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信

有片源
1995年
导赏:《七七事变》再现了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继九一八事变后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由此开始了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八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这部历史题材作品由善于驾驭重大历史题材的著名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执导,也是继《开国大典》《大决战》《重庆谈判》后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推出的一部鸿篇巨制。影片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野心的同时,生动的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在这场抗击日寇的正义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抗日英雄,影片凸出表现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宋哲元在这场战争中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例如佟麟阁死后尸体送回,白发苍苍的父亲把自己的棺材让给儿子,并说儿子死得值得;赵登禹与母亲绝别时,母亲赠言:“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孝。”宋哲元的母亲怒摔花瓶这些细节的设置使民族英雄的形象更丰满、鲜活,也使人们领悟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力量。李前宽、肖桂云夫妇站在历史的角度,在述说事件的同时,全用全景式的结构把视角伸向相关的各个层面,达到史诗般的艺术效果。导演巧妙运用隐喻等表现手法,将卢沟桥上的石狮升华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昭示出中华民族是醒来的雄狮,正义战争一定会胜利,日本侵略者一定会灭亡。影片荣获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也成为李前宽、肖桂云导演生涯的代表作。(编辑:方舟)
1993年
剧情:  来自杂技之乡——古井镇的中学生黑子,在买自行车时抽到了18张奖券,意外地中了一等奖。黑子的父亲郭金福是古井杂货店的老板,前不久因无意中卖了假农药被工商所罚了款,并令其停业整顿。这天,黑子父子俩兴高采烈地进城领奖,却发现手中奖券的号码与中奖号码差一个号。黑子沮丧地将奖票扔在地上,却被一个外号叫“浪里白条”的诈骗老手拣去,扭头就走。黑子突然认出,父亲店里的假农药就是从这个人手中买来的。黑子父子找到浪里白条,欲拉他去派出所。浪里自条却掏出一张与中奖奖券号码完全相同的奖券塞给郭金福,让他领出奖金和他对半分。贪心的郭金福不顾黑子的阻拦,将一万元奖金领到了手。浪里自条找到郭金福分钱,并告诉他,那张奖券正是用那张差一个号的废奖券改的。黑子愤然揪住浪里白条要送他去派出所,却被父亲拦住。真正中奖的是一个名叫雪儿的姑娘。浪里白条担心事情败露,竟设计陷害雪儿和她腿有残疾的父亲。商店警卫大老郑轻信谗言将雪儿父女当成诈骗犯抓往派出所。冲突中雪儿受了伤。黑子将雪儿送进医院,留下了身上所有的钱,离开了。黑子回到家中,见父亲正在用冒领的奖金大宴宾客,十分气愤,将实情向母亲全盘托出。母子俩一起批评了郭金福贪图不义之财的行为。郭金福亦感到十分懊悔,但一时又无力归还冒领的奖金。黑子决心用汗水洗刷父亲的过失,瞒着家人和学校摆起地摊,靠表演车技挣钱,准备归还雪儿。并坦诚地对雪儿父女道出了真情,得到了他们的谅解。学校的同学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主动帮黑子搞起了杂技大义演。浪里白条受到公安部门的通缉,逃到古井镇,再次向郭金福勒索钱财。黑子闻讯后与同学们一道围追浪里白条,终于配合公安人员将其缉拿归案。
1989年
导赏:《龙云和蒋介石》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文献片,讲述了“云南王”龙云这一抗日爱国将领与蒋介石之间矛盾重重,蒋介石为了铲除异己,不断对龙云施压与迫害,最终两个人关系彻底决裂,龙云选择“联共反蒋”的历史切面。本片的主要看点和戏剧性,在于编导呈现龙云如何逐渐完成政治思想转变、如何逐渐看清蒋介石真面目、如何在陈纳德的援助下逃出蒋介石所布下天罗地网等一系列悬念。率滇军独当一面的龙云积极拥护抗日统一战线,同中共密切联系,暗中合作,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软禁于南京。当龙云设法暗渡陈仓,并以为尘埃落定时,在庆祝的宴席上由唐国强所饰其子却再一次发现了蒋介石密探在酒中下毒的阴谋。酒桌上“换杯子”的戏码,表面上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实际上已经是波诡云谲,制造出了极强的戏剧张力。上映伊始,为《龙云与蒋介石》提供了重要一手资料的龙云第四子龙绳文,不远万里从美国专程赶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电影《龙云与蒋介石》的首映式,并作出了高度评价,赞许八一厂的艺术家们敢于站在史学界的高度回顾与反思以往,坚持把历史的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力求将所展现的主要的情节,事件和人物都严格遵循生活中的原型,终使龙云的形象重现在银幕上。(编辑:曾奕琦)
1988年
