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胡瀚文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2年
生死罗布泊
编剧
/
导演:
董玲
/
主演:
王洛勇
/
杨圣文
/
艾尼瓦尔·阿不拉伊提
/
周波
/
袁琛
/
阿尔森·阿不都拉
/
艾克拉木·艾克拜尔
/
马冬
/
播放正片
导赏:
这是一部关于地质8勇士勇闯“死亡之海”的故事,山塌、地陷、热浪袭人、湖水吞噬,进去8人,死亡4人,失踪1人,幸存3人,他们用生与死的抉择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影片在尼克松访华的大格局下展开,起点非常高。随之将镜头聚焦于一群看似平凡却心怀壮志的地质工作者,他们在大时代的洪流中,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深入罗布泊,这一被誉为“生命禁区”的神秘之地。他们怀揣着朴素而伟大的理想:让中国拥有自己的钾盐资源,确保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享受到钾盐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健康保障。影片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性冲突和华丽辞藻,转而采用一种内敛而富有张力的叙事手法,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场景再现,展现了地质人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大无畏气概。导演董玲通过大量的航拍镜头和细腻的特写镜头,展现了地质队员们所面对的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未知的生命威胁以及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与困苦,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罗布泊的探险现场,与地质队员们一同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此外,维吾尔旋律的音乐成了影片中特殊的“主角”,被强有力地植入。简单的九字“罗布泊,你神秘,你美丽……”贯穿始终,灰狼乐队苍凉、雄浑、悲壮的乐声和吟唱,为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深邃而震撼的氛围,与苍茫的沙漠、戈壁等大自然的氛围融合一体。重复和叠加的音乐段落形成了节奏,参与到影片的精神叙事,步步紧逼观众心灵。《生死罗布泊》是一部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观看的影片。它不仅是一部讲述地质人探险寻钾的冒险史诗,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人精神风貌、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编辑:明慧)
2011年
杨善洲
编剧
/
导演:
董玲
/
主演:
李雪健
/
奚美娟
/
艾丽娅
/
李晨
/
胡明
/
吕一
/
房子斌
/
陶虹
/
黄素影
/
李佳
/
播放正片
剧情: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时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全力以赴发展农业,可当地因为历史原因造成山林被大量砍伐,生态失衡,不仅百姓吃水都成问题,保山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很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面前,尽管杨善洲带领地委全力组织抗旱,可如果不是一场大雨,保山几乎颗粒无收,已经准备收手要救济粮了。虽然侥幸保住滇西粮仓的称号,但杨善洲意识到改变环境势在必行,要扭转看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他下定决心自己当“龙王”。秘书贾祥是杨善洲身边最亲近的人,一直以来对杨善洲的严苛自律颇有微词,觉得杨善洲不顾家,不但几个女儿没有沾到他的光,就连在乡下的老母和妻子也没有享过一天福,甚至符合条件的妻子办农转非的手续也被杨善洲扣下。贾祥尤其不能理解杨书记工作中对一些小事的处理方法,然而,在一次走访中,当老百姓请他带杨书记接受磕头以后,贾祥的心灵受到震撼,他把杨善洲作为了自己人生的标尺。年富力强的干部牛长平有胆识有主见,杨善洲综合各方条件,在退休前向省委举荐牛长平接任地委书记一职,自己则去种树,还子孙青山绿水。地委全体党员干部请杨善洲为预备党员作领誓人,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作为送别,贾祥就是宣誓的新党员中的一名,他立志象杨善洲一样,做个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人。杨善洲两袖清风,只带走了办公室里一盆自己栽种的雪松盆景和一幅中国地图。杨善洲终于回到施甸乡下的家,家中老母妻子一直由大女儿照顾,也因此,大女儿当年放弃学业,杨善洲对大女儿心生歉疚,将希望放在外孙阿昌身上,嘱咐他好好念书,承诺供他读大学。因为父亲不顾家,性格刚烈的二女儿与父亲产生隔阂,满以为退休后的父亲可以多些时间照顾家人,可得知父亲退休后还要上山种树,父女间误会更深了。杨善洲着手做上山的准备,将百姓召集起来,以山林入股的形式,顺利建成大亮山林场,十八岁的少年周波从这一天起,将自己的命运与大亮山与杨善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开山垦荒的日子是艰苦的,艰苦环境下的快乐更加珍贵。