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芳

Qiufang Zhang

有片源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                                                      
剧情:美国人frank五十岁出头,最近很不顺,打曾祖父那辈留下来的家族企业——一间做奶酪的公司,传到他这辈上遇上了瓶颈,公司持久入不敷出,铁定破产。女儿在戒毒中心接受治疗,毒戒的很辛苦,情绪大起大伏,好时管他叫爹,不好时管他叫混蛋,没办法,谁叫自己离婚,苦了孩子。像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绝望地试图摆脱厄运的普通人那样,frank决定铤而走险,他要把公司包装好,卖给一位不知情的倒霉蛋儿,之后卷钱跑路,离美国远远儿的,带着心爱的女儿以及自己那颗注定要缓好一阵子才可能康复的良心。 简而言之,frank痛苦地决定当一把坏蛋。 感谢全球化,“地球是平的”,买家居然来自大洋彼岸,一名中国人对认购这间“高利润”的公司表露了浓厚的兴趣,他叫李强,来自北京。于是frank有了他的中国之旅。 frank一下飞机便交上了好运,他恰巧是中国第八千八百八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位入境客人,这组数在中国很吉利,frank成了全中国的贵宾,稀里糊涂地当了一把名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坏运气不期而至,先是号码箱丢了,急火攻心,接着他暂时丧失了听力…… frank从机场直接奔了医院,在那碰见了买主李强。此人脾气暴躁,看上去心神不定,frank有所不知,这主儿现在比自己还倒霉。 李强最近太不顺了,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三角债,办公室天天坐着一帮要账的,欠账的那位没事就找他唱卡拉OK,就是绝口不提还钱的事,末了还得他来买单……,这是事业;再说家庭,妻子非但不体谅他天天在外面跑生路的辛苦,反而一门心思地认定他同女秘书明辰搞外遇,为一桩没影儿的事玩命琢磨自己……,在美国念书的儿子最近回国度假,不着家,就是回来也一句话没有,好像突然变成了哑巴……,另外还有一件不幸的事,只有李强自己知道,他被查出脑部有一处阴影,弄不好是癌。李强陷入了严重的抑郁,处处看到死亡的迹象……一个人的精神无法同时为多件事着急,否则会崩溃。frank来的时候,李强已经坚信自己不日将死,他想着一定要在死前为妻子和儿子谋一条稳固的生路,于是决定购买frank这间“利润丰厚”的海外公司。 生意当然不会以frank所期望的那种速度进展,李强现在根本没钱,为了稳住frank赢取时间,他派漂亮的女秘书明辰先带frank在北京“好好转转”,自己抽身去解决公司的财务危机。 于是一个急着卖假公司,一个急着去找钱,俩人都挺急,就是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 骗子都不用费多大努力,总有愿者上钩。“八个八”先生frank好像在中国注定要交好运——他宾馆里的邻居白先生夫妇豁有钱,穿金带银,出手阔绰,虽然看着像农民,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学习西方文化的热情,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比李强更急着要“走出去”。这位因为拒签而被憋在五星级酒店豪华套间里的山西矿主,由于矿上出了砸死人的事故,猴急着研究携妻子跑路,正置崩溃的边沿,美国邻居的出现,让白先生出现了幻觉,他居然在frank的头顶看见了一圈佛光,于是认定这老美是自己的救星,一定有办法把自己弄到美国去…… 得来全不费功夫,frank和白先生从相识到相知进展神速,很快就到了谈生意的阶段,frank好像忘了原始买主李强,反正是骗局,frank顾不上太讲信义了。 李强的生活却越来越倒霉,一路下滑,欠他钱的刘总除了唱歌绝口不提还钱的事,还看上了李强的秘书明辰,钱越欠越有理……而派人来要账的老朋友王总却好像比李强还可怜,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叫李强没法子翻脸……家中,妻子认定了李强成天虎着脸不说话是因为不再爱自己了,而且越来越坚信丈夫同苗条的秘书明辰有一腿,开始破罐破摔,玩命狂吃折磨自己……至于儿子,依旧不说话,越看越让人生气。 