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响伟

Xiangwei Wang

有片源
1993年
剧情: 民国初年,外乡人刘冬宝一家来到江南某城,历尽艰辛掘出了一方水岸。恶霸赵定九以外地人无权享有本土为由,逼其重新划分水岸,刘家无奈只得依从。为划分岸,刘家长子刘连根与赵家雇佣的挑水夫龚大成脚蹬烧红的铁靴拼命奔走、踩踏,并让德高望重的曾老爷作公证。最后,龚大成虽然分得一段水岸,但他与刘连根却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26年后,刘家、龚家、赵家的后代都已长大成人。龚大成之子龚岸与母亲从国外乘船归来,他立志要在家乡修建一座内河码头。没想到,他们的船靠岸就遭到一伙蒙面歹徒的袭击,威逼他们交出水岸地契。龚岸拼死与歹徒搏斗。危急关头,一个年轻姑娘前来助战,方使龚家母子脱离了危险。原来,姑娘是刘家的后代刘萍萍,刚从国外习武归来,自龚家母子离家出走后,龚家的土地就被另一恶霸赵南天及儿子赵忠金霸占了。听说龚家母子回来了,赵家父子便闯进曾老爷家,企图强抢当年划分水岸时的证文和契约。就在这时,龚岸赶到了曾家。曾老爷将证书和契约交给了龚岸,并让随身保镖邬成龙帮助龚家母子。龚岸为建码头必须夺回赵家父子强占的水岸,为此,他在刘萍萍的哥哥、警察刘祖立的帮助下,绑架了赵忠金。迫使赵南天写下了归还水岸的字据。赵忠金怀恨在心,趁龚岸不在家之际,威逼龚母交给父亲所写的字据。龚母拒不交出,跳楼身亡。赵家眼看码头就要建成,丧心病狂地谋害了邬成龙,闯入龚家将字据撕毁,炸毁了码头,还砸了刘家的界碑,打死了刘母。为报这一桩桩血泪之仇,龚岸、祖立、刘萍萍决心把仇人血战到底。码头边、赵府内顿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恶贯满盈的赵家父子终于毙命于三个年轻人的手中。依照刘母的遗愿,那双布满锈斑、记载着几代人血泪情仇的铁靴,作为历史的见证,成了水岸永久性的标志 。
1989年
1986年
导赏:作为中国香港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张彻在1986年以《大上海1937》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一次独特的创作实验。这部诞生于导演北进内地初期的作品,既延续着邵氏时期标志性的阳刚美学,又承载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民族情绪,更在无意间成为中国香港与内地电影工业交融的早期见证。当我们将镜头拉回1937年的上海滩,这座城市的命运转折与电影人的创作轨迹,在胶片上形成了耐人寻味的互文。影片以淞沪会战后的上海为舞台,聚焦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不同抉择。这种将黑帮叙事嵌入抗日图景的创作策略,实则是张彻对自身创作谱系的突破性尝试。在邵氏时期,张彻的武侠世界往往构建于架空的历史时空,而此次他选择直面真实历史事件——林怀部刺杀汉奸张啸林案,这种虚实交织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武侠片“快意恩仇”的叙事快感,又为故事注入了沉甸甸的历史重量。作为首部内地合拍片,影片的拍摄过程本身便具有影史文献价值。张彻从京剧舞台挖掘的徐小健、董志华等武生,其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为动作场面注入真实质感,与当时流行的武术套路形成区别。在虹口区的实景拍摄中,剧组对百乐门舞厅、外滩码头的精细复原,不仅重构了观众对旧上海的想象图景,更预示着中国香港电影北上取景的创作潮流。《大上海1937》的尝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张彻对内地电影市场的敏锐洞察,不仅为90年代港导北上风潮埋下伏笔,其将武侠类型与主旋律叙事相结合的探索,更预示了后来《叶问》《十月围城》等新派武侠片的创作路径。而这种创作基因的隐性传承,使得《大上海1937》超越了单纯的娱乐文本,成为研究华语电影工业演进的重要切片。当我们剥离那些略显生硬的情节转折与脸谱化的人物塑造,看到的是一位花甲导演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突破。那些喷洒在租界墙垣上的热血,既是银幕英雄的宿命写照,也暗合着张彻电影人生的最终注脚——在商业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始终保持着对阳刚美学的执着追寻。这种创作精神,正如影片结尾林怀部刺向汉奸的致命一刀,虽不完美,却足够凌厉。(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