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曹威业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6年
拦灵车的人
摄影
/
导演:
李歇浦
/
主演:
王志华
/
吴竞
/
张孝中
/
奇梦石
/
廖学秋
/
史淑桂
/
孙剑
/
刘鸿声
/
曹坤其
/
辜朗辉
/
类型:
剧情
/
剧情:
一件奇案轰动了县城:县委刘书记的女婿罗伟被待业青年汤辉打伤,当夜死亡。出殡那天,灵车被公安局拦住,法医江文景要求开棺验尸。经检查,发现死者枕骨有凹陷性骨折,颈部肌肉坏死。公安局长派龚队长与江文景调查此案。在调查中,案犯汤辉与罗伟的爱人刘娜对发案的起因说法不一,使调查陷入困境。经科学鉴定,死者凹陷骨折系小圆形器械打击造成,颈部肌肉坏死是受化学药品腐蚀,从而断定这是谋杀。汤辉被释放后,侦破重点转到医院。然而,在案发当夜值班的赵医生拒绝配合调查,他回家后就昏倒在床上。经化验,他并非自杀,只是喝了刘娜为他冲的一杯麦乳精。正当公安局对刘娜进行调查时,外面传出了一系列有关江文景的流言。江文景置之不理,在家里用小白鼠做药品实验,终于揭开了死者肌肉坏死的原因:用稀硫酸向人的哑门注射,即可造成立即死亡,而皮肤无异常反应。显然,敲折颅骨是为了制造假相,嫁祸于人。刘娜被拘留后一直守口如瓶,案情毫无进展。彭县长建议立即放人,并指名要江文景下乡参加社队体改工作。一天,汤辉给江文景送去了一张他无意中拍下的刘娜与一男人拥抱的照片,那男人是个背影。他曾拿此照片敲诈过刘娜,刘娜高价买下了底片。案情有了新的突破。一天晚上,江文景的未婚妻忽然找到他,说是自己的弟弟--医生梅玉贵与刘娜发生了不正当关系,恳求江文景不要再查下去。江文景不顾未婚妻的请求,连夜去公安局汇报,走到护城河大桥时,被一蒙面人打下河去。一直暗中保护他的汤辉将他救起。江文景佯装昏迷被送到医院,梅玉贵借抢救之机,又以同样谋杀手段对付江文景,但江文景在护士的配合下巧妙地使用了"调包计",使梅玉贵的恶行败露。县委刘书记也把刘娜带到现场,要求公安局对她拘留审查……
1984年
代号213
摄影
/
导演:
天然
/
主演:
马晓伟
/
陈小艺
/
史淑桂
/
姚德冰
/
郭浩
/
赖昭群
/
谭非翎
/
姚克勤
/
虞桂春
/
李兰发
/
类型:
惊悚
/
剧情:
古城之夜,国民党某战区司令部里,军官们为一连串的军事行动泄密而感到惊恐不安。老奸巨猾的卢参谋长向司令以及军统安插特务、司令夫人报告,他昨天抓住了一个带电台入城的共产党交通员林纪恩。 林供认他是来同一个代号“213”的军官接头的,由此可以断定,正是这个活动频繁的“213”泄露了他们的军事机密。谁是“213”呢?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范围缩小到司令部周围。为了抓住“213”,敌作战处武处长有意安排叛徒林纪恩去黑松坡约定地点与“213”接头。 不料,情报处魏处长却出其不意地率手下抢走了林纪恩。为此,武、魏之间矛盾加剧。地下党员、作战处参谋肖剑峰派司机老赵及时将林已叛变的情况向地下党组织做了汇报。 第二天,敌司令部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具体的作战方案连夜由作战处参谋肖剑峰等绘制成图。武处长亲自送交各部门。 这时,肖剑峰也接到通知:零点,以三声喇叭为号,有人到制片室取情报。半夜,肖剑峰刚校完绘好的图纸,忽听窗外传来三声清晰的喇叭声。只见盛装打扮的司令夫人的干女儿、司令部机要秘书夏雪兰款款走进制图室。这时,武处长闻声走了进来,见状大起疑心。 夏雪兰急中生智,要肖剑峰陪她去跳舞,欢度中秋之夜。武处长告诉肖剑峰,上面命令总攻以前不得走出绘图室。夏雪兰假装大发脾气,随手拿起肖剑峰已趁乱装好情报的小手提包,开车回了司令部。 总攻失败了,卢参谋长和司令夫人开始怀疑夏雪兰和肖剑峰,并以提供情报有误为借口,将肖剑峰关押起来。医院里,在老赵制造的车祸中受伤的林纪恩,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魏处长走了进来,原来他就是代号“213”的我地下党负责人! 这时,在门外偷听的武处长冲了进来,为了保住林纪恩口供,他开枪打伤了魏处长。就在林纪恩将要说出肖剑峰的真实身份时,魏处长忍住伤痛,一把拔去了林鼻中的输氧管,致使林窒息而死。明白了魏处长的真实身份后,夏雪兰拔枪射击,一枪击中了武处长的手臂。武仓皇逃走,213告诉夏雪兰请她速去营救肖剑锋同志后就壮烈牺牲了。 夏雪兰忍住悲痛,回到司令部,向司令和夫人汇报:“武处长就是213,他杀人灭口,魏处长不幸捐躯。”武处长立即被捕下狱,肖剑峰被释放,受到了重用。他们在敌人的心脏中继续英勇机智地战斗着。