要账的王总突然自杀令李强的心情败坏到了极点,他认定那是因为自己没及时还钱,于是也出了幻觉,经常冷不丁地看见王总挺吓人的跟着自己……他认为那是自己将死的征兆,再想到自己死后儿子和妻子那悬而未决的生路,李强近乎崩溃…… 时间不等人,奶酪公司签约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周末李强让明辰作陪把frank请到家里,自frank到中国以来俩人头一次正式坐在一起。frank心情不错,公司好像马上能出手了,多亏有白先生,而面对于李强他不得不出于礼貌应付一下。李强的倒霉运气似乎注定要感染周末餐桌上的一家人,在frank的眼里他们一个比一个古怪,而最最古怪的要算还没来得及谈到主题就已经崩溃的李强。 生意自然还是没谈成,这于frank来讲倒不是很介意,不谈更好,富有的白先生似乎比李强更禁得起打击。 但李强的状况却令他越来越担心,从李强身上frank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老人就是因为得了严重抑郁症而自杀身亡的,而现在李强看上去离那似乎不远了。frank更不想骗李强,甚至后悔认识他,给自己本来就脆弱的良心找麻烦,可他又管不住自己想帮李强,俩人越聊越深,快成好朋友了…… 那边白先生准备的现金足够frank开始新的生活,久别的女儿在召唤他。frank正骑虎难下之时,白先生出事了,山西警方终于找到了逃跑的矿主夫妇,只要有罪就要接受惩罚,不管那惩罚是行为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frank开始真正思考起命运这个大命题,现在有两条路摆在frank面前,(一)继续骗下去,让已经足够倒霉的李强继续倒霉,毕竟后者至此仍不明底细,还在那玩儿命凑钱呢;(二)放弃骗局,让已经足够倒霉的李强不再继续倒霉。 frank选择了后者,他又找到李强——自己在中国新交的好朋友,这一次终于没有了良心上的负担,而此刻的李强似乎连马上死去都成为不能选择的事情,他的生活已经一塌糊涂,他急需找人倾诉……当这两个来自不同国度的中年男人终于鼓足勇气向对方敞开心扉,一吐淤积在心中许久的郁闷、不解、悲伤、困惑,总之属于中年男人的一切真相时,“好运”正悄悄笼罩在他们的周围,他们发现彼此都能给予对方重振雄风的机会……
1999年
导赏:《没完没了》是冯小刚导演上映于世纪之交的经典贺岁喜剧片,片名与前作《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相应,进一步打响了“冯氏喜剧”的招牌。本片由葛优、吴倩莲、傅彪、徐帆等主演,并有孙红雷、张涵予、王中磊客串,讲述了一个由“欠债还钱”引发的绑架闹剧,并以温情圆满的结局,为观众带来笑中带泪的观影体验。冯小刚以明确的“市民导演”自我定位,生动地表现了北京人的个性和日常生活方式,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让观众油然而生亲切之感。《没完没了》的剧情充满了游戏感,以绑架事件这一极具戏剧性的事件将角色被推出正常的生活轨道,同时设定了债主、雇主、三角恋爱的特殊人物关系,妙趣横生的情节设置也突出了悬念感,种种元素的综合运用使之令人喜闻乐见。误会、夸张是一般喜剧片常用的手法,《没完没了》也不例外,但该片较注重人物的性格逻辑和情节的因果关系,人物的心理发展和剧情的发展推演能令人信服,进而在导向故事高潮的各条线索收束得自然合理。葛优所饰韩冬的性格逻辑基本上决定着剧情的发展方向:误会和性格冲突,一次次将韩冬逼到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每个生活化的细节和行动抉择中都展现出他朴实和善良的小人物形象。有别于一般喜剧狂欢到底的娱乐性质,《没完没了》对欠薪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体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而韩冬罹患绝症的姐姐这一角色设置则传递出对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韩冬善良人性的赞美。对于小人物所遭遇的困境,电影没有简单地通过虚构奇迹将其解决,而是以韩冬一段温情脉脉的独白渲染出淡淡哀伤的氛围。剧中人物对于新千禧年幸福生活的期待,今天看来仍令人感慨万千。(编辑:曾奕琦)
1998年