杨善洲看着漫山遍野的树苗心生欢喜,可毒草却几乎毁掉他们的期待。尽管杨善洲不眠不休找到解决办法,依然蒙受上山后第一次巨大损失。为弥补损失,杨善洲决定种植经济果木,不想却图便宜买了劣质果苗,林场职工两年的劳动化为泡影,杨善洲深刻的自我检讨,为早日还上贷款,从那天起,他开始走上街市,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下捡果核育苗,在他的带动下,原先怕丢面子的林场职工们都能坦然的上街捡果核。贾祥定期上山送报纸,发现杨善洲人在山上,可心里却牵挂着关注着山下的一切。在山上种树的日子单调而艰苦,有些人走了,更多人还是留了下来。周波从一个懵懂少年渐渐成长,巡山时抓住几个烤红薯的孩子,杨善洲得知孩子不上学的原因是民办老师流失,设法将相关部门干部共同邀约上山,解决问题。此举却将二女儿彻底激怒。二女儿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忧,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牛长平升任省领导,上山看望杨善洲,发现林场环境与杨善洲给他描述的完全不同,牛长平决定,给林场建房修路。新房建成,路也修好,山上种满了树,时间过去了十七年,这期间杨善洲老母亲去世,外孙阿昌考上大学,二女儿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取了理想的学校,也终于理解了父亲对她寄予的期望和爱。周波女友家提出要周波下山才肯结婚,杨善洲做出决定,送周波和另一个患有风湿的场工下山,并祝愿他们生活幸福。周波携新婚妻子上山,杨善洲放心了,这个十八岁就上山的少年已经有责任有担当。杨善洲将林场交接给周波,放心地下山,这一去,他再没能回到他付出全部心血的大亮山。
2009年
别尔克乌
编剧
/
导演:
董玲
/
主演:
王洛勇
/
韩立勇
/
播放正片
剧情:
本片讲述了一名朴实无华的军垦战士,继承父辈的崇高使命,甘于平凡与寂寞,长年驻守在边防哨所的故事,通过表现一个普通兵团人的坚守,热情歌颂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军垦人扎根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精神。 边界上平静祥和,吴华长年一个人在哨所执勤,他的工作很简单,每天升降国旗,两天一次沿着边界铁丝网,巡视60至66号这七个界碑之间的17公里国境线。吴华巡逻的这块地方就是别尔克乌地区,陪伴他的只有一匹老马。 人武部徐部长理解吴华内心的孤独,一有空,他就骑上摩托车,来看望吴华。吴华一家三口,分在三处,他常年在边界执勤,照顾不上家里的妻儿,为此他很内疚,妻子有过埋怨,但最终还是理解并支持吴华的选择,因为这就是兵团人的职责。 伴随他父子两代十辈子的老马渐渐走不动了,徐部长给他带来一匹新马,吴华带着新伙伴认识这条他走了多年的路。冬天到来了,白雪覆盖的国境显得更加安静,一面高高飘扬的国旗在雪原中显得更加得鲜艳。2003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别尔克乌地区行使主权。 平静的日子还要继续下去,为了更多人的宁静,为了祖国的平安,吴华还要继续在他管理的七座界碑之间行走,因为他深深明白在此坚守的意义和价值……
2007年
两个人的教室
编剧
/
演员(饰 乡长)
/
导演:
董玲
/
主演:
牛犇
/
韩立勇
/
朱江
/
桑宗忠
/
王玲
/
杨海超
/
李晓梅
/
蒲东梅
/
胡瀚文
/
姜孟玲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改编自一篇真实报道,是一部艾滋病题材影片,讲述了一个父母过世又不幸感染艾滋病的农村男孩丁保健,因为媒体的不慎报道而暴露病情,开始遭受到村民的排斥,但在当地政府和众人的关心支持下,终于有了一个好归宿的故事。作为一部关注社会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该片以青少年儿童作为表现对象,突破了以往艾滋病题材的遮遮掩掩,打破了禁锢之门。导演董玲着重于展现该特殊群体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中的艰难处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丁保健身处社会边缘的生存状态,例如被社会歧视、排斥和剥夺教育权利等,种种细节表现人物在困境中的无望与挣扎,凸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影片在展现现实困境之时,也洋溢着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影片描述了丁保健的生存困境和心理需求,通过表现退休教师赵老师的无私奉献、村长的鼎力相助和村民们的逐渐接纳,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世界,体现出导演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作为一个颇具有沉重意味的社会议题,导演用一些轻巧的幽默稀释痛苦,通过刻画村民们性格的多面性表现他们对艾滋病态度的转变,某种程度上消除了歧视与偏见,全村上下形成了关心、关注、关爱的氛围,对社会起到了更好的呼吁作用。影片采用了自然而又质朴的拍摄风格,营造出贴近生活的氛围感。影片以大量的乡村自然风光为背景,其中包括广阔的田野、简陋的农舍和蜿蜒的小路等,呈现出乡村环境的原始风貌。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着重于表现人物朴实无华和充满人情味的特点,追求人物在生活中的自然状态,朴素的穿着和带有口音的方言均表现出村民烟火气。同时在光影与色彩的运用上追求自然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暖色调的画面与农村丰收晒玉米等景象相衬,透露出温馨舒适之感。(编辑: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