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燕

有片源
2007年
剧情:  1963年盛夏,陈玉带着女友小兰送给他的手风琴,千里迢迢来到群山环绕的月亮湾村小学任教。陈玉想在风景秀丽的月亮河畔留影,随着相机自拍快门的声响,他抱着手风琴摔倒了。   月亮湾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月亮河畔,似乎就是几间简易的土房子,条件简陋的出奇,陈玉的到来导致代课老师周敏搬出了宿舍,腾出地方给他住。   为了掂掂陈玉的斤两,古板的校长故意为难他。陈玉有些无奈。校长用竹鞭惩罚调皮的学生,陈玉肆图劝阻也不管用。 陈玉与周敏互生好感。周敏劝他不要老去叶宝富家家访,因为其父是四清对象。陈玉不以为然,果然,陈玉因与叶家的关系被就近下放到农村去改造,离开了学校,他和小兰也断了联系。   为了追求周敏,李刚安排周敏去大队部做了广播员。周敏并不领情,其实她的心中早就有了陈玉。帮他洗衣,做饭,甚至喂猪。陈玉也有些喜欢周敏。因为宣传队长蛮横地坚持,念错毛主席诗词,宣传队长和张宏才被判劳教,陈玉想顶替学生张宏才去劳动改造,李刚没同意。在李刚的保护下,陈玉躲过了一劫。陈玉和周敏历经磨难,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   人到中年的陈玉恢复了教师的工作。小兰的来信使他不禁暗自伤神。儿子涛涛背着他辍学打工,遭到陈玉责骂。为了给校合唱团买统一的服装,陈玉带着学生去山里采竹子编竹篮。吴春燕的女儿张小洋很有音乐天赋,陈玉劝她加以培养,不要耽误了孩子。看到吴春燕家的窘境,陈玉自掏腰包送张小洋去县文化馆学音乐。寄到北京的服装款如石沉大海,陈玉决定去北京找那家红旗服装厂。找遍了北京城不果。随行的儿子涛涛却没有跟他回来,只是托人转交了一封告别信给了火车上的陈玉。   服装款被骗,儿子出走,妻子周敏含泪去了北京去找儿子涛涛。这时,陈玉又接到小兰的来信,并告知她的父亲去世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学校文艺汇演的日子临近了,周敏从北京回来卖掉了家里的年猪,替陈玉凑够了重新做演出服的钱。小洋和合唱团的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演出服登台演出令台下的陈玉感到很欣慰。   陈玉已经满头银发,不顾年老体弱去发廊找辍学做洗头妹的学生吴桂莲。张小洋终于成了歌唱家,她的演出在中央台播出。陈玉拉着周敏的手,在电视机前欣慰的欣赏着。   周敏住院了,陈玉悉心照料仍不见好转,辞世之际,陈玉找出落满灰尘的手风琴,为她深情的拉起了琴。琴声回荡在天际,久久不愿散去。   2000年夏,陈玉回到了月亮湾,创办了月亮湾青少年活动中心,继续为教育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2006年
剧情: 1981年,一对广州的夫妇在香港佛教医院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苏桦伟。半年后,因黄疸病,儿子送进医院,但不幸被查出患有肌肉痉挛症。不幸接二连三,之后他又患上了弱听,以致说话发音不清。   从此,母亲从不勉强他做事,但却发现儿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倔强。小时候,苏桦伟常受到小伙伴们的嘲弄,甚至叫他“傻瓜”。但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个如同阿甘一样的孩子,日后竟然成为了全香港的英雄。   一个名叫汤米的少年曾对苏桦伟说:“你想过运动吗?就像我一样!”不久汤米就将他介绍给了一个香港体育学院的教练,教练发现苏桦伟很有运动天赋,就征求家长的意见,希望训练他成为运动员。苏桦伟在汤米的陪伴下,前往体院参加选拔赛,最终以顽强的表现,入选香港田径队。依靠着自己的毅力,苏桦伟的人生就此改变。   苏桦伟说:“我很喜欢跑步时,风吹过脸颊的感觉。”对于痉挛患者来说,增强体能和跑楼梯是首要的训练项目。苏桦伟克服先天障碍,其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不言而喻。   时光荏苒,转眼苏桦伟长成大人。在成长的每一个日子里,苏桦伟与每一个困难做着艰苦斗争,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苏桦伟说:“我有过徘徊,也有过痛苦,但从来没有想过要退缩。”   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苏桦伟和队友一起夺取男子400米接力金牌。   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苏桦伟全面爆发,一举获得男子T36级100米和200米、400米比赛3枚金牌。由他创造的200米25秒63、400米57秒60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看着儿子创造的神话,父母激动地流下热泪。苏桦伟的人生比大多数健全人都精彩!父母的爱、汤米的支持、自己的梦想,这些汇成苏桦伟奋勇向前的动力。一个站立都有困难的人,居然成长为在田径场上的百米飞人。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创造的百米12秒58永远成为了永恒,他的经历震撼了全香港!苏桦伟说:“2008年在四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人遭遇了不幸,希望他们可以看到这部影片,希望他们不但要继续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因为这就是人生!”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