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薇薇

Weiwei Yang

有片源
2011年
导赏:《最爱》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章子怡、郭富城主演的电影,是顾长卫“时代三部曲”继《孔雀》《立春》之后的最后一部。它以一个被艾滋病侵蚀的偏远山村为背景,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命运交织,探讨了人性、爱情、尊严以及生命的意义。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一个特定社会现象的艺术再现,更是对普遍人性的深刻反思。本片荣获第19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疾病笼罩的村落,这里的人们因为卖血而不幸染上了艾滋病,生命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绝望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被放大,展现出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画卷。顾长卫导演刻意隐去了疾病的具体名称,意在超越对艾滋病的固有看法,探讨更普遍的人生困境与抉择。影片采用了平视化的视角,通过已故的小鑫的叙述,为影片增添了魔幻色彩,同时也淡化了悲剧色彩,引导观众以一种更为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去思考影片中的人物和事件。这种视角的运用,使得影片不局限于对特定群体的描绘,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人性问题。《最爱》展现了困境中的众生相。无论是粮房的直率与私心,还是商琴琴的虚荣与真诚,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性格。顾长卫通过精准的事件选择和深刻的精神把握,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在生存的边缘挣扎的普通人。影片的主线聚焦在商琴琴和赵得意的爱情故事上。这段爱情虽然发生在绝境之中,却也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两人的关系从偷情到公开,再到最终的相濡以沫,这一过程虽然充满了争议,但也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坚守。然而,影片在处理这段爱情时,并未过分渲染其美感,而是保持了一种真实与克制,使得这段爱情更加贴近人心。在手法上,《最爱》尝试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一些超自然现象和动物的灵性,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同时,这种尝试也面临着观众接受度的挑战。顾长卫在影片中对魔幻元素的运用,既有对现实批判的深度,也有对人性美好的向往,这种艺术探索体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大胆尝试和创新。然而,影片在叙事上存在一定的断层和沉默,部分情节的跳跃和抒情的突兀,可能是由于影片在后期剪辑中的删减所致。这种不连贯的叙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但也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使得每个观众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爱》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和社会现象的电影,它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顾长卫导演通过这部电影,不仅呈现了一个特定环境下的人生百态,更是对普遍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思考。(编辑;赵敏)
2007年
导赏:《立春》是顾长卫执导,并由其妻子蒋雯丽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凭借该片蒋雯丽赢得了罗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影片讲述的是80年代一个小县城里王彩玲等艺术青年在追梦过程中理想不断与现实发生碰撞,最后发现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而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故事。与大多数的追梦电影不同,《立春》打破了励志套路,不是努力追梦就会获得成功,而是用最朴实无华,最现实的形式体现最平常的故事。2005年的《孔雀》是以另一种姿态关照城市的历史,那是一种小城文化,是更直接,更深刻地在城乡两种文明之间作出痛苦的游走。《孔雀》中总想放飞理想的姐姐,包括那个跑出去又了无生趣折回来的弟弟,都在表明乡土文明的强悍。顾长卫的新作《立春》则又把背景选择在一个城市——包头。通过几个女人的郁郁寡欢,再度阐释理想与现实天然敌对这一母题。《立春》中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将时间的顺序与段落式的社会描摹相结合,通过王彩玲的生命历程,串联起其他人物的故事,形成了一部社会长卷式的叙事。这种叙事方式,既展现了个体命运的波折,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得影片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深度。影片在视听语言上也颇具特色,歌剧、绘画、芭蕾等艺术形式被巧妙地融入到叙事之中,成为人物情感和理想的载体。这些艺术形式的唯美与人物的平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影片还通过北京城市和普通话的外在意象,与小镇的生存空间形成对比,凸显了小人物在理想追求中的孤独与无助。《立春》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它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群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成长。影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顾长卫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挑战的时代画卷,让我们在回望过去的同时,也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更多的思考。(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