导赏:上映于1999年的电影《春天的狂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礼作品,由我国著名第四代导演滕文骥执导,邵兵、瞿颖、袁泉等主演,入围第19届金鸡奖6项提名,并获第5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的荣誉。影片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为主角原型,将扎根祖国大地、汲取民族艺术滋养的作曲家赵黎明的艺术人生作为叙事主线,表现了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以及他历经挫折仍坚持创作,终于写出一首首热情洋溢、脍炙人口音乐作品的曲折经历,揭示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与群众相结合、走到生活中去的真理;并将他与苏雨的爱情故事作为剧情副线,整体节奏明快,简约而隽永。电影故事情节和音乐作品有机地溶为一体,以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等群众歌曲作为配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导演在构思这部音乐片时,并不将其作为一部完全纪实的传记片来处理,而是巧妙地通过施光南的音乐和他的人格魅力,展开自由的想象,使得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人物经历和音乐创作的关联也更具戏剧张力。比如讲述赵黎明到新疆采风以及下放到陕北高原劳动,地域性的风土人情作为视觉元素让画面显得美轮美奂,而与当地人民的深厚情谊也使得创作灵感的汲取更加自然,虽然施光南本人并没有到过上述地区的亲身经历,但创作者借此生动恰切地塑造了一个人民音乐家的形象,令其创作生涯、人生悲欢与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片中穿插耳熟能详的音乐唱出了一代人心中的豪情,引发观众思绪万千、荡气回肠的深深共鸣。(编辑:曾奕琦)
1997年
导赏:《甲方乙方》是一部由冯小刚导演的具有浓厚本土性文化色彩的喜剧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由主演葛优、刘蓓、何冰、李琦等饰演的角色,呈现了市井百态小人物的温馨感动,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四个年轻人从造梦者,最后成为圆梦者,最初以盈利为目的,最后以慈善为信念。影片采用“小品串联”式的结构,六个不同的小品式段子代表了六种不同阶层的人的梦想,而这正是影片的弧光,表现出小人物的生命哲学。《甲方乙方》既契合了当时的时代氛围,也体现出冯小刚电影的独特气质,兼具讽刺与幽默,既有现实主义又有夸张手法,对社会问题作出深刻揭示的同时情感依旧细腻入微。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凭借独特才华和深厚文化底蕴,创造了极为特别的“冯氏幽默”,一种“大荒诞,小真实”的荒诞美学。这部影片正是用幽默喜剧的方式折射出人们不懂得珍惜当下生活、人际冷漠的一面,而荒诞中同样有着真实的生活和人情冷暖。冯小刚将市井小人物的温暖感动以一种平淡的叙述方式传递的如此真切,同时,又将严肃而略显戏谑的社会主题以一种看似幽默诙谐的表现方式传递给观众。《甲方乙方》这种小品式俗套的逗乐形式和杂耍式戏剧张力的影片的出现,无疑是中国喜剧电影的一大进步,而在给予国产喜剧频繁笑点的同时,也蕴含着强大的人文关怀的社会表达。影片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取得了巧妙的平衡,不仅斩获了第21届百花奖三大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更夺得1998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同时,《甲方乙方》作为内地第一部“贺岁片”,为中国观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中国内地电影开始具有明确的电影档期的概念,进而加速了中国电影的商业化步伐。“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甲方乙方》台词),这便是贺岁档的意义。(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