姐姐
摄影
/
导演:
吴贻弓
/
主演:
宋春丽
/
王之夏
/
史淑桂
/
陈虹
/
类型:
剧情
/
剧情:
版本一 1937年,红军西路军和国民党马步青、马步芳部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犁园口一带进行了一场实力悬殊的激战,妇女先锋团战士姐姐身负重伤流落到附近的山谷林中。姐姐还救起了一位昏迷不醒的小号手,并对他进行精心护理,使他恢复了健康。从此,两位红军战士相互帮助,努力寻找战友和部队。两人在沙碛的黑山口遇到一名裕固族小姑娘。小姑娘的家因国民党马家骑兵的破坏而毁灭,无依无靠的她便随着两位红军战士一起往前走。他们在沙漠中发现一本红军西路军妇女独立团牺牲的姐妹们的名册,姐姐坚毅地表示一定要让她们的名字被后人知道。但因环境太过艰苦,身负重伤的姐姐倒在了烽火台下,小号兵为给姐姐找吃的,被敌人发现惨遭枪杀。姐姐和小姑娘对小号兵的牺牲感到悲痛万分,但小姑娘又背起姐姐继续在沙漠中行进。姐姐还是牺牲了,小姑娘默默将她埋葬,然后带着那本烈士名册,背起小号兵的军号,继续朝陕北走去。 版本二 1937年3月9日至10日,红军西路军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犁园口一带,和国民党马步青、马步芳部队进行了一场力量悬殊的激战。幸存下来身负重伤的妇女先锋团战士姐姐,流落在附近的山谷林中。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姐姐救起了一位昏迷不醒的三十军的小号手。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他病势日趋好转。从此,这两位红军战士相依为命,历尽千辛万苦,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的战友和部队。在饥渴交加,又受到海市蜃楼捉弄的艰苦环境中,他们不气馁,苦中作乐尽情欢笑。 幸而在沙碛的黑山口遇到一位裕固族小姑娘,这两位红军战士才得到一顿饱餐畅饮。小姑娘的家惨遭国民党马家骑兵的焚烧,父亲被杀害,她无依无靠,便随这两位红军战士一起往前走。 他们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找到了一本红军西路军妇女独立团牺牲的姐妹们的名册。姐姐捧着名册悲怆而又坚毅地说道:"她们的名字应该让后人知道。"艰险和痛苦,并没有磨去他们的意志,他们互相搀扶着,向陕北方向走去,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然而,经过的混沌一片的风沙搏斗,身负重伤的姐姐,终于躺倒在烽火台下。为了使姐姐能够活下去,小号兵在荒漠上寻找可吃的东西。而当他的捕猎一只野兔时,遭到了敌人的枪杀。 小号兵的牺牲,使姐姐和小姑娘悲痛万分。倔强的小姑娘背起重病的姐姐,继续在沙漠上行走。 在古老、雄伟的土长城壁上,奄奄一息的姐姐用最后一点力气,顽强的刻下了犁杖的印记。 小姑娘默默地埋葬了姐姐,拿起那本烈士的名册,背上小号兵的军号,继续朝陕北方向走去。
1983年
城南旧事
摄影
/
导演:
吴贻弓
/
主演:
沈洁
/
张丰毅
/
张闽
/
郑振瑶
/
严翔
/
徐才根
/
秦焰
/
谭宗尧
/
李农
/
乔林
/
类型:
剧情
/
儿童
/
导赏:
