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雄

Wai Hung Chan

有片源
2014年
2013年
导赏:《风暴》作为一部“从警匪到战争,再从战争到灾难”的香港大制作影片,充满了接连不断的打斗、车辆碰撞、跳楼惊险、激烈枪战以及震撼的爆炸场景,每一幕都极力刺激着观众的视听感受,同时让他们体验到一种“绝境求生”的残酷氛围,令人无法抽身。而这场城市战争绝非纯粹以枪林弹雨营造感官刺激那么简单,而是承载着人性的三大终极领域,正如导演袁锦麟所说,“借警匪对峙代表‘好与坏’,以残酷战争演绎‘善与恶’,再凭灾难场面象征‘人与魔’”,彼此相互推进,最终融为一体。片中几乎每个角色内心都要经历一番纠结与挣扎,彼此或有苦衷或在取舍,即使是反派也在极尽呈现其扭曲与撕裂,多种心理交织在一起,无疑让《风暴》流露出既纠葛又沉重的人性意味。刘德华饰演的吕明哲在身份上正邪难判,戏份上文武双全,人性上情法纠缠,尤其饱受正邪冲突与内心矛盾折磨后,他的所作所为最终令自己的两种身份遭遇分裂和对立:一方面作为执法者的警察,理性上无法被宽容,但另一方面作为拥有感情的正常人,感性上容易获得谅解。他对工作的执念之深,已经让他徘徊在走火入魔的边缘。他的一切,似乎都已被工作吞噬,只剩下对正义的执着追求。然而,当嚣张的对手一再触犯他的底线,他的愤怒如火山般爆发,中环的毁灭性爆炸,便是他愤怒情绪的直接后果。在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警察,而是一个被愤怒和复仇驱使的男人。他的工作意图已经偏离了维护正义的轨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男人的征服欲、求胜欲和报复欲。这种所谓的“阴暗面”,却使得刘德华饰演的这个督察形象变得异常饱满和真实。这正是优秀港产警匪片应有的闪光之处——极致的人性释放。在这些影片中,警察不再是单调的英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真实个体。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挣扎、愤怒和复仇,都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编辑:明慧)
2011年
导赏: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场面的编排上别具匠心,通过色彩情感、镜头、暴力场面、大环境等的巧妙运用,突出了暴力美学的特色,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影片开头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戏,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逐渐了解到影片背后的复杂故事和人物关系。张家辉饰演的王远阳是一个出狱后的男子,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仿佛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任达华饰演的林正忠则是一位敬业的警察,他与王远阳之间的对立和追捕,构成了影片的主要冲突。影片在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上也颇具匠心。通过运用暗色调和对比强烈的色彩,影片营造了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使得暴力场面更加凸显和引人注目。同时,导演还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构图,将暴力与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感受到紧张刺激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画面的美感。此外,影片中的音效也为暴力美学的呈现增色不少。爆炸声、枪声、呼喊声等音效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场面的紧张感和真实感,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些音效与画面、动作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影片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然而,《大追捕》并非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美学上的呈现,它更深入地探讨了暴力背后的复杂人性。影片中的主人公王远阳,他的暴力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过去和动机?他的复仇之路又是否真的能带来内心的解脱?这些问题都引导观众去深入思考暴力与人性之间的关系。
1997年
导赏:由刘青云、李若彤、方中信等领衔主演,上映于1997年的电影《十万火急》是中国香港大都会电影公司(邵氏兄弟、TVB合办)与银河映像电影制作公司“青黄相接”时期的一部优秀作品,是杜琪峯所创办“银河映像”摄制班底集体亮相的创业之作,在当年获得了2000万港元票房的好成绩。本片不仅斩获多项香港金像奖荣誉,还被长春电影节评选为优秀华语故事片。《十万火急》是首部以消防员为表现对象的华语影片,作为一部没有借助计算机特效的胶片电影,剧组人员依靠勇气和智慧,以精致逼真的实物特技呈现出了壮观、惊险的火灾抢险场景,令人叹为观止。《十万火急》是一部弘扬集体英雄主义的感人影片,创作者经过长时间收集资料,以写实风格描绘出一众消防队员的工作生活情形。以慈云山消防局为叙事中心,影片前半部分通过刻画四次紧急救人任务过程和消防局同事们各自之间的情感生活,塑造出几位性格鲜明的消防员形象:阿水坚守“救人第一”的原则,不仅在提拔考核中不因上级而妥协,更在每一次援救中为践行信念奋不顾身;卢佳慧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不愿为维系情感关系而牺牲工作;新人浩然一开始连紧急集合时下楼的铜管也不敢用,他渐渐在前辈的帮助下磨砺自己、提高能力;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张文杰总因要保存实力的问题和阿水起冲突,他更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电影上半部分所做的铺垫在下半部的终极灾难中达到高潮,消防官兵们从燃火的大厦到充满沼气的粪池,他们让出宝贵的氧气,义无反顾地为保护普通群众生命而拼搏,让观众为其捏一把汗,也为消防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