那些被遗忘的少年群体,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创作者秉持人性关怀,展现了对失足青年的同情与爱。影片大胆启用在押少年犯饰演主角,这种本色出演使得角色的情感更加真实、自然,观众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影片最大的美学特质之一是其对现实的忠实呈现。从拍摄地点到演员,再到影片中的案例,都力求真实,这种真实性为影片的感染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片通过多个少年犯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犯罪原因和走向自新的历程,这种多线叙事结构使得影片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在叙事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起伏和转折,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例如,少年犯在狱中的歌舞表演,不仅是他们自我救赎的开始,也是观众情感的高潮。王劼含泪演唱《心声》,泪水模糊了他的面庞,情感的真挚透过歌声传递给每一位观众。伴奏席上的乐手们以庄重的姿态,用心演奏各种乐器,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最为触动人心的是那些舞者,他们的动作虽然不够整齐,表情也不够优美,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更加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迷茫、彷徨、挣扎、无助和悔恨。同时,他们也通过舞蹈清晰地传达出了改过自新的勇气和对未来生活的渴望。《少年犯》的上映,宛如在1985年的影坛投下一枚重磅催泪弹,引无数观众“泪飞顿作倾盆雨”。影片中少年犯们的真实故事,以及他们在狱中的生活和挣扎,他们的痛苦、悔恨、希望和渴望,通过银幕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编辑:赵敏)
剧情:  舞狮人陈剑虹杀死大地主祁梦龙,报了杀妻劫女之仇,夺回被掠去的家传狮子玉佩。他把幼子虎仔寄养师弟家中,从此改名换姓,浪迹江湖。20年风风雨雨,使饱经沧桑的陈剑虹两鬓斑白。他改名姜伯南,在广东沿海某城兴办了"醒狮武馆",在方圆百里内享有盛名。他仍惦着亲人,特派大徒弟王海涛回老家寻找失散的两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虎仔取名霍士龙,在师叔抚育下,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师叔死后,他决心走遍天涯海角寻找父亲。在"悦来客栈",他偶遇大贩毒犯佟坤,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斗。正当霍士龙寡不敌众,万分危急之时,幸被路过此地的王海涛所救。正月十五闹元宵,东方公司老板邢雅甫举办舞狮夺彩大会。邢雅甫是祁梦龙的儿子祁耀宗,为避仇杀改名邢雅甫。会上,王海涛爬到杆顶时,忽然腿部旧伤发作,几乎跌落丧生。霍士龙仗义相救,并帮助他夺得头彩。霍士龙和王海涛成了莫逆之交。伪装成大慈善家的邢雅甫,暗地里大肆贩运鸦片。他很赏识霍士龙的武艺,聘他为公司保镖,并企图通过他去拉拢"醒狮舞馆",为载有大批鸦片的"海风号"护航。"醒狮舞馆"对邢雅甫早有戒心。王海涛夜探"海风"号,黑暗中与霍士龙误打起来。第二天,霍士龙去武馆向王海涛道歉,被其他武友误解,他只好招架几下,弃鞭而去。当晚,霍士龙在邢府发现了邢雅甫的罪恶勾当,顿时醒悟自己的误入了狼窝,后悔没有听王海涛的忠告。姜伯南从霍士龙丢下的索鞭上发现了狮子印记,与玉佩完全吻合,证实了霍士龙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儿子虎仔。亲人相见,悲喜交加。父子俩怀着共同的心愿,要与邢雅甫决一死战,为民除掉这个祸害。诡计多端的邢雅甫得知了风声,连夜转移鸦片,并扣住姜伯南,威逼他同流合污。在拷打姜伯南时,邢雅甫发现了玉佩,方知姜伯南正是20年前杀死其父的陈剑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危难时刻,邢雅甫的太太陈水仙放走了姜伯南。姜伯南对此大惑不解。当他打开包着玉佩的手帕时,见上面写着"我是芳芳",这才明白救他的就是他失散了20年的女儿。他立即带人杀开一条血路,赶到常春别墅,芳芳已与仇人邢雅甫拼得两败俱伤,奄奄一息。一家人终于团圆了,然而从苦难中挣脱出来的陈水仙却怀着无限的仇恨离开了世界。一声巨响,邢家豪华的别墅连同那群害人的魔鬼及鸦片一同化为灰烬。"醒狮武馆"的义士们又继续他们浪迹天涯的生活…… 
1983年
剧情:  一列客车的硬席车厢内,一个6岁的盲童正熟睡着,或许他还在做着甜梦。可是,他怎能料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乘他熟睡的时候,已经偷偷地下了车。如今,这个双目失明的残疾儿童小元已经成了被抛弃的人。但是,小元并没有被社会主义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抛弃。在车厢里,列车长、乘客、新婚夫妇、小胡、老站长以及旅客们都非常同情他,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大坪火车站客运员任淑芬热情地把小元带到自己家中,和退休的妈妈一起无微不至地照料他,等待查找他的家庭住址。任淑芬刚认识不久的男朋友肖秉诚,是由农村进入城市的汽车司机,从外表看,他老实、敢厚,对淑芬和她的妈妈十分殷勤体贴,深得淑芬妈妈的喜爱。一次,肖秉诚到淑芬家去吃晚饭,小元听到他的声音,认为是爸爸来接他了,急忙从里屋走出来叫他,使得肖秉诚十分惊慌,忙加以掩盖。之后,他又婉转地劝淑芬把小元送孤儿院。任淑芬对小元十分同情,她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为小元治眼睛、找学校,经多方调查,小元的家终于查到了。"小元就要回家了"的消息,使肖秉诚心神不定。就在送小元回家的这一天,他把小元骗上江轮,再次丢掉。船上的水警又把小元送回。在淑芬送小元回家途中,小元向她吐露了自己两次被丢的真情。淑芬在小元家看到他父母的结婚照片时,不由惊呆了。原来小元的父亲就是苦苦追求的肖秉诚。夜深了,淑芬还在和肖的妻子秋嫂吐露心声。回家后,她奋笔疾书痛斥了肖秉诚的卑劣行径。秋天到了,乡间的小路上铺满了落叶,肖秉诚无精打采地回到家门,乡亲们不理他,儿子把他拒之门外。黄昏时分,家家屋顶升起缕缕炊烟,唯有肖秉诚孤独地坐在一块大石上,越来越浓重的夜色渐渐地吞没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