《城南旧事》呈现了小女孩英子跨越两地的一段童年时光。她路过疯女人秀贞与妞儿的人生,遇到了算不上坏人的小偷,在一次次与朋友、亲人、故地的告别中,她模模糊糊地意识到成长的来临。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该片是中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的代表作之一,承袭了导演一贯的中式美学风格,情景交融,极富诗意,显示出导演对新时期电影现实主义精神深化的探索,反映了他将人作为电影表现对象主体的思考与尝试。影片体现出深沉的怀旧主题。英子的回忆是进入这部电影的密钥,这意味着本片并不是对英子童年生活的如实再现,而是老年林海音对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想象。影片的粗粝感使这份想象沐浴着阳光同时也蒙着灰尘,传递出对童年的怀念与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既有对文化变迁与时间浮沉的揭示,又有对童贞情感的真诚抒写。英子从城南搬到厂甸,居住地的转换带来生命体验的变迁,影片借由女孩的视角看向北京城的过去,个人记忆与文化记忆在此实现对望。作为文学改编电影,本片忠于原作,还原了小说中旧京城的冬天,遵循着小说文本灵动自然、淡淡哀伤的风格基调。让人昏昏欲睡的暖阳、悠远萧瑟的吆喝声、潺潺流动的井水,共同搭建起本片含蓄而深长的情感氛围。但影片并不止于对原作的复述,而是利用影像本体的叙事功能对文本进行富有吴贻弓导演个人特色的诗意化再解读,用留白寄托无限情思。影片多次使影像与音乐复沓,交叠出深深的怀旧之思。相似场景不断重复,旧宅边的老井数次再现,这一承载着老北京城市记忆的物寄托了作者对已逝时代的追念与对历史的回望。配乐《送别》反复吟唱,每一次都伴随着英子与亲人友人的别离。成人世界的残酷与生命瞬间的转瞬即逝,在“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中更显悲凉况味。本片使用了大量空镜头,通过“留白”帮助建构整体的影像氛围。人的思绪与自然的无言相连接,影片开头从荒山的枯草绵延至屋前的铃铛,缓缓将观者代入英子的回忆之中。实景是看到的“像”,离愁与无常是朦胧的“意”,生活的日常与生命的经验融为一体,离别带来的悲伤与成长的阵痛翻过山、越过水,最终化为秋天到来时枝头的红枫与父亲坟前的一束鲜花。影片对空镜头的使用,消除着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差距,展现了成人对回到如母体般的共同体之中、回到温暖童年时代的渴望。(编辑:海边淡鼠)
1980年
巴山夜雨
摄影
/
导演:
吴永刚
/
吴贻弓
/
主演:
张瑜
/
仲星火
/
茅为蕙
/
李志舆
/
林彬
/
欧阳儒秋
/
石灵
/
赵静
/
卢青
/
马崇乐
/
类型:
剧情
/
导赏:
该片是一部略带政治性的抒情作品,导演通过多层结构透视的艺术手法,使片子呈现出反视觉效果,虽浓墨却写意,虽工笔却留白的美学笔触不能不让人三味其意而欲罢不能。该片以独特的创作构思和抒情诗般的艺术风格,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人物群像,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美好心灵。石灵、欧阳儒秋、茅为惠、林彬、仲星火、卢青等演员在片中准确地体现了导演的总体艺术构思,以各自出色的表演创造了一群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银幕形象,增强了影片的思想、艺术表现力。为电影创作配乐的高田运用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较为准确地烘托了人物情绪和环境气氛。该片是一部颇有独特风格的好影片。片中的角色性格鲜明,演员的表演也很真实,都符合人物的身份。全片对话不多,情节发展流畅而简练。影片不论在题材还是表现艺术上都有创新,没有教条模式,没有装腔作势的表演,没累赘的情节,清新流利。影片里没有长篇说教,但是很鲜明地表达了主题。
1959年
林则徐
摄影
/
导演:
郑君里
/
岑范
/
主演:
赵丹
/
高正
/
夏天
/
韩非
/
阳华
/
梁山
/
谭宁邦
/
李镛
/
邓楠
/
蒋锐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传统,并突出了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