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平

有片源
2009年
1994年
剧情:东林市有一拐卖妇女的犯罪团伙。少女甘子花拼死从人贩子手中逃出,被一骑残疾人车的人撞成重伤后活埋。案发现场还发现一名叫赵秀芬的妇女被撞成重伤。   刑警队长陆野和警员郑倩茹、刘真负责破案。郑倩茹丈夫去了加拿大,与别人结婚生子。她在军校的同学盖建平因训练时负伤,腿落残疾,也在东林市工作。二人暗中相恋,但都不好明说。经现场勘察和赵秀芬提供的线索,盖建平成为最大的嫌疑对象,确凿的事实连郑倩茹也不能否认。公安局扣留盖建平,但他情绪很大,陆野放了盖建平,对他实行监控。刑警队又从离现场不远的罗大石、罗大力兄弟的修车场发现了甘子花的纽扣,搜查盖建平住处,发现了他和郑倩茹的合影照片。盖建平去找郑倩茹,郑指责他驾残疾车作案,又指他与罗家兄弟共同作案。盖建平去找罗家兄弟算帐。公安干警逮捕了罗家兄弟,根据他们的供认,陆野认定作案者是一个酷似盖建平的健康人。 盖建平回家询问母亲,证实自己有一个孪生兄弟,5岁时被人拐卖失踪。盖建平把自己的照片复印50份,发动他的残疾人兄弟到处查找和他相象的人。与此同时,陆野加强了对盖建平的保护。案犯郭元龙终于出现了,盖建平指挥残疾人车队包围了他。盖建平道出了他的真实身份是盖建明,并对他晓以大义,终于使郭元龙(盖建明)投案自首。郭元龙的情妇顾丽萍受人贩集团威胁要交出郭元龙。公安局严密封锁消息,利用人贩集团不认识顾丽萍,使盖建平化装郭元龙、郑倩茹化装顾丽萍,分别与顾丽萍和人贩集团接触。    经过几次较量,首犯黄业青和李刚立终于露出马脚。盖建平在码头发现黄业青和李刚立,要求放回“顾丽萍”,但这时郑倩茹身份已暴露,被歹徒劫持。盖建平也被劫持而去,并准备把二人烧死在船舱里。危急时刻,二人逃出,继续追捕逃犯。    公安干警接郑倩茹报告,紧急出动,残疾人车队也同时出动,黄业青、李刚利得到了应得的下场。十余名被贩卖的姑娘获救了。经过这场考验,盖建平、郑倩茹一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1993年
剧情: 病入膏肓的元济公司董事长柴元济令儿子柴益良带新娘杜雯去苏州木犊镇度蜜月,顺便寻找一个叫穆彦的年轻人。当柴益良找到衣着破旧、满脸痞气的穆彦时,不幸遭人暗杀。穆彦打电话到旅馆将杜雯约到自己的住处。起初,杜雯误将长相酷似柴益良的穆彦当做自己的丈夫。当她见到丈夫的尸体时,杜雯愤怒了,欲和穆彦拼命。穆彦的一番话使她冷静下来。杜雯改变了主意,她胁迫酷似丈夫的穆彦冒充益良打入柴家。回到柴公馆,在善于见风使舵的杜雯掩护下,穆彦顺利地骗过柴元济的眼睛,顶替益良任公司常务董事。办公室女秘书李琳清纯可爱,穆彦对她一见钟情。一天,穆彦约李琳去吃饭,在公司过道,穆彦被过去的把兄弟蒋三认出并敲诈钱财,见事不好的李琳叫来益良的姑父顾名胜,才使他得以解脱。几天后,蒋三持枪上门纠缠,迫使穆彦答应其条件。次日晚,蒋三来取钱时,一头栽倒在桌上,七窍流血。警察在蒋三的衣领中发现一把丽都饭店衣帽间的钥匙,并在其中找到一把黄色绸布女花伞。穆彦不断接到匿名电话,要使他这个冒牌货现原形。惶恐不安的穆彦以重金请私人侦探胡波为他查清对方是谁。胡波发现柴元济的贴身佣人阿松每个月都要去找一个叫奚美凤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又常与另一男人幽会。穆彦与杜雯想了个引那男人出洞的计谋。夜晚,阿松接到个莫名其妙的电话,但她还是如约走出柴公馆。一个熟悉的男人招呼她上了车。阿松发觉了前排的奚美凤,顿生疑窦。突然,阿松的脖子被绳子紧紧勒住 … … 奚美凤和那男人正欲毁尸灭迹被警察抓获。原来,那男人是顾名胜。为了家族的荣誉,柴元济用金钱收买了警长,将顾名胜“无罪释放”,他叫顾名胜选择一个体面的死法。一天,柴元济向大家宣布:李琳是他的亲生女儿,穆彦惊呆了,杜雯则心存酸楚和妒嫉。顾名胜与洋洋得意的穆彦相遇,心头火起,拔枪射向穆彦然后驾车逃走。他的车与胡波的车相撞而身亡。墓地,柴家为顾名胜送葬。李琳挽着受伤的穆彦来到这里。她撑起黄花伞为穆彦遮雨,顾名胜的妻子柴惠猛然想起自己也有一把同样的伞,柴惠去丽都饭店取伞时被带到警察局,之后,穆彦也被警察带走,李琳含泪为他送行。回到柴公馆,她从二叔口里得知,穆彦是柴元济的私生子。李琳如五雷轰顶,残酷的事实打破了她对爱情的向往。  
1992年
1989年
1985年
1984年
导赏:“大桥下面”的片名与影片内容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片中表现苏州河上几组大桥的空镜头也与故事情节关联不强。然而,一些抱有陈腐观念和世俗偏见的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将桥上桥下比作职业等级、条件优劣的区别,编导巧借其意,取材于“桥下”之民、“桥下”之事,宣扬“桥下”之路。把最广泛、最普通,也许还被一些人贬为最“低档”的劳动人民的情操、美德加以赞扬和渲染。影片围绕两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待业青年克服生活困难,通过个体劳动谋得幸福生活的故事,记录他们迎着时代的风浪前进的历程。