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杰

Ma Jie

有片源
2019年
2003年
婼玛的十七岁
婼玛的十七岁

演员(饰 果罗)/

导演:章家瑞/
播放正片
导赏:《婼玛的十七岁》以诗意的镜头语言,为我们揭开了哈尼族女性隐秘而坚韧的生命图景。影片以少女婼玛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被现代文明悄然侵入的乡土世界,而性别意识与民族身份的微妙交织,则成为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底色。性别意识是《婼玛的十七》岁这部电影一个独特的亮点,这让我们随着创作者“一种关注”的目光,看到了哈尼族柔和坚韧的另一面。在影片当中,婼玛被塑造成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女孩,而且周围出现的哈尼族形象多为女性,如婼玛的好友落霞、在街边贩卖物品的老奶奶。在重构文本的过程中,创作者描绘的哈尼社会是一个女性社会,将目光投向这群质朴、坚韧的哈尼族女性,为她们构建出一片独特的戏剧空间,拍出了哈尼族女性的自然之美。这部影片更是对少数民族生存样态的观察与探讨,“少数民族之于主要民族就像女性之于男性,就像‘第三个世界’之于‘第一世界’,就像主体化的身份之于客体化的身份”。电影中阿明靠婼玛的美貌赚钱则是对少数民族生存样态的典型演绎。一个汉族的男孩,通过将一个哈尼族女孩塑造成“美丽奇观”来赚钱,这一举动无疑带有物化色彩。虽然婼玛在后来的拍摄中逐渐展开笑容,开始接受外来者对她的“凝视”和“侵略”,但物化的本质是不变的,她不会说外语、没有赚钱的头脑还不知道如何讨好别人,在过程中只能被动的做一个接受者,成为一个显眼的哈尼族符号,站在来来往往的各国游客身边。游客们真的是拍婼玛吗?其实不是,他们在用一种最轻易的方式快速地浏览着婼玛的身上的民族景观,这种浏览不一定是深刻的。婼玛的处境让人开始反思,开始回望和关注少数民族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这无疑是一次启示。影片并不回避现代文明对哈尼族这片乡土带来的冲击,但却是透过“见微知著”的叙述而渐进渐显地揭示出来的。哈尼的乡土现实,至今仍背负着古老而带着某种原初形态的农耕文明的沉重积淀。但当我们回到电影本身的时候,又不得不感叹《婼玛的十七岁》具有的民族电影中的天然美学。婼玛所面对、所栖居、所耕耘的那一片哈尼梯田,具有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天地造化的恩赐,同时更是哈尼人巧夺天功、勤劳智慧的结晶。哈尼梯田,作为古老农耕文明的历史遗存与“活化石”。哈尼族里人们在这里劳作、歌唱,在泥田中嬉戏的场景是极具感染力的。有一场戏是阿明来到梯田,看见了刚在泥地中嬉戏完、浑身是泥的婼玛,这一刻他的心、观众的心都被这个生动、自然的女孩所牵动。《婼玛的十七岁》最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幅哈尼族女性的生存画卷,更是一面映照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碰撞的镜子。或许真正的“美丽奇观”从来不在镜头之下,而在那些未被言说的生命细节之中。(编辑:林佳欣) 
1995年
1994年
剧情: 星洲市重点企业星洲玻璃厂新任厂长龙波,在研究企业运作的矛盾中,深感煤的供应是卡脖子的致命问题。“星玻”厂新建的浮法窑又是以煤为原料。在一次因缺煤导致损失几百万元的事件后,龙波果断提出把新建浮法窑由烧煤改为烧油。这一决定引起了全厂的波动。主管能源的副厂长武力民出于对自身地位和利益的考虑,提出退出技改领导小组,全力抓煤的供应。这时,又发生了因窑温不稳造成质量问题,客户退货事件,直接原因还是煤。龙波决心已定,厂党委书记金孟乔劝他暂缓浮法窑的改造。龙波四处奔走,寻求贷款,但没有着落。因压缩福利资金和让职工集资,又招致职工的不满。龙波已分居的妻子杨敏也对他不理解。面对各方面的压力,龙波晓以大义,说服大家从长远利益出发,克服暂时困难。曾是“星玻”厂厂长的市长楚惠兰也是当初浮法窑烧煤的决策人,考虑到“星玻”厂是市里利税大户,怕厂里出现不稳定局面,同时也顾及自己威信,她暗示龙波把煤的文章做下去,并要他处理好人际关系。副厂长武力民出差回来,拿到一份为期五年的供煤合同,正好将了龙波一军。龙波意识到,企业处于经济转轨期,合同不能调配市场运作,只有加速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占领市场。他一方面争取武力民和金孟乔的理解和支持,一面努力引进外资。不料,一次事故动摇了外商的决心。厂级会议上,领导们意见公开化,职工闹事,他的得力助手、工程师杜克剑辞职,女儿彤彤离家出走,龙波又一次陷入困境之中。美国华信公司中方代理叶圆欲借参股方式控制“星玻”厂,已作好辞职准备的龙波一眼识破外方意图,断然拒绝。叶圆为龙波的才干和精神所感,劝公司放弃原来构想,参与合作。楚惠兰被丈夫杜克剑的一夜长谈和龙波的肺腑之言深深触动,认识到自己“抱残守缺”,于是立场鲜明地把“星玻”作为全市首家上市股份公司,同时争取到了华信公司的支持。浮法窑改造动工典礼正要进行,人们发现,长期疲惫不堪的龙波却在车上酣然入睡。
1993年
1989年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