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扬

Zaiyang Li

1981年
导赏:电影《南昌起义》以江西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八一风暴》为蓝本改编创作而成,以真实的人物、宏伟的气势和富有历史特征的情节再现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的献礼之作,影片在1981年上映后广受好评,相关的艺术创作手法引发业界讨论,为之后同类题材影片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话剧《八一风暴》相比,《南昌起义》运用电影艺术的优势,高度还原了1927年中国共产党遭遇的政治危机,在蒋介石打死屠杀共产党员、武装镇压工人纠察队和汪精卫打着“东征讨蒋”旗号秘密分共的同时,共产国际的干预也导致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重大分歧,在此危急时刻,经过激烈讨论终于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斗争的序幕。在忠实还原历史的同时,《南昌起义》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第一次由演员扮演的周恩来出现在大银幕上,打破了演员扮演国家领导人的禁忌。片中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十几位之多,导演汤晓丹要求以形似为主导,再通过排练缩短演员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为许多当时观众们并不熟悉的新人演员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从呈现效果来看,首次出演电影的孔祥玉将戏份最重的青年周恩来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角色果敢和沉稳的特点,由他饰演的青年周恩来也成为银幕经典形象。除此之外,对张国焘等历史人物的塑造也值得肯定,对于观众们了解历史全貌起到重要作用。《南昌起义》的主创们在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后代了解南昌起义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银幕资料。(编辑:刘方舟)
1980年
导赏:“一切都会过去,唯有真理永存”这句台词在电影《405谋杀案》中,不仅是对案件真相的执着追求,更是对人性光辉与正义信念的坚定颂扬。仲星火饰演的陈明辉,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公安,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和重重阻碍,始终坚守着对真理的信仰。他深知,无论案件如何扑朔迷离,无论幕后黑手如何狡猾阴险,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电影不仅以惊悚悬疑的手法呈现了案件的侦破过程,更在台词、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影射了与“四人帮”作斗争的社会政治现实,宣扬了新时期“实事求是”精神。尽管影片在叙事模式还保留有“十七年电影”的影子,但它将破案过程当中,公安人员通过层层递进的推理以及一个个证据的收集、筛查,最终结果水落石出的过程细致地呈现给观众,剧情设计环环相扣,一浪高过一浪。在展现刑侦方式上也颇具创新,汇合了收集指纹、辨识足迹、尸检、录像带、假设推测等具体手段。影片融合了刑侦、谍战、追车、武打、卧底等多种元素,使得影片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又不失观赏性,同时通过人物行动凸显出公安战士质朴可亲、文武双全、坚持真理、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演员仲星火的表演更是逼真、利落、层次清楚,体现了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对动作的精准把控。影片在艺术手法上堪称惊艳,调度水平超一流,剪辑手法新颖而大胆,充满了细节和巧思。如开篇字幕背景用照片的替换实现,瞬间确定了基调与主题。背景音乐的使用亦十分惊艳,处处贴合影片的节奏,时缓时疾,时高时低,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悬疑氛围。影片在当时创下了20世纪80年代观影人数和票房收入均过亿的票房奇迹,其成就不仅使之成为一部难以磨灭的经典影片,更在中国电影史上树立了一座巍峨的里程碑。(编辑:明慧)
1979年
导赏:电影《蓝光闪过之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摄制,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通过讲述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普通人如何克服个人痛苦,共同重建新生活的故事。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真实、准确、细腻的对人物情感的描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编导紧紧抓住“情”字,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的坚韧与互助精神。影片中的主人公邢惠明(赵联饰)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心爱的妻子和女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一度万念俱灰,悲痛欲绝。但为了那些同样失去父母的孤儿,他毅然决然地振作起来,承担起抚养孤儿的重任。邢惠明这个角色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那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以及面对灾难时的坚韧与担当,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庄静娴(贺朔华饰)是影片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她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爱人在地震后失踪。在巨大的悲痛中,她选择跟随邢惠明一起撑起育红学校,竭尽全力照料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她的形象代表了那些在灾难中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女性形象,为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情的色彩。此外,物资局的采购员石新(冯笑饰)也是影片中的一个亮点。他机灵、热情、乐于助人,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千方百计为孩子们找到食物和药品,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坚韧。《蓝光闪过之后……》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以地震为题材的影片,填补了国产灾难片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它不仅是对真实的唐山大地震的一种镜像反映,也是对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触动。影片在视觉特效和场景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编导们注重环境气氛真实感的塑造,通过逼真的特效手段,再现了地震时房屋倒塌、烈火燃烧、人群奔逃等震撼人心的场景,美工师黄洽贵凭此片获得1980年第3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工奖的殊荣。(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