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有片源
2016年
2014年
2011年
导赏:《飞天》是一部关于载人航天的主旋律电影,影片讲述了第一代宇航员张天聪为了航天事业坚守奋斗二十年的故事。从内容与形式上来看,影片都追求一种不曾有过的磅礴大气。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综合国力的跃升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决定了影片应有的大片构架和格局。在角色塑造上,影片揭秘未曾表现过的航天员的特殊生活和人物命运。用好看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航天员的奋斗故事。电影中的第一代航天员张天聪,经历了同代航天员的转岗与离开,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继续坚守自己的航天梦,他也承担起了培养新一批航天员的传承与责任。在这20年中,他遇到了落选、妻子的陪伴、女儿的成长、病毒感染、错过母亲的离世,都没有阻碍他坚守的决心与前行的步伐,在与飞上天一次一次的失之交臂,终于在52岁迎来了一次执行任务的机会,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在这20年的坚守中,可以看出张天聪的坚韧不拔与决心。演员刘之冰也把张天聪的隐忍、痛苦、喜悦等感受演绎的打动人心。但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人物,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艺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此刻得以体现,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形象。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有诸多其他人物角色,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看出他们没有过多的妆造修饰,真实的根据每个人所处的身份环境打造真实的人物形象,突出他们的坚毅、果敢、严谨和朝气,着力刻画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飞天》以失败的个体的角度对中国的航天精神和航空事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达了对无名英雄的赞美,而不是简简单单塑造出一个战无不胜的空洞形象。不以成败论英雄,人性化的视角和创作理念让《飞天》置于主旋律电影中显得风格独具。在特技制作方面,影片也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影片后半段近半小时的篇幅讲述太空中发生的一场灾难,飞天1号和飞天2号先后于空间站对接,镜头的精密度,太空景色的营造,都十分精细。影片还采用实拍和特技结合的方式展现了一场地面灾难戏,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编辑:王晶)
2010年
2003年
导赏:影片作为中国第一部抗击SARS惊险大片,采用灾难类型片元素进行创作,在剧作上遵循了类型片的艺术规律,注重在叙事结构和画面造型上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在影像上追求视觉快感,强调鲜明、快速的影片节奏。为营造出惊险紧张的氛围,导演将叙事空间设定在一列封闭的火车车厢内,以狭窄的空间反映人物的心理状态,并借助列车的动态性强化视觉效果,列车的行驶、车厢内的摇晃、乘客们的慌乱等场景,都通过摄影和剪辑技术得到了生动的呈现,镜头画面多变的角度切换、列车内外的镜头结合、音乐音响的配合衬托,成为强化紧张氛围的强有力元素,从而营造出一种危机四伏、充满变数的不安全感。该片作为一部属于“主旋律”思想范畴的影片,突出了平民英雄叙事,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映射宏大的社会主题。影片中的女军医、列车长、乘警长等人都属于普通小人物,在面对病毒肆虐扩散之时,压制住内心的恐惧选择挺身而出,稳定乘客的紧张情绪,在生死考验面前迎难而上、奋不顾身。影片通过对小人物的群像书写赋予他们丰富的情感多面性,通过人物性格的真实凸显平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平凡英雄的非凡意义,热情讴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同时影片展现出人道主义的思想内涵,通过以一群民工为救治对象表现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对生的权利的尊重,同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描写,导演以平等的视角展现人物的真实面貌,恐惧、懦弱但依旧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在生死考验面前,表现他们忘却个人利益关切他人生命的有爱举动。在一列充满未知与恐慌的封闭列车空间内,上演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性关怀,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编辑: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