导赏:电影《晚钟》是著名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的代表作,本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后期,一队八路军战士对穷途末路的敌人进行人道主义劝降的故事。凭借高屋建瓴的反战内核以及富有美感的镜头语言,《晚钟》斩获了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等多项荣誉,并在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作为战争电影,《晚钟》的主旨表达在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片并没有从敌我立场上对于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直接图解,而是站在观照人性的角度对战争的极端冲突作出深刻反思。影片中,饱受战火煎熬的村落生灵涂炭,愚忠于军国主义的日寇执迷不悟,而八路军战士则耐心进行劝降。通过描绘战争中每个人复杂的深层心理状态,导演表达了在人类文明历史洪流中,博爱慈悲的人性必然克服野蛮无耻的兽性的反战宣言。电影结尾,旷野上回荡起晚钟的声音,火红的夕阳下,象征着战争罪恶的瞭望楼终于被劈砍瓦解,为沉重的故事画上了一个饱含希望的句号。作为学院派导演,吴子牛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在电影形式上的造诣同样深厚,他的毕业论文题目即为《论场面调度》,本片中体现了其精彩的构图设计。《晚钟》中,日寇受困于逼仄的山洞,而八路军据守在开阔的空间,两处不同场景显示出极致窄与宽、暗与明的对比,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令影片深层内涵不言而喻。导演还很善用纵深调度,如开场大远景中一群儿童大喊着驱赶日本军犬,纵向奔跑的人群从画面两侧不断出镜,于是在银幕上产生横向运动的张力,让心理感受随着空间延伸而得到了无限的扩展,意蕴悠远,回味无穷。(编辑:曾奕琦)
导赏:《欢乐英雄》是第五代导演吴子牛的电影作品,其岳父司马文森是本片原著小说《风雨桐江》作者,其妻子司马小加则是编剧。故事聚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闽南地区的革命斗争,以演员陶泽如所饰蔡老六和徐守莉所饰玉蒜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地下党员受累于沦丧家庭而牺牲的悲情故事。原著长篇小说有着“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大团圆结局,而编导伉俪则出于艺术上的追求,将侧重点从旗帜鲜明的红色叙事改编为对人伦道德、命运安排的悲剧性探索,留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思想的鲜明烙印。第五代导演对于民俗题材有着叙述偏好,《欢乐英雄》同样将闽南地区婚丧、灯节、拜榕树等风土人情作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在秉承我国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导演还创意性地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魔幻主义的形式手法,让电影的视听剧情更具看点。例如对于榕树这一意象,因闽南人相信榕树有神性,创作者便有意将其作为地域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影片中多次出现。榕树是“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中一种超自然的道德力量化身,像一位苍老的长者冷峻地注视着世间的争斗”,当见证老烟鬼施加于儿媳玉蒜的恶行,榕树剧烈摇晃,发出深沉可怖的呐喊,将老烟鬼吓得瘫倒在地,让电影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在阐释电影片名时,编导传达了关于人生的思考:“那些在贫困、苦难和畸形的精神状态中挣扎求生并一心要追求欢乐的人都是英雄”,但狂欢同时又是危机四伏的,需要以理性对其进行审视。《欢乐英雄》在革命时期的大背景下,探讨了人性善恶、欢乐与生死、欲望与道德的命题,启示观者应将宏大历史与个体命运相结合来进行观照,由此获得深刻的启迪。(编辑:曾奕琦)
导赏:《阴阳界》中,吴子牛常以固定长镜头的使用形成时空的凝滞,画面保持长时间的静默,使影像自在流淌,缓慢的镜头移动、非线性叙事、画面的跳切和较少的台词营造了影片沉郁而肃穆的气质,使观众在观影的同时寄予自身思考。吴子牛在构图上强调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形成立体而深远之感;两极镜头的接连使用和镜头的迅速推拉形成极强的影像冲击力;影片以暗红色作为主色调形成高对比度,配合颇具形式意义的打光,使镜头中的人物形成某种雕塑之感,造成凝重而激越的情感氛围。影片中的一些片段摒弃了配乐的使用,使观众专注于画面本身,影片整体风格简洁,干净利落。《阴阳界》展示了闽南地方特有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开场对当地“鬼节”的场面描绘配合阴森诡异的配乐,暗蓝、草绿、鲜红等明度较高的色彩运用形成荒诞而迷幻的氛围,将观众带入于相应的情境之中,土楼等独特建筑的展示和“鬼节”等民俗活动的细腻描绘,营造了充满地域特色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民俗体验,将闽南地方的神鬼民俗与影片叙事和主题紧密相连,角度新奇而独特。《阴阳界》叙事紧凑,视角独特,将革命的故事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阴阳界”不仅是生与死的分界,更是善与恶、正与邪的区分与界限。影片以下下木人曲折的革命进程和在此过程中人与人的复杂关系,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善恶纠葛。许三多勇敢正直,重情重义,为心中的正义和信仰甘愿牺牲,他从鲁莽急躁到稳重、有领导力的成长转变贯穿影片始终。《阴阳界》聚焦于人物命运的刻画和历史的回顾,深刻地体现了战争的动荡和残酷,值得一看。(编辑:刘若能) 
1986年
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

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贾士纮/
主演:贾六/安琪/吴兰辉/
播放正片
1985年
夏明翰
夏明翰

演员/副导演/助理导演/

导演:贾士纮/
播放正片
1983年
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