影片叙事不急不躁,结构严谨工整。白沉导演提出“导演不露痕迹,摄影不露痕迹,表演不露痕迹”的“三不要”原则,使影片呈现出一种淡雅、含蓄的艺术风格。作为剧情中心的爱情故事的两位主人公——秦楠和高志华在生活中的日常表现得到了扎实贴切的展示,细致入微地关切了他们的身世、命运、遭遇和感情、思想、情绪,突出了主人公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歌颂他们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演员龚雪凭借此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斩获1984年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正确分析了她饰演的角色秦楠与每个剧中人的关系和每个规定情境中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表现手段。对父亲体贴入微,对儿子无限怜爱,对朋友热切关怀,对恶邻敬而远之,对好心而有偏见的婆婆谅解忍让,对恋人含情回避……龚雪展现了不同的表演分寸,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秦楠复杂的人物形象,她表面严峻冷漠,内心却充满着热情;她表面沉默无争,心底里却充满自尊与理想。她有最温柔的沉默,也有最激烈的感情爆发。如“打儿子”一场,“野种”的恶骂戳伤了她的心,她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屈辱!感情如深闸洪水,猛然爆发出来,狠打了孩子。打过孩子后又痛楚地抱子痛哭,展示了人物心灵的自责和无奈。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她由静到动,由弱到强,再由怒转悲的情感爆发令人折服、感动。(编辑:路明慧)
1983年
导赏:《快乐的单身汉》反映了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青年工人的生存状态。工人形象不再是十七年电影中的“高大全”式英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困惑的普通人。开头导演通过一群光棍汉的聚餐场景展现了他们作为工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他们之间的对话和行为充满了幽默和诙谐但同时也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种幽默与辛酸的交织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残酷。通过一系列日常生活的细节,导演生动地描绘了人们之间那种不加雕饰、纯粹质朴的情感。在造船厂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工人们之间的友情、师徒之间的传承、邻里之间的互助,都被刻画得真实而感人。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导演宋崇聚焦于表现丁玉洁与刘铁、石奇龙三人的情感纠葛。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抒写丁玉洁与刘铁之间建立在青梅竹马的情感基础上的纯洁爱情;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两人之间化解疑虑敞开心扉的过程。而刘铁的好友石奇龙在感情上虽然显得有些腼腆,但在友情和道义上却表现得非常豪爽和义气。当石奇龙得知丁玉洁心中所爱其实是刘铁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失落而怨恨或嫉妒。相反他选择了忍痛退让,成全了刘铁和丁玉洁的爱情,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风度和胸襟。片中“刚与柔”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既有工业场景的冷峻与硬朗,又不失江南水乡的柔美与细腻。造船厂的铁锤与火花不仅锻造着钢铁之舟,更铸就了青年工人们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灵魂。龚雪饰演的丁玉洁,宛若一朵水仙在工业的钢铁丛林中静静绽放,她的温婉与坚韧,消融了石奇龙等一众青年心中的迷茫。真是在硬朗阳刚的环境中,真挚的情感在银幕上流淌才显得更加自然动人,勾起了观众对那个纯真年代的深刻记忆,使人们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与温暖。(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