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为

Dawei Wang

有片源
1999年
导赏:《我的1919》不仅是在叙述历史中的一页,而且重新点燃了1919年熊熊燃烧的那股烈火。片名即说明了影片独特的叙事角度,它不是在历史的洪流中表现扭转乾坤的人物,而是在追溯个人的经历时回顾历史。银幕上第一次以北洋政府的一名外交官──驻美国公使、签订巴黎和约的全权代表顾维钧作为第一主人公,通过他拒绝在出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1919年的巴黎和约上签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讴歌了以弱抗强、威武不屈的中国人的扬眉吐气的精神。电影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过程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素来以沉稳、儒雅风格著称中国大陆实力派演员陈道明在片中扮演的顾维钧非常引人注目,将顾维钧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和外交家的睿智潇洒等都表现得入木三分。电影表现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这是在近代国际外交风云中,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发出的第一声呐喊。尽管这声音确实微弱单薄,但是,它毕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长达80年间中国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梁。作为一部历史题材影片,本片不是一部展现历史的某个时期或重大事件的历史巨片,而是叙述历史中的一页或某个片断。它不是表现在历史的激流中起决定作用的伟大人物,而是追溯参加“巴黎和会”的外交官在历史瞬间的个人经历。所以说这部影片不是一幅“历史的画卷”,而是一幅历史的“写生油画”。影片的摄影造型大部分也运用了这一绘画手段,贴切地表现了影片的主题。这是一部造型语言和影片风格样式完美统一的比较成功的作品。(编辑:王晶)
宝莲灯
宝莲灯

编剧/

导演:常光希/
播放正片
导赏:《宝莲灯》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金猴降妖》之后的一部国产动画长片。影片改编自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沉香救母》,讲述了主人公沉香历经多年磨难,翻越万水千山救出母亲的感人故事。影片重启了中国国产动画片的复兴之旅,在创作上大量使用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使创作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虽然部分角色借鉴迪士尼模式,但也是当时中国动画的一次突破尝试。影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具有多面性,也符合影片角色的创新方式。影片中的配乐方式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其中还通过一段藏族民歌的曲调,来抒发压抑、苦难、战斗和兴奋等各种情绪,这对当时不太重视音乐的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一次好的选择。为了使影片更具有中国特色,沉香为了夺回宝莲灯在天庭与看守宝莲灯的士兵斗智斗勇,其中的士兵就有西安兵马俑的形象特征。宫殿的墙上也有许多的中国传统装饰纹。在场景道具中,也搭配了许多代表中国文化的青铜器皿和发明。还出现了地动仪,将这些中国文化符号揉入影片中,让观众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够去了解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影片的故事设定也传递出哲学的普世观点,其中所言“灯在人在,心在灯中,人心不死,灯心不灭”,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体现。人和万物皆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并与自然相融,因此天和人本为一体。故事中出现的土地公、石猴等角色皆为自然的化身,他们与凡人沉香共同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圣洁,因此宝莲灯的传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象征,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克服困难,把握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影片还诞生了三首脍炙人手的歌曲,《想你的365天》《天地在我心》以及《爱就一个字》传唱至今,每当旋律一想起,仿佛瞬间拉回属于童年的独家记忆。影片中还有一大亮点,是电影的配音部分,动画电影的配音可以说是电影情感抒发以及表达的灵魂部分,该影片由宁静、姜文、陈佩斯、徐帆等多名知名演员进行配音,饱满的情绪,充沛的情感为影片增添色彩,尤其是姜文配音的二郎神,威严而又不失人性化,令人印象深刻。(编辑:王晶)
1991年
1989年
导赏:《豆蔻年华》改编自程玮的小说《走向十八岁》,由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表现来自农村的女孩姚小禾通过不懈努力考入省重点中学后的日常生活,她在经历了青春期的美好与困惑后,收获满满地开启新的人生之旅。在高中三年的共处中,姚小禾与曹咪咪等同学结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她俩从小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各异,一个意识开放、热情活跃,一个温和沉稳、淳朴自然,代表了农村与城市青春女性的缩影,两人风姿各异、相反相成,展示了进取的时代风貌。编剧通过对社会生活进行净化提纯,正面歌颂青春形象,不仅表现了姚小禾们活泼浪漫的青春气息,也密切地关心中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矛盾,涉及同伴冷落、竞争心理、父母不和等现象,紧贴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故事以校园生活的片断作为构架,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是于平淡自然中彰显生活真谛。从叙事手法和视听风格上看,《豆蔻年华》以写意和抒情为主体格调,兼具写实性与意象性,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例如以四次出现的红气球寓意青春的朝气蓬勃;酣畅淋漓的拳击赛则可以看作对自由竞争时代精神的隐喻;阴雨场景既映衬少女心境,又暗含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本片是无数观众的童年回忆,细腻、真实地塑造了社会变革时期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时代特色的师生形象,通过高中生的纯真视角,展现了盖平、严琼、夏雨、章奶奶等角色的人生际遇,发人深省、润物无声,以田园牧歌般的清新情调对青春生活进行礼赞,曾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赞誉,并获得第十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的荣誉。(编辑:曾奕琦)
1985年
剧情:  1970年10日某日,丁家骥与乔丽从外地旅游度完蜜月回到某市。刚刚走出车站,乔丽及所带的皮箱即被一辆吉普车突然劫走没有踪影。丁家骥赶回林荫街11号,家里亦被盗空。他找到爱人单位某纺织厂,该厂虽有一个乔丽,却并非他爱人。公安局刑侦科科长杨林接受了侦破此案的任务。杨林通过调查林荫街11号现场,盯上了一个可疑的瘦老头,不料瘦老头却是刚刚恢复工作的刑侦科老科长刘志远,他主动调查此案,发现了可疑踪迹。他与杨林密切配合,跟踪上一个大背头青年,进而在郊区红土窑7号院发现有一个以郑三力为首的流氓集团巢穴,其老板却是市政府高卫忠主任的陈秘书。陈利用其地位调用车辆,指挥郑三力等进行了一系列犯罪活动。林荫街案件就是陈秘书一手精心策划的。原来陈秘书的一位流氓弟兄从监狱里一个犯人处获悉:丁家骥的父亲在日本统治时期在一个金矿当过工头,日本投降后,他乘机私藏了一大批金子,这批金子就藏在丁家骥的现在住房内,因丁家骥的父亲死得突然,始终没有来得及将此事告诉丁家骥,丁家骥并不知此事。陈秘书一伙为了得到这批金子,设计了一个圈套,陈秘书掌握着刘萍与高卫忠过去乱搞男女关系的一批照片,便批示郑三力威胁刘萍为他们犯罪集团服务。一天夜里他们在路上袭击了丁家骥之后,让刘萍以乔丽身份救了丁家骥,并由此成婚。乘"乔丽"带丁家骥外出度蜜月的机会,郑三力等洗劫了丁家骥的住宅,从夹墙中盗走了那批金子,藏在了公墓地下室的一批骨灰盒中。当刘萍返回时,他们按计划劫走了刘萍。郑三力企图霸占刘萍,刘萍不从。正在这时,陈秘书得悉刘志远等已摸到他黑窝门口,便利用高卫忠的身份,以抓赌为名,将红土窑7号的人统统抓走了,将郑三力等保护起来。正在陈秘书要偷运走公墓骨灰盒里的那批金子时,刘志远与杨林等按计划围歼了这一犯罪集团。