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在石

有片源
1991年
1988年
剧情:1979年,地处川滇交界的国家钢铁骨干企业——华江钢铁公司,由于生产出现滑坡,经济效益下降,许多人开始打点行李准备调走。 这时,总经理田耕陪同国务院负责人章旭来到住宅区看望大家,并认真听取了职工们对华钢改革的建议。随后,田耕和总经济师仲天文来到北京。在国务院会议室,田耕向各位领导陈述了华钢承包经营责任制方案,他表示只要批准此方案,每年保证向国家上交5千万元。 不久,国家批准华钢实行承包制。田耕与党委书记肖沛成在启用蓝雨蒙任副总经理的问题上,产生了意见分歧,为此事田耕还惹恼了当事人冯璐。 田耕的妻子江静雯是一名优秀演员,她牺牲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可女儿媛媛对父亲的批语却是:是个好经理,但不是个好爸爸。为了实现6年里把利润翻一番的目标,田耕冲破阻力将华钢向国际银团垡的方案送北京审议。 在章旭的坚决支持下,华钢借贷两亿三千万美元建设二期工程的报告终获批准。仲天文赴香港考察。田耕再次考虑二期工程让蓝雨蒙挂帅。为了减轻人事上的阻力,田耕在舞台上找到冯璐,请她在人们面前离蓝雨蒙远一点,不料她闻言竟当众吻了蓝雨蒙。国际银团提出,以华钢的固定资产做抵押方可贷款。田耕同意并去北京签字。在国际银团24家银行代表签字同意的酒会上,媛媛动情地唱起华江之歌。 华钢二期工程按期开工,工地上热火朝天。夜晚,田耕请冯璐到餐厅吃饭,又特意约蓝雨蒙作陪,冯璐眼睛涌出泪花。田耕回到家中,他望着眼戴花镜的妻子,感慨万千,为了祖国的钢铁事业,他自己知道所欠的夫妻情、父女情、同志情太多了。 影片以八十年代的改革作为现实背景,展现了国家钢铁骨干企业华江钢铁公司在历史的阵痛期进行的艰苦卓著的变革热情,讴歌了我国钢铁工业勇于奉献的改革者的精神风貌。
1983年
导赏: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特急警报333》是电影工作者们在国产灾难片领域探索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片名中出现的“333”也正是即将淹没全城的水位海拔标高。影片通过发生在四川地区的一场洪水,讴歌了以郑书记、方县长为代表,始终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好干部们,并对一些在灾难发生时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做出有利批判。影片在1983年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特急警报333》以四川地区某县城作为背景,讲述了在面对几十年一遇的大洪灾时人们做出的反应。郑书记、方县长作为父母官,始终出现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通过当地驻军的有力配合,成功转移了部分受灾群众,保障了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基础设置,使得救助行动取得较大成果。在刻画洪水来临时,导演运用声音和光影营造出了灾难来临的效果,突如其来的背景音伴随着水中漂浮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倒塌的房屋出现,更增加了惊悚的效果。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导演也设置例如水电局长利用职权擅自使用车辆提前转移自家财产,缺席抢险救灾会议对公共财产和同事不管不顾;还有一些人利用天灾发横财,通过非法占有的手段窃取他人财物,通过这些情节,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做出有利批判。在《特急警报333》最后一场戏中,从上游飘来的盛满危险物品的油罐成为六万多名群众转移过程中的最大威胁,不仅会影响通往外界的唯一桥梁,还会对葛洲坝水利枢纽造成重大威胁,船长陈光对此直面危险,在他抉择过程中一系列生活中的画面不断闪回,表现他对于美好生活的留恋,最终通过自我牺牲,解除了油罐的威胁。因为时代原因,《特急警报333》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方县长等人在失去亲人后情绪表达过于平静,一些违法乱纪人员最终也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等这些与现实生活出入较大,但总体来看《特急警报333》对国产灾难片的创作还是起到了引领作用。(编辑:方舟)
1979年
剧情: 1975年,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正在黄河岸边干校劳动的何丹,突然接到调她回京的指示。何丹的归来,使大家很高兴。女儿小奚的男朋友、何丹的学生肖雨迟也赶来聚会。但当何丹从女儿口中得知他放弃大提琴,参加了文化部"初澜"写作班子时,心中十分不安。何丹原是乐团的负责人,这次被调回来,现任的领导刘亮向她下达的任务竟是要她写一篇批判《黄河大合唱》的文章,何丹断然拒绝。深夜,何丹的老战友,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王振魁来到何家,他带来了总理对何丹的问候,何丹深受鼓舞。她鼓励乐团老指挥周炎重新拿起指挥棒参加演出,热情辅导以雷大龙为首的工人业余演出队排演《黄河大合唱》。何丹的这些活动,引起"四人帮"在文化部的代理人--部长的注意和恐慌。他们一面秘密绑架了雷大龙,一面收买利欲熏心的肖雨迟。何丹母女发现肖雨迟带着写好的攻击周总理的文章要以何丹的名义发表,又得悉是他出卖了雷大龙,对他进行了严厉的痛斥。部长等人又一次决定将何丹、小溪和雷大龙的妻子谢玲下放干校劳动。何丹上书毛主席、党中央,揭发"四人帮"的罪行。在何丹即将离开北京时,王振魁带着毛主席的批示赶到了火车站。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音乐会胜利召开。但与此同时,何丹却遭到"四人帮"的非法绑架。在被绑架的途中,何丹仿佛又一次听到了汹涌嘭湃的黄河怒涛和雄壮的《黄河大合唱》。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